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浩恩,白光明
1.松原市寧江區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吉林松原 138000;2.松原市寧江區畜牧站,吉林松原 138000
環境保護,利在當代,功在千秋。習近平總書記說過,保護環境就是保護我們的家園,留住綠水青山,就是為子孫后代留下金山銀山。由此可見,保護環境是我們應盡的責任和義務,我們決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去發展經濟、去繁榮產業。同樣,我們也不能因為環保壓力而懼怕發展,尤其是一些事關民生、民計,污染又不嚴重,且通過治理完全能夠達到環保要求的產業,不能在面對環保督察時“一陣風”“一刀切”,給產業發展以“致命打擊”。
據資料顯示,2017年在迎接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工作中,南方個別地方,尤其是基層地方領會意圖膚淺、執行過程走樣,工作方法簡單粗暴,重“關”不重“治”,造成大面積關閉畜禽生產企業的現象,給當地畜牧產業發展著實造成了不小“傷害”。有關統計表明,在此次迎檢過程中,各地關閉的畜禽養殖場(戶)占該地區畜禽養殖場(戶)總數的60%,有的地方占比高達80%。面對環保督察高壓態勢,很多地方大有“談養殖而色變”現象,生怕因畜禽污染“挨棒子”“丟帽子”。這些做法無疑與中央環保督察初衷相悖、與國家大政方針相悖。
如此一來,就相對出現了畜牧業生產和環境保護的“矛盾體”。我們本著“重環保、嚴治理、促發展”的理念,充分尊重畜禽養殖客觀規律,統籌兼顧,強化整治、合理規劃、嚴格審批,思考在環保壓力下畜牧業的發展方向,探索解決畜牧業發展與環境治理的突出問題。筆者淺析一下我區畜禽養殖與環境治理的思路和做法,提出建議供大家探討。
1.1 大量關閉畜禽養殖場,一些地方畜禽出欄量急劇下降,畜產品供不應求。2016、2017連續兩年生豬價格高位運行,老百姓購高價畜禽產品、吃高價畜禽食品等現象也就不言而喻了。隨之市場反應迅速,養殖場(戶)以及知名企業快速補欄,生豬存欄量又急劇提升,加之外部因素,又導致近幾年生豬價格快速下滑。生豬市場如同過山車一樣,大起大落,不利于國計民生。一些中小型養殖場(戶)因嚴重虧損而倒閉。今年玉米價格高位運行,飼料價格居高不下,而生豬市場價格回升無力,致使生豬養殖業短期前景仍然黯淡。
1.2 畜禽養殖在農民增收中起著重要作用,大量關閉畜禽養殖場(戶),畜牧業經濟不斷下滑,農民增收渠道變窄,必將不同程度阻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進進程,也制約實現“促發展、促增收、保供給、保穩定”的戰略目標。
在發展畜禽養殖與環境保護中,應堅持“發展為要、治理為先”,按照“疏堵結合”的總體原則,嚴格落實環保、畜牧兩個重點職能部門和地方黨委、政府的主導責任,將畜牧業發展與畜禽污染防治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實。進一步強化養殖場(戶)的主體意識,生產發展與環境保護同步進行。新建養殖場必須做到環保設施“三同時”,投產養殖場必須在近期內補齊環保設施的短板,打破環保制約發展的瓶頸。
2.1 科學劃定區域,強化依法治理。在我區區域內科學劃定禁養區、限養區、適養區,嚴格界限、統一標準。對城市規劃區、城鎮規劃區、居民集居區、風景名勝區、交通主干線、飲用水源保護區、松花江沿岸等500 m內禁養區的畜禽養殖場、1 000 m內的種畜禽養殖場,必須依法強制關閉(搬遷)。
2.2 嚴格審批程序,強化改造升級達標。在限養區嚴格控制發展數量和養殖規模,對現有養殖企業污物處理利用能力加速進行補充、完善;在適養區內大力推廣“德智”種養結合、生態循環養殖模式,對新建養殖企業在污物處理方面嚴格審批,必須按照國家標準進行選址、規劃、設計、施工。積極推廣應用人畜分離、雨污分流、污水經沼氣池收集→固液分離→好氧(或厭氧)處理→沼液貯存→氧化塘過濾→排放、固體污物堆積發酵等成熟配套污染處理技術。
2.3 加大宣傳培訓,營造知法守法氛圍。積極深入貫徹實施好《環保法》《畜禽規模養殖場污染防治條例》《動物防疫法》《畜牧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組織環保、畜牧等部門專家和技術骨干深入鄉鎮和相關企業,尤其對廣大畜禽養殖戶進行宣講和解讀,擴大覆蓋面,提高畜禽污染防治工作的知曉率、參與率,營造畜禽污染防治工作的濃厚氛圍。
2.4 充分發揮部門職能,強化聯合聯動。環保、國土、住建、農業、畜牧等相關職能部門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加強協同配合。特別是要充分發揮環保部門的職能作用,調動其技術、管理資源,對新建畜禽養殖場在用地、建設、環保設施等方面加強審核和監督。對污染嚴重,整改不到位的養殖場或阻礙畜禽污染治理工作的行為要堅決予以打擊,形成治理工作合力。
