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 俊
貴州省畢節市七星關區八寨鎮農業服務中心,貴州畢節 551711
妊娠母豬的飼養過程中通常會出現個別或者小部分母豬采食量下降的情況,采食量的下降會導致妊娠母豬營養物質供給不足,給妊娠母豬的健康狀況和繁殖性能帶來負面影響。通常個別妊娠母豬采食量下降的主要因素有普通的疾病感染,母豬的返情、便秘以及飼養應激等導致[1]。通過詳細了解個體妊娠母豬采食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可以針對出現的情況采取科學有效的防治措施,改善妊娠母豬的機體狀況和繁殖性能。本文將對導致妊娠母豬個體采食量下降的主要因素進行介紹,旨在為妊娠母豬的科學飼養帶來幫助。
現階段規模化生豬養殖場中,妊娠母豬的飼料原料主要是玉米、小麥等,而這些飼料原料品質的變化很容易導致妊娠母豬的出現采食量下降的情況。玉米是飼料配方中含量最高的一種,通常可以達到整個飼料配方的60%以上,而玉米是一種后熟型的糧食作物,新采摘的玉米需要在貯存1個月以上才能投入飼料使用,這個貯存的過程主要是為了降低玉米中抗性淀粉的含量,而采摘后烘干的新玉米會出現淀粉的變性,這是玉米淀粉按結構分直鏈淀粉和支鏈淀粉,影響玉米的適口性和消化率,最終將導致妊娠母豬采食量的下降。小麥也是妊娠母豬養殖中飼料的重要組成部分,小麥在潮濕的環境條件下很容易出現赤霉病的情況,而且在小麥采摘和加工的過程中通常有潤麥、著水等處理,這個階段中小麥的含水量可以達到14%左右,若沒有做好環境條件的控制將很容易導致小麥的發霉變質。發霉的小麥中含有大量的霉菌毒素,霉菌毒素含量的增加不僅會導致小麥適口性的下降,降低妊娠母豬的采食量,而且母豬機體中毒素的累計將危害母豬的繁殖系統,進而降低母豬的繁殖性能,母豬采食了霉變的小麥后也會導致胃腸道黏膜組織的病變,誘發細菌性感染疾病,嚴重威脅妊娠母豬的機體健康狀況。妊娠母豬養殖中出現消化不良的問題也是導致妊娠母豬采食量下降的重要因素。妊娠母豬的消化不良很多時候是由于飼糧中精飼料的飼喂量太多,例如豆餅等原料的飼喂量過高所導致,同時妊娠母豬飼糧中長時間缺乏維生素、礦物質、微量元素等物質,加重了妊娠母豬胃腸道消化系統的負擔,引起妊娠母豬的消化不良和采食量降低。妊娠母豬養殖中飼料品種的頻繁更換將使得母豬難以適應飼料,引起采食量下降的情況[2]。
妊娠母豬養殖中良好飼養管理措施對于保障其機體健康狀況和繁殖性能有重要作用,不科學的飼養管理措施也是導致妊娠母豬采食量下降的重要因素。母豬在妊娠過程中,飼料飼喂量的控制對于母豬的機體狀況有關鍵影響,飼喂量過高或者過低均會對母豬產生明顯的影響。母豬在妊娠初期階段不能過分提高飼糧采食量和營養水平,飼料中過高的能量水平或者采食量過大均會對胚胎的著床造成負面影響,引起胚胎早期死亡率的提高,而且這個階段中母豬能量的超量供給會導致母豬出現機體過肥的情況,最終對胎兒的生長發育造成負面影響。妊娠母豬養殖中環境條件的劇烈變化也很容易導致母豬機體出現不適的情況,進而導致妊娠母豬消化系統功能的紊亂,機體抵抗力的下降,體質的下降,最終導致妊娠母豬機體狀況不佳,采食量下降甚至不采食。妊娠母豬在圍產期飼料飼喂量過高也會導致母豬在分娩前采食量下降的情況。環境溫度的不適宜是實際生豬養殖中妊娠母豬采食量下降的常見因素,夏季母豬養殖中需要注意做好降溫處理,若妊娠母豬出現熱應激的情況,將不僅會導致妊娠母豬采食量的下降,還有可能導致妊娠母豬出現流產、死胎的問題。冬季養殖中需要注意把控飼料和飲水的溫度,禁止飼喂冰凍的飼料,避免對妊娠母豬的胃腸道造成應激,引起其采食量的下降。
