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杰民
新聞策劃是新聞宣傳創新的重要抓手,是新聞生產流程的首要環節,好的策劃是產生新聞精品的前提。下面就如何抓住提升新聞策劃力這個關鍵,創新策劃力生成模式,進一步提升廣播電視新聞宣傳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談一些初淺的想法。
黨性和人民性從來都是一致的、統一的,體現黨的意志就是體現人民的意志,宣傳黨的主張就是宣傳人民的主張,堅持黨性就是堅持人民性,黨性寓于人民性之中,沒有脫離人民性的黨性,也沒有脫離黨性的人民性。我們要始終把人民立場作為根本立場,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不斷把為人民造福的事業推向前進。
新聞宣傳工作要始終堅持黨性和人民性的統一,把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變成人民群眾的實際行動,及時把人民群眾創造的經驗和面臨的實際情況反映出來,這是我們新聞策劃的根本點。堅持黨性和人民性相統一,把體現黨的主張和反映人民心聲統一起來,更加鮮明有力地傳播好黨和政府的聲音,展示好社會進步的主流,反映好人民群眾的心聲。講黨性,核心就是堅持正確政治方向,站穩政治立場,牢牢把握正確輿論導向,堅持什么、反對什么,說什么話、做什么事,都要符合黨的宣傳工作的要求。講人民性,就是要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把服務群眾同教育引導群眾結合起來,把滿足需求同提高素養結合起來,多宣傳報道人民群眾的偉大奮斗精神和火熱生活,多宣傳報道人民群眾中涌現出來的先進典型和感人事跡;同時做好社會熱點問題的輿論引導,針對人民群眾關心的教育、醫療、就業、住房、生態環境、食品安全等問題,主動設置議題,理性、建設性地報道,及時解疑釋惑,增進社會共識。
無論是什么選題,不管主題有什么階段性變化,任何時候都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基于人民立場,并在傳播中形成民生價值,讓報道服務人民。抓住了這個關鍵點實際上就抓住了策劃的靈魂。要把“人民立場、民生價值”貫穿于新聞策劃全流程,具體來說,就是新聞策劃要從民生角度解讀國計,從國計角度觀察民生。對國計民生,以前做主題宣傳策劃時往往重視“國計”多,關注民生少,而實際上國計就是為了民生,民生最終檢驗國計,這個問題過去是分開來說,但實際上本身就是一體的。所以,在開展各種主題性宣傳策劃時,無論是成就宣傳,還是開局報道,無論是聚焦具體的大項目大工程,還是分析經濟社會發展形勢任務,更多考慮的是應該怎樣更好地從民生角度解讀國計,從國計方位觀察民生,讓群眾入腦入心。只有多反映人民群眾的期待、愿望與要求,群眾才會覺得國計與自己有關,才會有興趣觀看、有熱情關注,這樣的策劃才能最終達到實效。
這種策劃方位的設定,還給我們提出了新要求,即在同群眾交流互動中形成社會共識。長期以來媒體自說自話的多,特別是在重大主題宣傳中,生怕說得不夠、講得不透,而實際上媒體如果沒有關注群眾的關注,或者沒有從群眾的角度關注,就是沒有說到群眾的心坎上,說上一句都是多余的,講得再多也講不透。所以我們在策劃新聞宣傳時,就要多從群眾的關注點和角度入手,把我們要引導的和群眾需要的緊密結合起來,也就是把我們想說的和群眾想聽的結合起來。從每年省市兩會和全國兩會的主題宣傳,到省市黨代會的主題宣傳,我們都策劃開設交互性專欄,圍繞城市發展、生態環境、就業、醫療、教育、交通、社保等百姓關注的熱點,把大會報告的精神向群眾解讀,將黨代表和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所關注的與群眾所期盼的連通起來,形成共識。只有從人民群眾的關切點出發啟動策劃,以人民群眾的期待、愿望與要求驅動報道,才能在同群眾交流互動中凝聚輿論共識,回應社會關切,實現傳播效果。
