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培珍
四川南充市儀隴縣農業農村局,四川南充 637676
豬肺疫又被稱為豬巴氏桿菌病和豬出血性敗血癥,對于這種急性細菌性傳染疾病來說,是動物二類傳染病中的一種。為了能夠深入了解該疾病診斷及防治的相關事項,本文首先通過敘述豬肺疫流行特點,再針對豬肺疫的危害和診斷標準來進行分析,最后探討豬肺疫的有效防治措施。
豬肺疫的危害愈來愈嚴重,該疾病會使生豬細胞免疫與體液免疫抑制,從而降低其整體免疫力,對生豬的健康造成危害。因為豬肺疫疾病會直接損害其免疫器官與免疫細胞,使得生豬健康水平下降,生命無法得到有效保障。而最重要的是豬肺疫在任何季節都有可能發生,這也是其最為突出的特點。尤其是春秋季節,這一時期是豬肺疫發病率較高的季節,若是菌株毒力較強,就會引發地方性豬肺疫流行現象,這是其流行特點所在。豬肺疫傳染源始終都以病豬和帶毒豬為主,且根據多殺性巴氏桿菌感染飼料、飲水及器械進行傳播,極易產生外源性感染,而在氣候潮濕的季節中,豬自身抵抗力會降低,進而引發內源性感染。
隨著養豬業的不斷發展,規模豬場不斷增多,豬肺疫的發病率也不斷上升,并且經常和其他疾病混合感染使病情加重。屬于一種條件性致病疾病,多殺性巴氏桿菌作為豬群生存環境中常見的病原菌,存在于豬的扁桃體和鼻腔等器官內,只有當出現衛生條件差、天氣寒冷、感冒、飼養密度大、運輸以及營養不良等情況,就使得生豬自身抵抗力下降,從而就容易造成內源性細菌大量繁殖,引發豬肺疫。病豬和健康的帶菌豬是本病的主要傳染源,病豬的分泌物及排泄物等排出體外,污染周圍的環境、設施、飼料、飲水等,經消化道和呼吸道等途徑進行傳染。
2.2.1 臨床癥狀
2.2.1.1 最急性型。處于最急性型的病豬體溫會迅速升高至41~42 ℃,同時伴隨著呼吸困難、食欲廢絕等癥狀,可視黏膜呈藍紫色,豬身多個部位出現血性紅斑,病豬為緩解呼吸困難,呈蹲坐姿態,并在1 d內甚至數小時死亡。
2.2.1.2 急性型。急性型病豬也呈現體溫升高現象,并有干咳、氣喘、留鼻涕、膿狀眼屎現象的出現,后期豬身上也會有紅紫色斑點的顯現,先是便秘,后形成下痢。病豬的病程一般為4~6 d,未死亡的病豬則轉化為慢性。
2.2.1.3 慢性型。慢性型病豬相比上述兩種癥狀較為輕微,主要呈現為慢性肺炎及慢性腸胃炎,咳嗽持續性發作,精神不振,豬食欲減退,日漸消瘦,個別病豬會出現關節腫脹等癥狀。病程時間為14 d左右,多數因衰弱導致病豬慢性死亡。
2.2.2 病理變化
2.2.2.1 最急性型。這種病理會在生豬身上產生大量黏膜和漿膜,且其皮下組織出現血點,在喉頭處及周圍組織有明顯的水腫現象。將其頸部皮膚進行解剖會發現較多的纖維素性漿液,這種漿液以淡黃色與青色呈現。同時,還會伴有大量的淋巴結腫脹和出血癥狀。而從其表層來看,皮膚存在血斑,且伴有胃腸黏膜出血性炎癥。
2.2.2.2 急性型。這種病理特征在于纖維素性肺炎的病變,體現在支氣管方面,出現較多的泡沫黏液。且豬肺部還會存在肝變區,氣腫與水腫的程度有所不同,有些患上豬肺疫疾病的生豬在肝肺變區處還存有壞死的癥狀。
2.2.2.3 慢性型。患上豬肺疫的病豬身體消瘦還伴有貧血癥狀,而在肺臟處也存在變區,為黃色與灰色的壞死灶,外表層存在結締組織,而內部存在干酪樣物質,從而產生了較多的空洞和支氣管相連。心包和胸腔積液,胸腔有纖維素性沉著與病肺粘連。除此之外,肋間肌、支氣管周圍淋巴結以及縱隔淋巴結和扁桃體處都有皮下組織見壞死灶的癥狀出現。
豬是否患有豬肺疫,還可以通過解剖的方式來進行診斷。由于患有豬肺疫的病豬會有全身的癥狀,豬頸部還會出現膠胨樣類似痰的粘性黏液,并伴有全身淋巴結及肺水腫等癥狀。判斷時可將豬肺部切開,若是以大理石紋理呈現,肺部與胸膜粘連,且胸膜有纖維素性附著物,就可以判斷該豬患有豬肺疫疾病。
