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常德市芷蘭實驗學校 余秋寒
思想政治學科的一般教學過程也可以總結為“三步法”:第一步是教師通過課堂教學,指導學生學習理解教材某部分的理論知識,梳理成若干知識點,并舉出相應例子進一步理解,可以叫學習理解階段;第二步是指導學生運用前一個步驟中的理解與認識認真完成教材的相關練習,可以叫作消化運用階段;第三步是在復習階段,指導學生進行大大小小的知識梳理和復習記憶后,并以各類測試進行檢測提高,直到高考運用知識答題,可以叫復習提高階段。
以上所說的教學過程和方法不無道理,這也可能是中學的思想政治教學的一般過程和方法,只是到高中階段的知識難度大一些,但這種傳統的思想政治“三步法”的教學方法仍然較盛行,僅以個人來說,筆者也基本上是這樣實施教學的。
在教學實踐中,筆者發現這樣的教學過程和方法,有時效果并不理想,特別是與實踐運用關系密切的知識顯得更差些。于是,筆者運用課改理念,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創新性的高中思想政治“三步走”的教學策略,效果較好。
下面以高一思想政治教材第一課“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第10頁“探究與分享”的兩個小問題為例談談“三步走”教學策略的實踐。
探究與分享
1.談談你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理解。
2.你還知道哪些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的經營方式?它們是怎樣促進共同富裕的?
表面上,這兩個問題似乎難度不大,但仔細分析發現其實涉及我國經濟體制中農民專業合作社、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制公司,這對進一步理解“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至關重要。尤其從近幾年有關鄉村振興的中央一號文件可見,如何通過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的多種經營方式促進農民共同富裕就顯得更加重要了。然而多數學生對此并不了解,甚至容易混淆,最好通過比較分析引導學生理解。
1.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制公司比較分析。首先指導學生在教材的“相關鏈接”中比較兩種公司異同而理解。從字面看都叫股份制公司,公司的組織機構一般由決策機構、執行機構和監督機構三個部分組成。主要區別在形式上,強調股份的限制,其中強調股東人數較少或者規模較小的有限責任公司,可以設一名執行董事,不設董事會;可以設一至兩名監事,不設監事會。鏈接中,對混合所有制通常采用股份制形式表述很明確,即并不是所有股份制都是混合所有制,只有由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所組成的股份制是混合所有制,沒有公有制經濟參與的股份制則不是混合所有制。
2.農民專業合作社與公司體制比較分析。接著指導學生在教材“相關鏈接”中對農民專業合作社與公司體制進行比較分析,此問較明顯:農民專業合作社是同類農產品的生產經營者或者同類農業生產經營服務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聯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經濟組織。而前面所介紹的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制公司則是公司。可以引導學生對此進一步比較分析:農民專業合作社以其成員為主要服務對象,提供農業生產資料的購買,農產品的銷售、加工、運輸、儲藏以及與農業生產經營有關的技術、信息等服務;而公司則為股民負責。
3.理解現代社會的經濟體制。有了前面的比較分析,我們再指導學生前后聯系思考第二個問題。此問開放性較強,教材中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的經營方式只介紹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的其他經營方式,教材上并沒有說,對“是怎樣促進共同富裕的”這個開放性問題,學生就不容易回答了。
怎么辦?必須從社會調查和研究來解決!即以第二步實踐教學來解決。