新聞策劃不是憑空產生的,閉門造車式的所謂“策劃”只能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新聞策劃應在堅持正確政治方向的前提下,依托新聞事實,遵循新聞規律,全要素創新,全流程深入,全方位布局,充分借力媒體傳播新技術,實現策劃力的創新生成。
一是新聞策劃必須鮮明準確反映黨的主張,這就要求我們深刻領會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黨中央的決策部署,吃透中央精神,全面掌握省委市委的部署要求,準確分析領會經濟社會發展的形勢任務,真切了解人民群眾的愿望要求,并從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和生動實踐中,發掘策劃的著力點,捕捉策劃的新聞點,從源頭上確保新聞策劃的堅實有力。
二是以捕捉新聞點、增強敏感性為重心展開新聞策劃,建立“跳出事實看事實”的策劃思路。新聞點實際上反映的是新聞宣傳敏感性問題,新聞宣傳敏感性包括政治敏感性、社會敏感性和新聞敏感性等,是敏感性的集成。從根本上說,增強敏感性需要我們狠下功夫去學習研究觀察思考,發現敏感源,并沿著這些敏感源建立一種敏感反應路徑,去確立新聞點,去發掘價值鏈。
我們提出“跳出事實看事實”的策劃思路,就是建立一個“上下前后左右”的立體策劃坐標系,把選題放在這個坐標系中去考量。具體地說,就是把一個選題、一件事情拿出來,跳出來看它的“上下前后左右”,前因是什么?為什么發生?結果如何?下一步會怎么樣?縱向看有什么變化?橫向看有什么關聯?等等。最終確定選題方向、挖掘選題價值。
三是立足全流程策劃,從全欄目(版面)、全口徑產品布局策劃。從新聞事實出發,沿著“新聞由頭、新聞落點、新聞價值、新聞評論”的邏輯路徑,按照“主題事件化、事件故事化、故事人物化、人物細節化”的演繹方式,注入“現場感、時效性、信息量”的新聞要素,全流程策劃到位,全過程追蹤策劃的落實情況,發現偏失、漏位或有新情況,及時動態調整完善。
立足全欄目、全口徑產品策劃布局,形成立體化傳播,既可以根據主新聞和各檔新聞欄目的不同定位、容量、時段,對應安排主題報道、連續報道、綜述、評論、背景、特寫等新聞種類,又可以跨界開展新聞報道、特別節目、大型直播、紀錄片、專題片、宣傳片、微視頻等多形態產品的策劃。
四是著眼增強感染力和穿透力,策劃創新。再好的主題、內容,如果得不到優質的傳播,效果就會大打折扣,甚至會產生反向影響。比如大型主題性節目,主題硬,如果再做得“硬碰硬”,必然不會有好的收視效果。怎樣策劃出感染力、穿透力強的節目,很多媒體都在發力。把宏大主題訴諸作為生動載體的個人或群體,以感人的故事、細節,以生動的話語、情態,感染了越來越多的觀眾,無論是典型人物的感人至深,還是紅色經典的歷久彌新,從《感動中國》到《感動遼寧》再到《故事里的中國》,感染力、穿透力震撼熒屏。這里特別需要提及宣傳片的策劃,這種主題鮮明、高度濃縮、極具視聽沖擊力的產品,因其滾動化、高頻次、多載體的特性,在感染力和穿透力上成為強化主流宣傳效果的重要手段,烘托出濃厚的輿論氛圍。
五是借助傳播技術新優勢,發力策劃新空間。現代傳播技術對現實時空的超越性,給策劃創造了更多的空間。根據策劃選題的需要,可以充分運用直播、連線、多層演播界面的多技術樣態,包括前方演播室和多現場站點對采編線與播出端的延伸,還可以通過廣播電視網絡全媒體聯動集成、多屏等,打開策劃創新的空間。
近年來,我們在全國兩會、省兩會報道以及更多的跨域報道中,向現代傳播技術要策劃力,豐富了新聞層次,實現新聞時態從完成時到進行時的時態更新,總體建立全新的新聞時空觀,為策劃帶來了更開闊的創新空間,大大提升了整體傳播的現代感。隨著信息技術加速升級,策劃力的提升與運用將具有更多的可能。
新聞策劃源于新聞事實的同時又超越新聞事實,連接新聞生產的同時又指導新聞生產,組建兼具策劃者與組織者身份、富于一線經驗又高于一線水平的專業化團隊至關重要。我們的做法是集新聞部門主任、總制片人、資深編輯記者與宣傳顧問于一體,組成策劃編輯會,思考研究問題,提高策劃眼界,開闊策劃思路,同時聚合優勢力量專門設置中心策劃組,統籌策劃事項,制訂策劃文案,做實具體策劃。這種專門化策劃將使新聞生產更具主動性、目的性和創新性,也從組織上確保始終有“高手”在策劃。策劃編輯會主任由新聞中心主任擔任,核心成員包括分管主任、總制片人、首席編輯記者、宣傳顧問等。我們預設了標桿——《新聞聯播》和《遼寧新聞》等,每天收看研究分析這些新聞節目,同時瀏覽中央級和省級各大平面媒體的新聞報道,打開眼界與思路,將高端媒體的新聞能量轉化為我們的策劃力。
