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寅生,卓倩霞,王廷斌,喬艷雙,吳美玲
1.黑龍江省饒河縣畜牧服務中心,黑龍江饒河 155700;2.佳木斯市家畜繁育指導站,黑龍江佳木斯154007;3.樺川縣畜牧總站,黑龍江樺川 154300
生豬養殖期間易受到各種病原菌侵襲,引起呼吸道疾病,大面積的感染和傳播會造成豬場重大損失。其中主要包括傳染性胸膜肺炎、支原體肺炎、豬傳染性萎縮性鼻炎、豬流感等,感染后病豬出現咳嗽、氣喘、乏力等情況,導致生長速度減緩,飼料利用率降低[1]。由于病癥相似,病因復雜,影響因素較多,還易出現各種合并感染,加重病情并增加治療難度。因此,在進行治療前,先要了解疾病的特點,掌握臨床癥狀和表現,然后借助先進的診療手段進行鑒別,在此基礎上對癥治療,才能有助于病豬快速康復[2]。對于豬常見呼吸道疾病,要做到預防為主,綜合防治,這樣才能降低疾病發生造成的經濟損失。
流行特點:該疾病是由放線桿菌引起的一種呼吸系統疾病,6周至6月齡仔豬較為多發,在感染病中3月齡左右仔豬數量比較多。這一疾病具有季節性流行特點,在5月、9月較為流行。
臨床癥狀及病理變化:發病較急的病豬會出現體溫快速升高的現象,呼吸急促、用嘴呼吸,有些病豬還會出現咳嗽癥狀,不愿站立,口鼻處有泡沫性分泌物,若治療不及時病豬會出現窒息死亡的情況。
病豬的呼吸道會發生局部病變,雙側肺炎,肺部顏色呈紫紅色,切開后內部存在膠樣液體,胸腔部位存在血色液體,對于慢性病例其肺部隔葉部位不同大小結節,胸膜與肺部黏膜粘連。
流行特點:這是一種由豬肺炎支原體引起的一種呼吸道疾病,具有接觸傳染特點,會對豬只的免疫系統產生較大影響,各個地區都比較常見。若在養殖期間存在飼養管理不到位的情況,豬群整體免疫力和抵抗力比較差,在豬只感染后會導致死亡。
臨床癥狀及病理變化:病豬不運動時沒有較為明顯的癥狀,但是一旦行走運動就會出現咳嗽癥狀,呼吸頻率比較快,張口呼吸時喘息聲音比較大,體溫沒有明顯變化,該疾病的死亡率比較低但是會阻礙生豬的生長發育。
對于急性發病死亡的病豬其肺部存在水腫和氣腫現象;病變部位顏色呈暗紅色與周圍正常組織差異較為明顯;對于染病時間長的病豬其病變部位顏色會變淺或呈灰白色,出現蝦肉樣變情況;若出現細菌感染情況病豬肺部會出現纖維性病變。
流行特點:該疾病屬于一種多發性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任何年齡段的豬只都有可能發生,2~5月齡仔豬較為多發,主要通過病豬的鼻腔分泌物和飛沫進行傳播,具有地方流行特點。
臨床癥狀及病理變化:這種疾病在感染后會出現鼻炎癥狀,打噴嚏,流鼻涕,鼾聲較大,鼻腔內存在黏性分泌物。病豬會出現搖頭、擦蹭鼻部的情況,呼吸時鼻孔擴大,病情嚴重的病豬會出現用嘴呼吸的情況,染病3個月后鼻部會發生變形情況。
病豬的鼻腔部位和周圍組織出現變形或者萎縮的情況,鼻部病變較為嚴重,主要表現鼻骨萎縮變形,鼻腔內部黏膜充血腫脹期存在粘性分泌物。
流行特點:該疾病主要是由豬流感病毒而引起的一種疾病,具有發病較急和傳播速度快等特點,感染發病率非常高,但死亡的病豬比較少,在冬季較為多發。
臨床癥狀及病理變化:在氣候寒冷的季節里比較常見這種疾病,發病規模比較大,病豬會出現體溫升高、咳嗽、無法正常呼吸和眼結膜發炎等癥狀,鼻部存在黏性分泌物。
病豬的鼻腔、咽喉、氣管和支氣管黏膜出現病變現象,表面存在較多粘性液體并呈泡沫狀,肺部病變部位出現膨脹或者塌陷情況,顏色呈紫紅色,與周圍組織顏色差異較為明顯。頸部淋巴結充血水腫,腸胃出現發炎癥狀。
流行特點:該疾病主要是由寄生蟲引起的一種肺部疾病,每個地區都廣泛存在,春季和冬季較為多發,任何年齡段的豬只都有可能感染,2~4月病弱仔豬易感。
臨床癥狀及病理變化:感染前期病豬沒有較為明顯癥狀,在感染后的一個月左右病豬會出現持續性咳嗽、鼻部流黃色黏液,呼吸急促,眼部結膜發白,在冷空氣影響下會出現劇烈咳嗽現象,病豬采食量減少,體重下降,有些病豬會出現窒息死亡現象。肺部隔葉后部邊緣部位存在突起寄生灶,該部位支氣管中存在較多寄生蟲體,病豬糞便中也存在大量蟲卵。
