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宣
鎮雄縣羅坎鎮農業農村和集體經濟發展中心,云南昭通 657211
現階段,我國養殖業進一步發展壯大,而且生豬養殖變成了畜牧業里不可或缺的支柱產業,不管是數量,還是規模,都開始逐漸上升擴大,所以一系列的生豬疫病也層出不窮,對于疫病治療同樣變得越來越困難。主要原因除了和養殖戶養殖手段相關之外,獸醫用藥中出現誤區同樣是一大原因,所以,只有保證獸醫在治療時科學用藥,才可以推動生豬養殖良好發展。
現階段在進行豬病治療的時候,獸醫最大用藥誤區在于濫用抗生素。在展開傳統豬病治療時,抗生素往往都會有比較好的治療作用,然而獸醫以及養殖戶卻沒有重視抗生素藥物造成的各種副作用。比如獸醫在進行診斷治療的時候把抗生素當做特效藥使用,在對疾病沒有明確研究的情況下,就用抗生素治療,不但使抗生素效果大大下降,同時也不能確保有治療作用。另外,因為藥物不能發揮真正的效果,同樣會導致浪費。所以,濫用抗生素不但沒有治療作用,且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副作用[1]。
現階段生豬養殖往往使用圈養方式,同時因為養殖方法以及養殖密度的原因,導致生豬在發育的時候會出現各種疾病,疾病癥狀通常都是腹瀉、咳嗽或者發燒等等。然而獸醫在治療的時候只是明確外在表現,對于內在因素并沒有足夠的認知,所以在進行治療的時候就會著重于外在表現上面,比如用治療發燒以及咳嗽的藥物展開治療,盡管能夠減輕臨床癥狀,然而對具體發病原因并不能起到良好的治療,從而顯示出康復的假象,事實上根本沒有真正治療疫病。
在進行日常養殖的時候,第一時間接種疫苗可以有著非常不錯的預防作用,然而有的獸醫對生豬接種疫苗的時候出現了誤區。首先,沒有根據規定的時間進行接種,不同的疫苗都有著具體接種時間,而且有的疫苗要連續接種兩次,同時在時間上同樣有著較高的要求,這樣才可以確保免疫作用。然而獸醫在進行接種的時候,因為對接種時間沒有全面記錄,從而導致接種和相關要求并不一致,使免疫效率大大下降,甚至免疫失敗。其次,免疫流程缺少合理性。部分疫苗一定要基于生豬發育情況進行,然而在具體用藥的時候卻出現與之相背離的情況。最后,免疫的對象不夠合理。部分疫苗明確說明孕期階段以及仔豬禁止使用,但是獸醫在免疫過程中忽視了使用說明,不但使藥效得不到保證,還會出現別的問題,極大的制約了生豬發育以及健康安全[2]。
獸醫憑借臨床表現可以對疫病的實際情況有足夠的了解。然而臨床表現并不是治療的標準,所以在進行治療之前要充分檢查病豬,如果存在死亡病例,那么就可對其解剖,繼而觀察相關病理變化,同時把病理變化和別的病豬臨床癥狀結合在一起,找到病因。
在對豬病進行治療的時候,完整治療流程為:首先,要深入研究豬病出現的原因,比如按照病豬臨床癥狀來確定病因;其次,對臨床表現以及具體病情展開推理檢查,繼而確定病因及其病情,比如當出現大范圍的疫情時,就可按照病豬病情的相似度來解剖病豬,明確病例規律,發現病因,然后按照具體病因使用藥物進行治療。只有對癥下藥,才可以確保治療作用。確定病因之后,在用藥的時候,最重要的是使用藥效強、副作用低的藥物展開治療,從而起到快速治療的效果。另外,要最大程度減少抗生素藥的使用次數,如果一定要使用這類藥品,就要牢牢控制好使用的劑量以及間隔時間,同時在開始使用之前先對病豬實施藥物試敏實驗。在治療的過程中,獸醫要重視不同藥物在病豬身體里面的代謝情況,科學選擇治療藥物。比如對腸胃疾病進行治療的時候,就要選擇使用腸胃吸收以及代謝速度都非常慢的藥物,保證藥物可以長時間留在病豬的腸胃里面,確保藥物實際濃度以及治療作用。