通過以上的比較分析,不難看出,這兩個問題僅用教材并不能完全解決。另外,這個鏈接對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制公司的區別表述也不很明確,難怪教材的“探究與分享”并未對此做要求,作為現代社會的高中生卻應該弄清楚。又如農民專業合作社與公司的區別也不是很明確。“還有哪些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的經營方式”和“它們是怎樣促進共同富裕的”,教材也沒明確的表述。怎么辦?需要我們指導學生通過社會調查來解決。
1.組織學生搞形式多樣的社會調研。
(1)運用教材調研。對于前面的問題,可以引導學生根據教材前面說的“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部分的內容來思考。即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要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立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集體經濟運行機制。這些思考其實也是調研的內容。
(2)運用資料調研。有關資料可以從圖書館或者各類書籍中尋找,若從網絡上收集自然便捷。如有關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制公司,只要通過網絡查證分析就可能在前面的比較分析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其區別主要有五方面。
一是股權表現形式差異:前者股東以其出資額為限,后者股東以其所持股份為限。二是股東人數限制差異:前者由五十個以下股東出資設立,后者由兩人以上二百人以下為發起人。三是設立方式及流程差異:前者只能由發起人集資,后者可以向社會募集。四是組織機構設置規范化程度不同:前者必須設立董、監事會,后者可不設。五是股權轉讓方面:后者比前者的限制多。
(3)“走出去”和“請進來”調研。絕大多數高中生處于“三點一線”,僅僅運用教材和各類資料來思考,顯然不夠。我們可以指導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走出課堂,通過調查研究解決前面未解決的問題。比如,針對前面所困惑的“農民專業合作社與公司的區別”,可以指導學生走出課堂到附近的相關公司和農村的專業合作社去調查就能迎刃而解。簡言之,專業合作社只是以合作來運營發展,而公司則要根據法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規范嚴格地運營管理。如果有條件,能邀請相關的公司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或相關專業人員到學校做具體的講解。比如,“還有哪些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的經營方式”和“它們是怎樣促進共同富裕的”這兩個問題,既可以指導學生到附近的相關公司和農村的專業合作社去調查解決,也可以運用“請進來”的方法解決。通過這些形式多樣的方法,學生很容易了解到農村除專業合作社外,還有家庭農場、微小作坊式企業、農產品加工廠和以農產品種植和加工興辦的公司等。此時再參考“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部分的內容來理解就更加完善了。
2.指導學生撰寫小論文或調查報告。如果僅僅是為了回答問題而調研,還只是淺層次的收獲,為了讓學生的調研和思考效果得到提升,我們要指導他們將自己的調研成果撰寫成小論文或者調研報告。當然,要求不必太高,只要學生能根據自己的思考和調研結果總結出自己的觀點,清楚地運用調研的數據和事實來論述即可,至于小論文或者調研報告的格式和寫法可稍做指導。如果學生在初中已掌握了小論文或調研報告的格式和寫法則重點指導如何提高質量即可。
3.靈活分享,互動提高。在學生躍躍欲試完成小論文或者調研報告后,教師要整體性了解大致情況便于指導,發現寫作水平高的或者觀點新穎質量高的要表揚,同時要指導相對差一些的。了解和指導后,可以安排學生通過靈活多樣的形式交流分享互動提高。或將好的作品通過班級微信群交流分享,或將好作品張貼在班上的學習園地中,或在課堂上或結合班會活動等請好作品的同學上臺宣讀后師生互動評價等。交流分享的目的重在互動提高。通過實踐,筆者發現這樣的互動交流提高的效果遠比教師的灌輸式教學好得多。