豬呼吸道疾病類型比較多,有些疾病癥狀比較類似,所以在疾病診斷過程中存在一定難度,若不能準確判斷病原則會出現誤診情況,影響后續治療。一般會根據病豬的臨床癥狀、病理變化和實驗室診斷結果來進行鑒別診斷。
生豬養殖規模不斷擴大的過程中豬病類型也有所增加,若養殖管理不科學,豬只的機體抵抗力比較差,則導致感染各類疾病的概率增加。豬呼吸系統疾病類型多樣且對豬只的危害性非常大,必須要提前采取有效防控措施,將疾病預防放在首要位置,在疾病發生后也要能夠及時采取針對性治療措施,將疾病處于可控范圍內。
生豬養殖期間要根據豬只的生長發育需要對其進行科學飼養管理。首先,要為豬只提供充足營養,合理搭配飼料保證營養均衡,飼料中也要適量添加維生素和微量元素,以促進豬只健康生長,增強抵抗力。在選擇飼料時要保證飼料質量,禁止使用發霉變質的飼料;其次,要保證豬只飼養密度合理,不同年齡的豬只要分群飼養,以免發生疾病混合感染情況,可降低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生率;第三,要加強衛生管理和消毒處理,及時清理圈舍糞,保證地面墻面整潔,定期通風換氣,保持圈舍內空氣新鮮。對于飼料槽、飲水槽和圈舍整體要定期消毒處理,一般會使用燒堿消毒,可獲得良好效果,以免細菌病菌滋生。對于清理的糞便要進行統一無害化處理,以免對豬只健康生長產生影響。北方冬季時間長,氣溫低,要想保持豬舍溫度,經常采用燃煤取暖,這類豬場在冬季來臨之前,應提前做好燃煤貯備,根據外界氣候變化,適當調節舍內溫度,切不可忽高忽低,同時還要經常通風,防止生豬燃氣中毒等。
養殖場要結合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接種防疫計劃,并能夠嚴格按照相關要求和標準進行執行,實現免疫接種工作的有效落實,增強豬群常見呼吸道疾病的抗體水平,進行免疫控制。在養殖期間也要做好驅蟲滅鼠等工作,以免其他生物傳播疾病。可在飼料和飲水中加入預防藥物以降低各類疾病的發生率,常用藥物有長效土霉素、磺胺類藥物、泰樂菌素等西藥型藥物和黃芪多糖、百合固金湯等中藥型藥物。采用自繁自養模式,做到全進全出,若需要進行豬種引進則需要遵守檢疫程序,先進行隔離觀察,一段時間后若沒有發生各類疾病才能進行混群飼養。禁止外來人員和車輛進入養殖場,以免攜帶病菌細菌對豬只身體產生影響。
生豬養殖期間若發現豬只感染呼吸道疾病,要及時進行隔離治療,對病豬原來的圈舍和飲食工具等進行全面消毒,對其它豬只要進行緊急接種,同時也要對其狀態進行觀察。糞便污物要進行無害化處理,以免發生疾病傳播的情況。對于發病豬要進行針對性的飼養管理和治療,對于其它豬只的身體情況也要進行實時監測,若發生異常情況一定要進行隔離觀察。發病豬會根據實驗室診斷結果進行相應治療,對于病情比較嚴重的豬只要及時淘汰處理。
在進行細菌性呼吸道疾病治療時使用抗生素療法,常用藥物為長效土霉素,藥物用量為50 mg/頭,采用肌肉注射方式,每天1次,連續用藥5 d,同時可搭配中藥治療,在病豬飲水中加入黃芪多糖,連續用藥10 d。也可以在飼料中加入支原凈和碳酸氫鈉,用量分別為120 g和1 000 g與1 t飼料進行混合,連續用藥10 d。對肺線蟲引起的呼吸道疾病主要采用左旋咪唑進行治療,根據病豬體重,按照8~10 mg/kg標準將藥物與飼料進行混合飼喂,也可以采用伊維菌素藥物進行皮下注射治療,根據病豬體重,按照0.3mg/kg的標準進行給藥,能夠獲得顯著療效。
豬呼吸系統疾病對生豬的正常生長有著較大影響,危害性比較大,是生豬養殖期間需要加強重視的內容。通常會根據病豬的表現癥狀采用科學有效的防治手段,由于該疾病類型比較多,若沒有及時治療還會出現混合感染和繼發感染情況,從而增加治療難度。要求養殖人員能夠做好日常飼養管理和疾病防控工作,加強免疫接種,提高豬只免疫力和抗病能力,降低豬常見呼吸道疾病發生的可能性,提升養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