現階段在對生豬疾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比較常見的用藥途徑有口服、靜脈注射以及肌肉注射等,不同的用藥方式治療不一樣的疾病,所以治療效果也有一定差異。科學選擇藥物的同時,合理選擇用藥途徑同樣是增強治療效果的重要條件,所以獸醫要按照疫病的具體癥狀來選擇與之相對應的用藥方式。比如,當生豬的病情非常嚴重的時候,就要選擇靜脈注射的手段進行給藥,該方法可以使藥效在短時間內得到顯著發揮。若是生豬病情比較輕,那么就可以通過口服以及肌肉注射的手段進行給藥。如果生豬的皮膚發生破損,就可使用外敷方式展開治療。獸醫要按照實際情況來使用給藥方法,同時,對于特殊情況而言,還要通過混合用藥的手段治療。比如治療嚴重過敏病情的時候,只用過敏藥,或是使用外敷的方法消敏并不能最大程度發揮治療作用,所以就可把口服藥和外敷結合在一起展開治療,確保治療效果[3]。一些豬病在短時間的治療之后癥狀就能夠得到顯著的減輕,但是絕大部分的豬病往往要進行頻繁給藥以及長時間用藥后才會得到不錯的治療效果。一般情況下,比較常見的解熱鎮痛以及利尿通便,當癥狀開始減輕后就可不再進行用藥,且需和導致豬病出現的病因結合在一起展開科學診治。細菌感染引發的傳染性豬病,一定要確保有著足夠的用藥療程,當病豬癥狀改善后1~2 d就停藥,從而避免因為誘導細菌以及病癥復發導致的抗藥性情況,通常來說,感染性豬病用藥療程是3~4 d,最短時是在2~3 d左右。
在對生豬疫病進行治療的時候,傳統治療思想是劑量大,或是多次用藥,那么整體的治療效果就會非常好。而事實上,在用藥的時候劑量太大或太小都會使藥效得不到保證。藥劑在研發的時候就有標準的計算手段,該算法是基于大量實驗下總結出的、準確率最高的結論,所以獸醫在進行治療的時候要按照藥物說明書里面的實際劑量,保證規范性。除此之外,在用藥的時候,要遵守用藥間隔和劑量使用標準,所以在用藥過程中要根據劑量以及用藥間隔來用藥,才可以把藥效盡可能發揮出來,達到治療目的。
疫苗接種是預防豬病出現的最有效方式,疫苗品質影響著免疫是否成功,若是沒有優質疫苗,那么免疫就不會有效,從當前疫苗市場情況來看,疫苗種類繁雜,品質上有較大的差異。所以,獸醫要做好以下兩點:第一,購買疫苗選擇信譽高的正規廠家,不管是哪個環節都非常嚴謹,能夠避免出現質量問題;第二,按照存儲要求以及注意事項保存疫苗,接種前要檢查疫苗有無破損、有沒有超出使用期,繼而就能進行后續接種。在接種時,需按照豬病流行、生豬種類以及疫苗種類等,制定科學的免疫接種方案,保證免疫接種良好進行。另外,杜絕疫苗亂打等行為,高毒性疫苗一定要謹慎使用,進行免疫檢測,提高免疫工作精確性。
現階段,對于生豬疫病的治療來說,過程是十分復雜的,所以獸醫在進行治療的時候要保證所有的流程都是和相關要求相一致。首先,用藥過程中,如果藥物標注千克用藥量,那么獸醫在用藥之前要把生豬體重以及藥物的劑量做好換算,從而得出實際藥物用量。其次,現階段的豬藥種類多種多樣,而且藥品的名字都是不一樣的,所以獸醫不可以把藥品的名稱當成藥品選擇依據,要充分閱讀藥品說明書,同時掌握藥效成分,防止用藥失誤從而導致生豬出現死亡。最后,在進行用藥之前要重視觀察藥物的各種禁忌事項以及生產日期等信息[4]。
綜上所述,現階段,我國獸醫在對生豬進行治療的過程中,依舊還有諸多的問題及不足亟待解決,不但進一步制約了生豬養殖良好發展,同時也給豬肉食品安全帶來不利影響。所以,為了可以對病豬展開科學的診斷及治療工作,獸醫一定要有豬病治療經驗,還有豐富的知識基礎。在具體治療的時候,獸醫不能按照個人經驗做決定,一定要基于具體的情況,繼而對病豬展開針對性治療,根據醫治流程來對病豬進行診斷治療,需要第一時間采取疾病防治手段,保證生豬養殖效益實現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