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虹宇
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人們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瀏覽新聞、接收信息的方式逐漸改變,傳統廣播新聞在日常的信息傳遞過程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小。為了能夠更好地契合現代社會的運作需求和人們的信息偏好,廣播新聞采編工作的創新突破勢在必行。本文分析新媒體時代下廣播新聞采編工作的具體突圍路徑,具有重要的社會現實意義,也希望能夠啟發專業人士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共同促進行業進步。
第一,內容品質有待提升。內容質量是各種媒體形式能夠長久發展的立足之本,對廣播新聞而言,未來還需從內容角度入手,對浮于表面的信息進行更深層次的挖掘、論證、思考,才能做出更有質感的內容、發出打動人心的聲音。
第二,內容的時效性不強。對新聞而言,時效性是關鍵要素之一,未來廣播新聞還需增強時效性,獲得更多用戶認可。
第三,傳播渠道單一。傳統廣播大多堅持著過去的運作模式,與現代人的信息接收偏好存在明顯偏差。新媒體時代的競爭,還需學習新媒體做法,拓寬自身的信息傳播渠道,提升綜合競爭力。
第四,采編團隊的專業素養需提升。在新媒體時代,信息加工的工具越來越豐富,新聞呈現的方式也更加多樣化,采編團隊的專業素養需要根據工作內容的變化持續提升。
在新媒體時代,為了提高廣播新聞的綜合競爭力,首先要從自身的內容入手,提高輸出質量,獲取更多忠實客戶的支持。具體來說,新媒體在互聯網時代的傳播力較強,但也存在一定的弊端,部分新媒體網站為了能夠提高傳播效率,在內容制作上往往是采用“轉載”“簡單再加工”的方式,其本身缺乏第一手新聞的采訪、收集,而廣播新聞正可以充分發揮自身的采訪優勢,通過對第一手新聞的加工來推出獨一無二的高質量內容,摒棄浮躁,專注于內容的思考、制作,進而不斷提升自身的品質,提高廣播新聞的核心競爭力,讓廣播新聞采編工作在新媒體時代下真正實現突圍,做高質量的內容輸出者。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廣播新聞的采編還需要充分利用現代互聯網技術手段,比如利用大數據進行信息搜集、篩選、分析,讓新聞內容本身更值得推敲,避免因信息獲取途徑的單一而影響新聞內容自身的質量,從而讓新聞內容更加豐富和多維,成為具有社會影響力、公信力和話語權的重要媒體。總而言之,廣播新聞采編的突圍,還需要從自身的內容質量入手,積極提高核心競爭力,把自己塑造成為市場認可的高品質媒體。
時效性是新聞的生命,缺乏時效性的新聞在一定程度上已喪失了部分價值,尤其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由于傳播途徑的增多,人們接收信息的成本越來越低、效率越來越高,廣播新聞也需要不斷增強自身的時效性,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競爭環境中脫穎而出。具體來說,廣播新聞的采編工作需要從各個環節提高效率,包括信息采集效率、編輯效率、發布效率等,其中信息采集工作量較大,需在人員分配、緊急情況處理等環節完善機制,新聞編輯可以根據不同的新聞類別采用不同的編輯輔助工具,一方面有利于充實新聞內容,增強新聞表現力,更容易吸引聽眾,另一方面也能提高編輯效率,進而確保采編工作整體效率的提升。總而言之,時效性是廣播新聞采編突圍的重要切入點,尤其在信息互聯時代更需不斷提高新聞采編效率。
要想抗擊新媒體對傳統媒體的沖擊,還需要從新媒體角度尋找策略,進而實現廣播新聞采編的真正突圍。具體來說,廣播在保證自身內容輸出質量、輸出效率的前提下,還需要積極拓寬信息傳播途徑,真正適應新媒體時代的信息傳播規律,實現與用戶行為偏好的完美契合,而不是一味地堅持傳統。適當創新能夠讓自身的傳播范圍更廣,市場影響力更強。舉例來說,光明日報作為傳統媒體,在新媒體的沖擊下不斷嘗試,先后打造了光明網、光明云媒,實現了傳統媒介與移動互聯的連接。廣播也可以參考此種方式進行傳播路徑的拓寬,選擇適合自身發展、符合市場需求的新渠道,提高自身價值,讓自身的優質新聞資源得到更好的利用,提高新聞傳播的綜合質量和水準。需要注意的是,在新媒體領域的嘗試需結合自身實際,切莫盲目跟風,避免影響媒體整體運行。
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人才專業素養是廣播新聞內容質量提升的前提,因此,需要重視培養采編團隊的專業素養,鼓勵工作人員嘗試探索新理念,激發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組織采編團隊進行培訓交流,打造具有學習精神、互助精神的高素質團隊。總而言之,人才素養也是廣播新聞采編突圍的重要影響因素,需要得到管理層的高度重視。
本文分析新媒體時代背景下新聞采編突圍的具體路徑,包括注重內容品質的提升、增強新聞時效性、拓寬傳播渠道和提高采編團隊的專業素養,希望能夠對該領域的發展和進步起到積極作用,同時為關心這一話題的人們提供有用的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