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學香,于克媛,徐玉芳
山東省聊城市東昌府區農業農村局畜牧獸醫事業發展中心,山東聊城 252000
肉雞養殖是我國家禽養殖產業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其良好的發展能力離不開肉種雞的飼養管理,充足優質的種蛋供給是肉雞養殖產業發展的基礎,而肉種雞養殖中育成階段的機體健康狀況和生產性能對于其后續的產蛋性能發揮以及使用年限等多個方面有非常關鍵的影響。肉種雞育成階段養殖中首先需要注意做好體重的控制,避免肉種雞體脂過度沉積或者性成熟時間過早導致后續產蛋性能下降以及使用年限降低的情況,體重的良好控制可以有效改善肉種雞養殖的經濟效益。同時肉種雞育成階段的養殖管理措施也是影響其生產性能和健康狀況的關鍵,主要是肉種雞養殖中環境的控制,飼料營養物質的供給,疾病的科學防治以及低劣種雞的淘汰等多個方面。本文將對肉種雞育成階段養殖中科學的飼養管理措施進行介紹,以期為肉種雞生產性能的提高以及我國肉雞養殖產業的健康發展提供幫助。
通常肉種雞在采取平養和板條墊料混養的形式時需要使用大量的墊料,良好的墊料可以有效減少肉種雞出現腿部疾病的概率,并且提高種雞受精率和生產性能。肉種雞通常體重較大,養殖中所使用的墊料需要保障松軟、平整,同時墊料需要有一定的厚度,對于出現潮濕、發霉的墊料需要及時的更換,避免滋生病原微生物引起肉種雞的疾病。尤其是在限飼期間種雞容易采食墊料,發霉墊料容易促使霉菌毒素在肉種雞體內進行蓄積,致使種雞發生免疫抑制,給今后的疾病防控帶來壓力,甚至還可以直接引起霉菌毒素中毒現象,造成較高的死亡率。
實際肉種雞養殖中,飼養管理人員需要每天整理墊料的平整度,對于缺失墊料的部位及時補充墊料,定期對墊料進行松動處理。不同養殖季節對于墊料厚度的需求不同,通常夏季養殖中墊料厚度較薄,控制在5~7 cm為宜,同時炎熱季節養殖中需要定時的翻動墊料,以降低墊料的溫度。而冬季肉種雞養殖中可以合理增加墊料的厚度,有助于雞舍內的保溫,而且冬季養殖中避免頻繁的翻動墊料,墊料的厚度控制在10 cm以上為宜[1]。
肉種雞養殖中環境溫度和濕度條件的控制對于肉種雞的生長發育和機體狀況有重要的影響。通常在肉種雞育成階段環境溫度控制在20~25 ℃為宜,同時由于溫度的變化對于肉種雞的采食量有一定的影響,飼養管理人員也需要根據溫度的變化合理調整肉種雞的飼料飼喂量。肉種雞育成階段養殖中濕度條件控制在40%為宜,飼養管理人員主要可以通過雞舍中積水的控制來調節環境濕度。
肉種雞養殖中環境濕度過大容易導致病原微生物的滋生,同時不利于環境溫度的控制,可以通過加大通風量來排出雞舍內的潮氣,還應結合飲水管理,來減少漏水而增加的濕度。而濕度過低將導致過于干燥,空氣中粉塵含量增加,不利于肉種雞的呼吸道健康。在冬季外界濕度過低情況下,需要每天向墊料上面噴灑清水或進行噴灑消毒,這樣一方面可以增加濕度,另一方面可以起到消毒效果,但是在噴灑過程中不要突然促使舍內濕度增加太高,保持雞只體表稍微出現露珠即可,切忌將肉種雞體表淋濕,這樣就會給雞群帶來冷應激,不利于種雞的健康生長。
肉種雞養殖欄舍中合理的通風管理可以有效減少肉種雞患呼吸道疾病的概率,通風換氣工作可以有效減少欄舍中有毒有害氣體、微生物以及粉塵的含量,同時可以有效控制飼養環境中的濕度條件。肉種雞在不同的養殖日齡階段需要采取不同的通風管理措施,主要可以通過調整雞舍通風口的大小,通風換氣的時間來控制。飼養管理人員在肉種雞養殖中可以通過在飼喂過程中考察雞舍中溫度和濕度條件是否合適,雞舍內是否存在明顯的異味等方面來調整通風[2]。
