□蘇魯荒
隨著人們受教育程度越來越高,讀者的文化素養和審美水平都有了較大程度的提升,對報紙稿件內容要求越來越高。缺乏個性、毫無特色的稿件,自然難以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與新媒體相比,報紙在時效性方面存在著明顯的滯后性。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讀者更加喜歡短平快的內容。對報紙而言,一篇新聞稿件從采訪到編寫到印刷、發行,需要一定的周期,而新媒體則能讓讀者享受到隨時隨地輕觸按鍵就能瀏覽到海量信息的閱讀體驗。
隨著報紙同質化現象的泛濫,千篇一律的體裁、寫作思路、寫作角度會讓讀者產生審美疲勞。新媒體時代,面對多種多樣的選擇,讀者會漸漸遠離報紙平臺,將興趣轉移到新媒體平臺。同時,讀者對報紙的編輯形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對圖文并茂,視頻、語音交融的新媒體平臺,讀者的審美口味就會變得“挑剔”,對缺乏創意、形式單調的報紙版面,讀者會喪失閱讀興趣。鑒于這一現狀,報紙編輯必須對報紙的文字內容與編輯形式進行創新,滿足讀者的多樣化需求。
當今時代,是媒體之間相互借鑒與融合的時代。很多報紙編輯在編輯稿件的過程中會借助新媒體平臺,從網絡上搜尋大量的資料與素材進行加工潤色。但是,很多網絡信息是虛假的,報紙編輯不能加以辨別的話,極有可能導致編輯出的新聞稿件誤導受眾,這反映了媒體從業人員職業道德水平不夠高。
鑒于報紙編輯夯實職業技能的重要意義,在今后的發展過程中,報紙編輯要不斷提升自身的職業技能,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努力:
第一,報紙編輯要有扎實的文字功底。
報紙編輯不僅要有高超的遣詞造句的能力,還要具備一定的文學素養和美學素養。在編輯新聞報道時,如果報紙編輯能夠融入一些文學手法,會增強新聞稿件的可讀性,讓讀者產生新鮮感。
例如,在報道成就類題材的稿件中,編輯盡量不要用俗套的、公式化的標題,而是化用一些詩句,用《沃野生金田疇披錦》之類的標題,讓標題不落窠臼,朗朗上口,讓人眼前一亮,能夠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
第二,報紙編輯要對報紙有準確的定位,充分挖掘地域特色,彰顯報紙個性,打造媒體品牌。
例如,一些歷史文化古城的都市報可以深入發掘地方文化特色,追本溯源,多刊發一些與本地特色文化相關的新聞,邀請學者探討如何傳承優秀傳統文化,著力打造散發著濃郁地域氣息的報紙。
第三,報紙編輯要具備拓寬信息共享渠道的能力。
報紙編輯要一改以往僅依靠記者現場采訪獲得信息的模式,要充分利用微信、微博、抖音等軟件,從中獲取大量信息。
例如,一位胸前掛著軍功章的老兵第一次在母親墓前敬軍禮,編輯如果只是簡單編寫了消息,不會引起讀者強烈興趣,也不會產生較大影響。
如編輯通過微信、微博或抖音等獲取關于此事的圖片信息后,加入對人物神態、語言的生動描寫,便會極大提升現場代入感與可讀性,增強文章的感染力,引發關注,起到更好的宣傳效果。
對各行各業的發展而言,創新都是強有力的助推器。如果報紙編輯能夠在編輯工作中融入創新理念,那么必將會提升新聞稿件質量。報紙編輯要從以下幾方面努力:
第一,報紙編輯要在內容上加以創新。
報紙編輯要精心設計欄目,突出欄目風格個性。編輯可以轉換編輯角度,轉變文字風格。
例如,在編輯一篇反映某地交通運輸事業巨大發展變化的稿件時,盡量不要采用堆砌數據、羅列建設項目的報道方式,而是用當地居民的話引入,增強稿件的貼近性。
第二,報紙編輯要在編輯形式上加以創新,大膽嘗試。
一是可以調整文字與圖片所占的版面比例。可以適當增加圖片、圖表的數量,給讀者強烈的視覺沖擊。二是可以添加漫畫等內容,調動讀者的閱讀興趣。三是改變常用的三段式結構,給讀者帶來新鮮感。
第一,報紙編輯要提高自身的責任感。
以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為責任和使命,在學好、吃透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時還要學會履行責任、完成使命。媒體從業人員要堅持新聞的真實性原則,如果編輯、傳播虛假新聞,那么不僅影響媒體的權威性,還有可能帶來一些負面的社會影響。
第二,報紙編輯要增強辨別能力。
對紛繁復雜的信息要加以鑒別,判斷信息的真偽,保證信息的準確性。
面對新媒體給報紙編輯帶來的影響,報紙編輯自身要具備強烈的競爭意識和自我提升意識,不要故步自封,而是要與時俱進,不斷提升自己的職業技能,實現華麗轉型,編輯出高質量的新聞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