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佳佳
從現階段媒體融合呈現出的態勢來看,媒體融合顯然并不是改革的最終結果,隨著5G、VR及AI等技術的逐漸成熟,新的智能媒體時代正在不遠處向我們招手。回想一下,經歷了2G、3G、4G等技術逐步升級的歷程,媒體融合真正融合的并不僅僅是傳播主體和路徑,還有整個媒體行業的思維方式和理念。以技術升級為標桿的媒體融合,正逐步顯示著其勢不可擋的發展態勢。對當代媒體人而言,如果不具備前瞻性視野,未來勢必會被時代所淘汰,在不斷變遷的媒介環境中逐步被邊緣化。
作為傳統媒體,應當理性認識融合發展的新環境,對當前在技術發展驅動下而發生的傳媒行業的裂變與重組有清醒的認識和準確的把握,從而可以在以AI、VR、5G等技術為支撐的智能媒體時代到來之前做足準備,做好思維升級。
媒體融合發展是新媒體與傳統媒體之間從對立到融合的過程,在科技發展的推動下,其必然會產生物理和化學上的融合。
媒體融合分為如下幾個階段:
媒體融合發生之前的時期可以被稱為傳統媒體時期,這一時期最為顯著的特點就是傳統媒體占據著絕對的優勢地位,新媒體尚未出現,因此也談不上融合。在這一時期,不論是我國的社會還是媒體技術都處于快速發展的階段。以媒體技術為例,21世紀初,我國互聯網技術已經發展到了一個較高的水平。傳播學專家方興東教授指出,進入到新千年以后,我國的互聯網發展進入到了2.0版本時期,這一時期的特點是,信息技術除了保持快速的發展態勢之外,普及化程度也提高了,這也為新媒體的出現奠定了技術基礎。
隨后,正如方興東教授預期的那樣,隨著帶寬的擴容,互聯網2.0時代呈現出與傳統媒體時代(互聯網1.0時代)非常不同的發展態勢,不僅豐富性大為提高,而且逐步平民化。正是在這一趨勢的推動下,新媒體開始出現并逐步壯大起來。隨著新媒體的大量涌現,傳統媒體的地位受到了很大沖擊,但是在最初階段,傳統媒體依舊可以憑借著既往的優勢雄踞行業主導地位。不過這一時期并未持續太久,同樣也是因為我國社會的飛速發展,導致社會民眾信息獲取需求更加旺盛,新媒體伴隨著互聯網的更進一步發展而快速占有市場,尤其是快速占有了以年輕人為代表的信息市場。
隨著社會過渡到移動互聯時代,傳統媒體面臨的競爭壓力與日俱增,為此很多傳統媒體開始主動尋求與新媒體的合作,從而開啟了媒體融合的初時代。在媒體融合時代,傳統媒體的優勢依然非常大,雖然新媒體保持著非常高的發展速度并且籠絡了很多網絡用戶,但是傳統媒體憑借著既往積攢下來的優勢并且通過融合的手段站穩了腳跟。
融媒體實際上并未真正發展成熟,雖然其已經呈現出諸多融合成效,但是由于技術的尚待成熟以及所需環境的暫未成型,其仍然只能處于發展階段。
現階段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合作的深入已然標志著融合媒體時代的開啟。如果說3G時代還是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分庭抗禮、相互爭奪的時代的話,那么4G時代的到來則徹徹底底地將不同媒體連接到了一起。自2014年4G技術快速普及以后,移動終端的出現徹底改變了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分庭抗禮的局面,也正是從這時開始,越來越多的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走向合作,合作方式也從最初的技術合作、渠道合作而變為更深層次的全面融合合作。
許多傳統媒體一方面加強與新媒體的深度合作,另一方面則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努力拓展自身的業務范圍,紛紛借助互聯網技術將服務范圍延伸至移動終端,將自己的一部分變成新媒體。隨著5G技術的成熟,融合將不再是一種合作方式,而是一種存在方式,是一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同體。