無論是豬肺疫的防治還是其它動物疾病的防治,都離不開飼料管理工作的開展,這是防治動物疾病的根本所在。而加強豬飼料管理第一步就是要嚴格控制好豬舍內的溫度,且要保持豬舍環境干燥、通風良好,只有在適合豬生長的環境下才能確保其能夠健康生長;第二步就是要加強豬場消毒工作,一定要定期進行消毒,在消毒藥劑選擇上不能一直選用一種藥劑進行使用,應當使用不同的藥劑來進行交替使用,例如過氧乙酸、新潔爾滅消毒藥劑等;第三步就是在平時飼料喂養方面,在飼料搭配上要具備合理化及科學化,以平衡且具備營養的方式進行飼養,進而加強豬自身的疾病抵抗力;最后,最關鍵的是在引進新豬進入豬舍時,要嚴格對每一頭新豬進行觀察,以隔離的方式,只有在確定其健康后才能進入到豬舍當中進行群體飼養[1]。豬肺疫最好的預防方法就是加強管理、合理搭配營養、保持豬舍清潔干燥、注意防寒保暖、降低飼養密度、定期通風、嚴格消毒等。
當發現有豬感染多殺性巴式桿菌后,若沒有采取相關防治措施來對其進行治療,就會使得豬肺疫疾病在豬群當中不斷擴散,最終使更多的豬患上該疾病,從而引發豬群全體死亡的現象。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的發生,要加強防疫免疫工作的開展,以免疫接種法的方式來預防豬肺疫疾病的產生,要堅持為健康豬群在每年的春季和秋季進行疫苗注射,通常以選擇豬丹毒、豬肺疫滅活疫苗為主。其次,也可使用氫氧化鋁甲醛疫苗針,該疫苗的接種具備針對性,主要是對一些剛斷奶補救的小豬進行防疫免疫,以服用5 mL且在豬表皮下注入的方式,免疫的效能會在疫苗注射后的15 d形成,疫苗免疫期是6個月。在相關疫苗接種工作開展方面,必須根據動物疫苗接種的相關規定和標準執行,一定要先通過冷水稀釋的方式,再拌入豬飼料與水稀釋的疫苗,無論是口服還是注射的方式都要以這一標準為主。
在藥物治療方面,目前大部分都以應用新砷凡納明為主,并配合魚腥草注射液來共同使用,采取靜脈推注的方式,同時進行肌注維生素C和維生素B1,注射量控制在10 mL以內即可。但由于該疾病存在幾種特性病例,在急性病例方面這種治療方法效果明顯,但對于慢性病例來說,效果呈現較慢,要進行二次用藥。除此之外,還能用諾砜長效注射液進行注射,并注入維生素B1和維生素C,也是控制在規定劑量以內。除此之外,也可使用硫酸卡那霉素加泰樂菌素加穿心蓮和中醫藥物清肺化痰清熱藥。但通常來說,使用青霉素和磺胺嘧啶進行配置,再注射用水進行肌注的方式也十分有效。
發現豬患有豬肺疫,就要及時采取隔離措施并進行消毒和緊急接種,若是仍舊無法有所改善,其出現死亡的現象,那就要對因豬肺疫病死的豬采取高溫焚燒或是填土深埋的方式來進行處理,防止該疾病傳染給其它豬。
從上述研究分析來看,進一步了解到在生豬養殖當中,豬肺疫疾病帶來的重大危害。要想使生豬養殖能夠獲取更多的經濟效益,實現正常養殖,就要重視豬肺疫的診斷與防治,為豬的健康生長提供保障。在防治豬肺疫方面,除了上述提出了幾項措施以外,還可對患上豬肺疫的豬注入抗生素治療,在藥物選取方面,可選擇青霉素與鏈霉素等藥物,若是患上此病的豬較多,以形成群體感染,就能在其日常飼料和飲水方面將這些藥物融入其中。除此之外,還需重視和與豬弓形蟲病、豬喘氣病以及豬丹毒等疾病的鑒別。近年來,由于氣候環境不斷的惡化,豬肺疫的發病率每一年都以穩步增長的趨勢呈現,這對我國生豬養殖產業的發展造成了巨大的影響。所以,要正確認識到豬肺疫診斷與防治的重要性,充分了解該項疾病在診斷和防治方面的相關知識,從而能夠在該疾病防治方面實現規范化、合理化以及科學化防治,為生豬健康生長提供保障,以此來推動我國生豬養殖產業的發展,進而降低豬肺疫的發病率與感染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