妊娠母豬飼養過程中容易出現由于細菌感染導致的子宮內膜炎癥、尿道炎癥、膀胱炎癥以及乳房炎癥等,這些炎癥疾病均會造成妊娠母豬采食量的顯著下降。部分母豬由于飼料品質安全因素等引起的消化道疾病,例如胃炎、胃潰瘍等疾病也會導致妊娠母豬采食量的顯著下降。規模化生豬養殖過程中機械化設施可能對妊娠母豬造成機械性創傷,導致妊娠母豬的乳房或者四肢等處出現傷口,沒有及時的處理可能導致發炎潰爛的情況,這也是導致個別妊娠母豬采食量下降的重要因素。常見的豬只體表寄生蟲例如豬疥螨、豬虱等,通過寄生在豬只的體表吸食母豬的血液,導致妊娠母豬體表瘙癢,精神狀態沉郁等情況,隨之引起母豬采食量的顯著下降。妊娠母豬的飼養管理過程中由于環境溫度劇烈變化導致母豬出現感冒,風寒等疾病也會導致妊娠母豬采食量的下降。傳染性疾病在潛伏期也會導致個別母豬出現消化系統機能紊亂以及免疫力下降的情況,進而使得妊娠母豬采食量的降低。
母豬養殖過程中,通常在配種后正常懷孕的母豬在限飼的條件下對于飼料的采食欲望較為強烈,部分母豬在配種工作失敗后通常沒有表現出明顯的饑餓感,配種失敗的母豬會在后續的發情周期時間點上出現返情的情況,同時返情期間在雌激素的作用下母豬采食量下降,排卵期間沒有采食行為。
規模化生豬養殖過程中,很多養殖場妊娠母豬的飼養都在限位欄中進行,母豬的配種、妊娠以及分娩都實行點對點的生產方式,這使得母豬的運動量顯著下降。母豬運動量的顯著下降會導致母豬胃腸道蠕動功能減弱,腸道蠕動減少或者遲緩,進而引起母豬出現便秘的癥狀,妊娠母豬的便秘會導致其精神狀況沉郁,使得母豬的采食量下降。同時隨著妊娠母豬懷孕后胎兒的生長,母豬長時間趴臥在限位欄中,不斷增長的胎兒可能會擠壓到母豬的胃腸道,導致母豬胃腸道功能的失衡。加之母豬在妊娠階段機體中的孕酮水平較高,會減緩機體平滑肌的收縮能力,若此時飼料中青綠飼料等纖維性飼料原料的缺乏,母豬便秘的情況更為常見。便秘情況的出現會導致糞便在母豬后腸段持續發酵,導致母豬直腸溫度升高,進而使得母豬體溫升高,采食量下降。
妊娠母豬在養殖生產過程中通常會出現轉欄、合群飼養等過程,這些過程中不合理的驅趕,鞭打會導致妊娠母豬出現機體應激的情況,隨之導致母豬采食量的顯著下降。同時妊娠母豬飼養密度過大,欄舍中料槽以及飲水系統設計的不合理也會導致母豬的采食量的下降。妊娠母豬飼養過程中藥物的濫用可能導致母豬機體內分泌系統的失調,抗生素的濫用可能導致母豬腸道菌群的失衡,以及疫苗的注射工作可能導致母豬出現免疫反應等,這些均是造成妊娠母豬出現采食量下降的原因。
妊娠母豬養殖中若出現采食量下降的情況則首先需要對出現這種狀況的原因進行診斷,若出現采食量下降的妊娠母豬群體有體溫升高的癥狀時,通常首先需要考慮是否出現傳染性疾病。很多傳染性疾病在潛伏期的時候會導致妊娠母豬精神狀態萎靡,進而引起采食量降低的癥狀。妊娠母豬若出現了細菌性疾病感染將導致腹瀉的癥狀,而且細菌性疾病在妊娠母豬中出現通常發病較為急促,母豬的體表會出現紅色的出血點,在使用抗生素治療后通常可以降低母豬的體溫,對于疾病的準確診斷需要收集患病母豬的病理樣品進行實驗室檢測,確診后再進行針對性的治療。若出現采食量降低的妊娠母豬沒有表現出體溫升高的癥狀,則通常是由于飼料營養物質或者飼養管理措施不合理所導致,這時需要飼養管理人員嚴格把控飼料原料的品質,保障營養物質供給的平衡,不可隨意更換妊娠母豬養殖飼料原料的品種,保障妊娠母豬料槽的清潔衛生。做好妊娠母豬養殖中的飼養管理工作,包括環境溫度和濕度的控制等多個方面。
生豬養殖中母豬的繁殖性能通常直接影響仔豬的產量,進而影響生豬養殖場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妊娠母豬養殖中很容易出現采食量下降、便秘等情況,這將對母豬的繁殖性能造成負面影響,通過觀察出現這些癥狀的原因對癥下藥可以有效避免和緩解,保障妊娠母豬的良好生產性能,促進生豬養殖產業的科學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