雖然現在融媒體還未完全發展成熟,但是智能媒體早已孕育其中。智能媒體時代是媒體融合時代的升級,媒體融合時代是傳統媒體與新媒體進一步整合、達成深度協同合作關系的時代,在這一時期智能媒體技術在不斷孕育和發展的同時,整個媒介領域的環境和思維方式也在改變,隨著智能媒體技術的成熟,適合智能媒體發展的媒介客觀環境逐步穩定,智能媒體時代便會正式到來。
實際上,早在2018年年底,智能媒體的代表之一——人工智能技術便已誕生,VR技術、AI技術等也已經出現。但是技術的進步并不意味著一個時代的真正到來,更關鍵的仍是思維方式的轉變。如果在智能媒體時代到來之前無法徹底完成思維轉變的話,則迎來的只能算是媒體融合時代的延續而非完全意義上的智能媒體時代。
媒體融合主要是傳統媒體向數字媒體發展的過程。傳統媒體的傳播媒介單一,主要是圖書、報紙、電視等媒體。而媒體融合后,新媒體大量出現,由于新媒體功能豐富,傳播途徑依賴于互聯網,大大提高了信息的傳播效率。
媒體時代的變革以技術的發展為外在體現,同時也以其內在為推動力。在媒體融合時代,對于傳統媒體而言首先應當做好的便是技術融合,構建互聯互通、標準統一的媒介體系。在技術融合過程中,傳統媒體要努力適應技術發展所帶來的新的邏輯思維方式,拋棄以既往優勢打天下的想法,順應技術發展的潮流,圍繞受眾需求不斷提升自身綜合能力。
在此過程中,傳統媒體應當拋棄工業化時代以來的領地意識,依靠技術發展的沖擊力打破既有的市場劃分邊界,在迎接更為廣闊的生存和發展空間的同時也與更多的新興媒體建立協同式發展模式,以技術的不斷更迭來迎接智能媒體時代的到來。
媒體融合中,技術融合始終是基礎、是支撐。技術融合需要打通技術壁壘,形成新型一體化技術平臺,通過開放包容的技術體系支撐靈活的應用模式。
比如:大眾報業集團摸索出多種技術打通手段,完成了不同供應商的技術系統的技術打通,逐漸探索出新的應用模式,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當前業界的技術融合紛紛進入媒體云模式,服務縣級基層單位的媒體融合。
比如:河南日報報業集團“大河云”與多家黨報平臺共用、內容共享,四川日報報業集團的“四川云”與合作區縣共享千萬級用戶、共享平臺,湖南日報報業集團的“新湖南云”與合作伙伴共享內容、政務大數據和千萬級用戶,江西日報傳媒集團的“贛鄱云”則讓合作市縣共享中央廚房、傳播平臺、大數據等。
所謂人人融合,通俗而言即是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在消除了行業、角色之別之后,僅以傳媒人的身份進行融合,實現更深入、平等的合作。媒體深度融合,技術平臺建設只是一環,要借助技術平臺逐步完成融媒體生產、運營、業態等的轉變,轉變的主體是人。新媒體實踐中,工作人員往往缺乏積極性、新思路、敏感性。由于融媒體技術平臺是多種技術的融合,匯各家之長,集各系統之能,需不斷使用完善。采編、技術人員只有共同努力,才能逐步進入良性循環。媒體深度融合需要人來落實,需要形成人機合一的系統。另外,還需要鼓勵全員參與,激發團隊創造力,為年輕人提供施展機會。技術人員需增強危機意識,及時更新技術和技能,完成媒體深度融合進程中所需的技術轉型。同時及時發現和培養對新技術、新方法感興趣、愛嘗試的人員,支持他們向復合型人才轉型。
隨著技術的發展,技術標準也將實現統一,因此媒體產業的鏈條也終將被打通。當前,傳統媒體與新媒體之間仍然存在著機構、身份等的差別,這種天然的差別使得彼此之間的融合難以更進一步深入,雖然技術標準和技術體系在趨同發展,但是長久以來形成的差別依舊阻礙著融合發展。相信在不久的未來,隨著技術的更進一步發展以及技術融合的更進一步深入,傳媒人身份、機構等之間的差異會越來越不明顯,分而治之的傳媒領域格局將會徹底成為歷史。