4.消化知識,準確理解。在交流分享的過程中,參與的同學們可能得到很大提高。如城市學生能夠了解到農村的發展情況,農村的學生能夠了解到城市公司的發展等。此時要趁熱打鐵,指導學生再次研讀教材和消化教材知識,準確而全面地理解教材相關內容。
通過前面兩步的學習,可能多數學生不再滿足于理解教材和回答教材問題,他們會有自己的觀察和思考。從培養未來的社會建設者的角度來思考,如果我們因勢利導地引導學生將這次收獲運用于實踐,可能是有效的拓展提高。
1.個體體驗,實踐運用。主要是根據學生實際來指導他們進行個體性體驗。比如,城市學生可以在節假日參與個體性實踐,有條件的可到相應企業實習;農村的同學可以到家庭農場或農村專業合作社中體驗。如果有條件的可以在時間長一些的假期中組織參與小型的經濟實體體驗,如搞可回收垃圾的收集、整理、銷售等。
2.走進實體,實踐體驗。如城市學生在節假日到相應的公司或工廠去實踐,農村的學生可以到專業合作社去實踐。學生可以通過實踐準確理解不同性質的公司的運作,從而進一步區別責任有限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更容易理解創辦公司的不易,知道應該按照自身的資金狀況、參與者的人數、投資的行業行情等來創業。到農村專業合作社實踐的同學會了解其運營發展的情況與特點,更多的會從多種農村集體經濟的經營方式促進農民共同富裕角度來思考。當然,這些個體性體驗重在通過體驗,深化理論知識,不必過分強求經濟收益。
1.形式靈活,輕松高效。因為“三步走”教學的形式靈活多樣,學生可能興趣更濃厚,從而樂于參與。教師教學輕松,通過指導即可讓學生有親身體驗而收獲多多,更重要的是與傳統的灌輸式教學相比,效果更好。
2.理解教材,準確深刻。“三步走”教學最根本的是讓學生準確而全面地理解教材,甚至超越教材。比如,同學們通過實踐,進一步理解“還有哪些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的經營方式”和“它們是怎樣促進共同富裕的”,讓我們這些在課堂上滔滔不絕講解的教師也不得不佩服,這正是他們在社會課堂獲得的信息和知識。
3.實踐運用,提高能力。“三步走”教學中,最重要的是指導學生實踐,正所謂實踐出真知,學生能夠將理論用于實踐,在實踐中思考提高,必然能全面提高學生的能力。
4.交流分享,拓展延伸。“三步走”教學通過交流分享,尤其是對實踐運用的交流和分享,可能通過互動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拓展和延伸,優者更優,差者可能迎頭趕上。
以上所講的“三步走”教學方法雖然具有創新性,也符合課改理念,但由于諸多原因,也許實施此教學方法中有以下難點,也可能存在諸多問題。
1.傳統意識,阻力可能較大。因多年的思想政治傳統教學和傳統的社會意識,尤其是師生都習慣了筆者在本文開頭所述的“三步法”教學,以上的“三步走”教學似乎有些突如其來,可能會有來自各方的一定阻力。比如其他同事并不認可,以為這是多此一舉,甚至認為這樣做的風險較大;從學校領導來說,可能從穩妥來考慮并不一定支持;至于社會,尤其是家長會從孩子應該在學校集中學習考慮,認為這樣可能影響孩子的成績而反對此舉。
2.條件限制,可能難以操作。因為“三步走”教學和第二步要學生真正到社會上搞實踐,但從不同學生所處的不同地域來說,可能有的條件較適合,也可能有的條件較不大適合,尤其在城鄉接合部,可能既不具備城市的實踐條件,也不具備農村的實踐條件,因而此步可能無法落實,自然第三步也就成了空中樓閣。
3.時間有限,收效難以預測。由于高中生的學習時間與初中生相比,確實比較少,有那么多的學科需要時間,思想政治學科的時間能否保證確實是一個問題。如果沒有相應的時間保證,也很難得到應有的效果。
首先,主次原則,把握分寸。以上是以教材的兩個小問題為例說明的,在實際教學實踐中要注意把好主次。如這兩個小題在本課中并非重點,又如是搞調查還是調研也要根據實際來指導,再如指導學生實踐運用也并非教學重點。這些都要把握好分寸,如果因此而影響學生的主要學習內容可能弄巧成拙。
其次,因材施教,量體裁衣。針對不同地域和不同條件的學生和教師,針對不同教學內容和不同學段等,要準確把握而因材施教,因人而異,因條件而異,如城市學生和農村學生自然方法有別,不必生搬硬套,量體裁衣才得體。也就是說一定要因地制宜地實施。
再次,有機結合,規范靈活。“三步法”教學并非一成不變的教學模式,既有一定的規范性,更多的是靈活性,要結合學校和學生的實際靈活安排,還要結合教學實際和教學需要來安排。學生實踐運用的目的是消化知識和提高能力,不必加重學生負擔,要多方協調和考慮,要讓學生在樂于參與中有效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