發展現代畜牧業,是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國農業發展新時期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隨著國家對“四農”工作(農業、農村、農民、農民工)的不斷重視,傳統的畜禽養殖已向現代畜牧業方向邁進。眾多的畜禽養殖、屠宰、加工等大型養殖場、龍頭企業如雨后春筍,買地建場,資金不斷注入,設施設備不斷配套,畜禽養殖量不斷攀升。隨之而來的養殖污染不斷加重,大氣、水、土污染超標?,F就如何處理好畜禽養殖與環境保護的關系,提出四點建議。
3.1 要嚴格審批制度,依法規范養殖場建設
在養殖場的規劃、建設上,要依據《動物防疫法》《畜牧法》《環境保護法》以及《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管理辦法》等相關的法律法規,嚴格程序審批。“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在擬定本轄區的環境保護規劃時,應根據本轄區的實際,對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狀況進行調查評估,并將其污染防治納入環境保護規劃中”。“新建、改建、擴建畜禽養殖場,必須按照建設項目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的規定,進行環境影響評價,辦理有關審批手續”。縣級以上畜牧主管部門要依法依規嚴格畜禽養殖場動物衛生防疫條件的審批和擬建申報??h級以上國土資源部門更要依法依規對畜禽養殖場項目建設的用地審批和監督。在審批環節上,嚴格把關,提高政治站位,建一場,就要環保達標一場。在今后的國家環保督導和地方環保檢查中,凡發現新建養殖場環保不達標者,要追究相應主管部門審批、監管不到位的責任。不要為了應付檢查而突擊整改,而是在日常正常生產、經營過程中,保持環保達標常態化。
3.2 要強化行政執法,列清單專項整治
在轄區內,切實規劃好禁養區、限養區和適養區。對現有的養殖場(戶)中,一一列出清單,地毯式排查場址的審批、證照健全、環保設施設備配套、糞污處理、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污水處理(排放、利用狀況)以及綠化硬化現狀等。按環保要求篩查實際清單,上報地方人民政府。同時環保、土地、畜牧、工商、住建等部門信息共享。按照各自職能分工,依法依規提出治理方案,由縣級人民政府審定整治裁決。經縣級人民政府審查批復后,各部門要加大行政執法力度,對禁養區內的養殖企業一律關閉;對不符合用地要求的、違建的養殖企業一律關閉;對不符合環保要求的且整改不達標的,一律關閉;對不符合環保要求的且在規定時限內能夠整改達標的,要以扶持發展為原則,限期整改,達標后方可進行畜牧生產。鼓勵環保達標的養殖企業持續健康發展。
3.3 加大資金和政策性投入,扶持壯大龍頭企業
3.3.1 要加大地方政府及相關部門的扶持力度,鼓勵引導牧業園區、牧業小區、養殖合作組織等集約化、無害化生產。既要當好畜禽養殖污染的管理者,又要當好扶持畜牧業生產的建設者。探索建立畜牧業發展基金,扶持畜牧信貸,出臺切實可行的惠牧政策。重點用于良種引進、繁育和推廣、疫病防治、科技教育、質量安全、糞污資源化利用等基礎設施建設。要讓大型養殖企業、畜牧基地、畜禽養殖合作組織等,依法用地、科學建場、設施配套、環保發展。關閉、禁養只是治理手段,扶持發展才是硬道理。
3.3.2 畜禽養殖企業要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強化環境保護、治理等設備設施建設。挖掘自身潛力,按照“畜禽良種化、養殖集約化、生產規范化、防疫制度化、糞污無害化”的要求,采取公司聯辦聯創的強強聯合、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的組合體、多個養殖場(戶)組建的合作社等形式,走高標準的牧業小區、牧業園區、牧業基地集約化、現代化發展之路。在不斷壯大規模中,找到適合自身實際的糞污無害化處理模式。只有因地制宜,加大環保投入,科學規劃與治理,才能切實解決養殖與糞污間的矛盾問題,才能促進畜牧業生產的良性循環發展。
3.3.3 要探索畜禽糞污無害化處理方式,拓寬糞污再利用渠道。畜禽養殖污染物主要是糞尿、污水、墊料、有害氣體等。治理畜禽養殖污染,實質就是探索切實可行的符合當地實際的無害化處理方式方法,也是促進綠色養殖的首要目標。積極推廣“生態養殖+沼氣+綠色種植”“畜(禽)-沼-果”“畜(禽)-沼-菜”等循環經濟模式;探索利用大型凹地或坑地防滲處理后,將粉碎的秸稈與糞污混拌壓實(可用微生物制劑),厭氧發酵一年后還田處理模式;建立防滲的密閉性好的貯糞池、污水池(氧化塘),采取厭氧發酵無害化處理還田模式等。鼓勵引導有條件的養殖企業或域外招商,利用畜禽糞污生產有機肥(或顆粒),用以種菜、養花、養魚等,以先進的技術和設備變廢為寶,降低化肥施用量,增加附加收益。只有治理糞污模式找對了,糞污無害化達標了,種養有效結合了,才能促進現代畜牧業與生態環境的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