在人人融合的過程中,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并不是分別消失,而是更多地將傳播權交給社會大眾,其只起到傳播中轉站的作用。比如:在當前的碎片化信息傳播格局中,新興媒體已經不再是某一個專門的機構,所有人都是新興媒體,新興媒體是所有的社會公眾。在這樣的局面下,傳統媒體如若不進行人人融合,就是逆時代發展潮流了。因此對于傳統媒體而言,其應當積極去適應“人人參與傳播”的時代趨勢,既成為文化傳播鏈條上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實現深度的人人融合,同時也以一個不同于以往的存在方式來完成自身的使命,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
媒介從其本質意義上而言就是可以實現能量、信息等傳遞的物質,在媒體融合時代,媒介就是社會大眾。
在傳統媒體時代,由于技術的限制,出現了媒介的分化,如特有的傳播渠道、傳播群體等,也出現了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之分。但是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由于網絡技術的放射性傳播,使得信息傳播的邊界大為拓展。互聯網技術讓整個社會都變成了信息傳播的媒介,更確切地說是將整個社會的媒介屬性釋放了出來。媒介回歸于社會,回歸其本來的屬性,既是社會的一個組成部分,又是媒介生態環境的一個組成部分,哪里有社會公眾的存在,哪里就有媒介傳播的發生。
如果沒有媒體融合時代的過渡,智能媒體時代根本無從談起。當前對于傳統媒體而言,首先要做的便是思路的改變,徹底放下高姿態,破除隔閡,將合作變成融合,將信息傳播的權利歸還給社會公眾。另外傳統媒體也要直面技術強權,承認技術發展對于時代變革的巨大作用,將抗拒的心態調整為順勢而為的心態。
作為傳統媒體,其應當以思路轉變為先,將新興媒體所帶來的壓力與挑戰轉變成為促進融合的動力,以引領媒體融合時代發展的決心,加強對VR、5G、AI等新媒體技術的運用,借助技術發展的強勁勢頭為未來發展夯實根基。
作為傳統媒體,為了更好地推動媒體融合時代的發展,其應當認清媒體融合的本質,需要摒棄媒體融合是傳統媒體網絡化延伸的錯誤理念,形成科學認知,認識到媒體融合時代對既往信息生產、傳輸和接收等流程的顛覆性重構。在媒體融合時代,技術、人和社會將會完全融為一體,傳統媒體不可能再以既往孤立式的信息生產方式以及封閉的行業思維來進行傳播活動。
不僅如此,傳統媒體還應當準確定位當前自身所處的時代坐標,區分不同媒體時代的階段性特征,做到提前謀劃,充分應對。在面對新技術的時候,要積極利用自身既有的經驗和行業優勢,主動參與技術升級并引領融合。唯有如此,傳統媒體才能在媒體時代變革的洪流之中處于優勢地位,在確保自身的生存與發展的同時更好地履行其所肩負的責任與使命。
媒體融合時代是大眾傳媒的時代,是一個人人皆媒介的時代,同時這個時代還存在著一個非常顯著的區別于傳統媒體時代的特點,即二次元文化等非主流文化的存在。一些受潮流文化影響成長起來的當代年輕人,已經成為當前媒體融合時代以及未來智能媒體時代的信息傳播的主體,其既可能是新媒介環境中的內容制作者,也可能是信息傳播活動的主導者,也可能是高新技術升級的主力軍,是支持和運用高新技術的一代人。對于傳統媒體而言,其應當在主動引領融合的同時積極關注喜歡潮流文化的年輕人群體。唯有了解他們,才能更好地引領他們的思想。
從社會文化發展的角度而言,二次元文化也是一種新思潮。虛擬性與娛樂性、趣緣性與排他性,是這種文化的主要特點。二次元文化中的一些不良思想也對主流意識形態造成挑戰,給社會增加了不穩定因素。傳統媒體不能無視這種潮流文化的存在,而要積極去引導。這是傳統媒體應當肩負起的任務和使命。其應利用自身的專業優勢,對青年群體加強思想道德教育,使其充分認識、理解以及主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激勵他們奮發前行。
傳統媒體應當積極抓住技術變革帶來的機遇,迎合新時代發展趨勢,創新思想,對我國的國情社情形成一個清醒的認知,牢記自身肩負的使命與重任。不論是在媒體融合時代還是在未來的智能媒體時代,都要始終正確引領社會輿論,堅守公信力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