根據新聞宣傳任務的需要,我們將新聞策劃分為一級策劃、二級策劃、三級策劃三個等級,形成立體全面的新聞策劃體系框架。
一級策劃即戰役級策劃,是針對特別重大宣傳戰役的策劃活動,此類宣傳報道任務具有主題重大、上下矚目、任務重、投入大的特點,如黨的十八大和十九大、省市黨代會、全國省市兩會等重大時政性的宣傳策劃,這一級策劃是我們新聞策劃的重中之重。
二級策劃即階段性策劃,是針對一個時期重大宣傳任務的策劃活動,此類宣傳報道任務具有主題鮮明、社會關注、任務集中、階段性強的特點,如“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等主題的系列策劃。這一級策劃圍繞全年重大主題、主線的宣傳,是我們新聞策劃的重頭戲、主陣地。
三級策劃即日常性策劃(微策劃),是在常態節目生產中對日常報道任務的策劃活動,此類宣傳報道任務具有選題多樣化、內涵較單一、生產周期短的特點。如日播新聞欄目中各種動態的新聞策劃等。這種微策劃往往容易被忽視,但其可能直接影響到媒體的總體宣傳水平,所以也更見功底。
1.針對不同的宣傳報道任務,啟動相應的新聞策劃等級。一級策劃:由策劃編輯會啟動并推動實施,策劃平臺所有成員參與策劃;二級策劃:由策劃編輯會啟動,分管主任負責推動實施,策劃平臺內相關欄目部門制片人、主編等參與策劃;微策劃:由值班主任啟動,總制片人負責推動實施,欄目制片人、主編以及相關負責人等參與策劃。上一級別的新聞策劃啟動者對下一級別新聞策劃活動實施監督。
2.實施新聞策劃活動的具體載體:專題策劃會、新聞編前會、新聞編后會。專題策劃會:圍繞重大宣傳任務或主題宣傳任務,由策劃編輯會主任召集主持,全面深入進行新聞策劃,部署“做什么、何時做、如何做、誰來做”,預定宣傳規模,預判質量效果。不定期,隨時隨地召開。新聞編前會:在新聞欄目播出前3個小時召開,由值班主任召集,相關欄目制片人參加。主要內容是日常選題策劃,對在運行的策劃方案跟蹤落實,依據記者采訪進程追蹤調整,研究確定編輯方案,擬定當天新聞編排。新聞編后會:在新聞欄目播出后連夜召開,由值班主任召集,相關欄目制片人參加。主要內容是對當天已播出節目的策劃效果進行評估,總結得失,對次日節目生產進行研究策劃,決定選題取舍,指定采訪方向,作出采訪布置,初定編輯方案,謀劃節目編排。
3.根據選題類型進行專項策劃操作。第一,對時政報道,在確保主體新聞完整準確的前提下,加強延展縱深策劃,配合新聞背景、新聞鏈接、新聞對應,發掘時政新聞的第二落點,豐富報道層次,強化宣傳效果。第二,對主題報道,把握宏觀主旨與微觀現象相結合的策劃,尋求新聞入點對主題意義的詮釋,增強報道的可看性與感染力。第三,對民生報道,加強宏觀背景與價值內涵的策劃,力求從平常細微處透視政策舉措的力度,提高報道的重量感與開闊度。第四,對調查報道,加強深度與觀點的策劃,注重外延、環境、比較性策劃,提高報道的觀察力、評論力。第五,對突發事件報道,在嚴守新聞紀律的前提下,進行系統策劃與轉向策劃,把握主流基調,注入人文內涵,充分發揮報道的主導性與引導力。第六,對節慶報道,務求做好全程跟進策劃,把握每天的具體選題和報道進程,營造節慶氛圍。第七,對外宣報道(向央視、省臺發稿),加強關聯策劃、比照策劃與對點策劃,力爭發稿符合上級媒體的選題方向與發稿標準。
隨著媒體格局、輿論生態、受眾構成、傳播技術的加速演進,以及隨之帶來的新聞流程再造和傳播系統升級,著眼于移動化、視頻化、交互化的特征實現全媒體策劃,建構融媒體策劃平臺,推動策劃力生成模式的深度創新已是迫在眉睫,在媒體融合背景下怎樣持續提升新聞策劃力正在成為我們面臨的全新課題。如何真正跨越媒體的傳統疆界和現有的部門壁壘進行一體化策劃,如何切實在傳統媒體產品和融媒體產品之間打通策劃堵點,如何全面借力信息技術的迭代更新持續拓展策劃空間,如何充分順應受眾的期待進行個性化、差異化策劃……諸多問題需要我們在進一步的實踐中去探索、去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