在通風管理過程中需要隨時關注外界天氣變化,來調整風機和進風口大小,促使進入舍內的風速適宜,能夠達到雞舍頂棚,與上面的熱空氣充分混合均勻后才落向地面,否則冷風直接吹到雞只身體,會引起較大的冷應激。可以根據雞群分布情況,來觀察雞舍通風情況是否處于良好狀態。
大量研究發現光照時間對于雞養殖的采食量,生產性能以及性成熟時間等多個方面有關鍵的影響。規模化肉種雞養殖中通常采取遮黑式的飼養管理,在肉種雞育成階段的21周齡之前需要將光照時間控制在8 h左右,這個階段的光照強度控制在3~5 lux為宜。在肉種雞21~22周齡左右的養殖中,可以根據肉種雞的生長發育狀況適當增加光照時間,首次光照時間的增加可以控制在14 h左右,光照強度增加到50 lux左右,隨后每周增加光照時間0.5 h左右,直到光照時間增加到16 h左右后,持續每天的光照時間到肉種雞產蛋高峰期結束即可。若肉種雞養殖中采取自然光照管理,需要飼養管理人員結合肉種雞養殖的季節、肉種雞機體發育狀況等多個方面對光照時間進行合理的調整。需要注意的是無論肉種雞養殖中采取哪種光照管理方式,都不能在增加光照時間后再減少光照時間或者光照的強度。
肉種雞養殖中飲水的管理對于墊料的質量品質有關鍵的影響,為了保障肉種雞育成階段養殖中墊料保持松軟,需要合理控制飲水供給,通常建議在肉種雞飼料采食后禁止飲水供給,在采食完成后的2 h左右才能供給飲水,這個時間段通常飼料在肉種雞嗉囊中充分軟化,可以改善水分的吸收,避免水灑出到墊料上,導致墊料潮濕或者發霉結塊的現象。肉種雞飼料控制飼喂的時候需要適當供水,通常控制在每天3次左右。同時需要注意炎熱季節肉種雞養殖中不進行飲水控制,保障肉種雞獲得充足的飲水,避免由于缺水導致熱應激疾病[3]。
肉種雞的合理分群管理對于飼料飼喂以及養殖管理等工作均具有良好的改善效果。通常肉種雞養殖中采取大雞舍、小群體的養殖模式,將雞舍整體劃分為幾個小型的養殖結構,對每個養殖結構中的肉種雞數量進行合理的控制。通常在肉種雞養殖的4周齡左右進行稱重,按照肉種雞的體況大小進行合理的分群養殖,在這個階段的養殖中體況較小的肉種雞不增加飼料飼喂量,對于體況較大的肉種雞不減少飼料飼喂量。在肉種雞養殖的8周齡左右再進行一次稱重,隨后對肉種雞按照體況大小進行分群飼養。隨后在肉種雞養殖的12周齡進行一次稱重后按照肉種雞的體況大小進行分群飼養,一直到肉種雞的產蛋期即可。肉種雞養殖中按照體況大小進行分群養殖工作,雖然沒有降低體況較大肉種雞飼料的飼喂量,也沒有提高體況較小肉種雞的飼料飼喂量,但是分群飼養的雞群中肉種雞整體的均勻度良好,采食量基本相近,便于飼養管理人員飼喂的同時也最大限度的獲得了肉種雞的生長性能,降低了肉種雞養殖的生產成本。
肉種雞養殖中不僅需要在限飼之前對健康狀況較差的雞只進行淘汰,同時還需要在整個育成階段對不適合作為種雞飼養的雞只進行甄選淘汰。在肉種雞開產前的1~2周左右,需要飼養管理人員再次觀察是否雞群中出現生長發育不良或者疾病狀況雞只及時進行淘汰處理,主要可以通過檢查肉種雞的雞冠狀態、顏色以及精神狀態等。
肉種雞育成階段末期需要將肉種雞轉移到產蛋雞舍飼養,通常轉舍工作在產蛋期前的2~4周左右進行,保障肉種雞在產種蛋前對飼養環境有良好的適應。若轉舍工作過晚將很容易導致轉舍后肉種雞輸卵管中種蛋破裂,誘發肉種雞出現腹膜炎癥疾病,很容易導致肉種雞出現死亡或者無法產蛋的情況。肉種雞育成后期階段的轉舍工作很容易導致肉種雞出現機體應激的情況,進而影響早期的產蛋性能,所以需要合理把控肉種雞轉舍的時間,并合理操作,盡量減少肉種雞的機體應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