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先
“雙減”政策的落地,無疑給學校的課程改革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機遇。課程改革,需要視野和勇氣。既要有敢為人先、獨樹一幟的銳氣,也要有循序漸進、篤定守正的定力。江蘇省蘇州市立達中學校“四優一減”課程改革就很好地詮釋了“變”與“不變”的實踐邏輯。
1.在“變”中創生課程內涵。“變”揭示了萬物發展之規律,是事物發展的方式和結果。學校課程改革當然要從“變”中求新。“變”就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在哲學層面上做系統思考,為何變?變什么?怎么變?立達中學校面對“雙減”新課題,直擊學校教育發展中的痛點與難點,以“立學生之本,達優質發展”為追求,摸索出“四優一減”的課改新路。他們的創新之處集中體現在“四優一減”實施載體的系統開發上,從課堂教學、作業設計、師資培養三方面大膽創新,很好地解決了怎么“變”的問題。
2.在“不變”中守正課程常識。不變,意味著守正;守正,并非不是創新。因為這個“正”,一方面反映的是規律、本質、常識,另一方面只要這個“正”仍然能很好地解決當下問題,具有不可超越的現實價值,就值得堅守,應該堅守。守住規律就是創新。學校課程改革要創新,要有“變”的思維;也要守正,守住規律,守住常識,要有“不變”的思路。在“變”的時代堅守“不變”更需要膽識和眼光,立達中學校的徐寅倩校長無疑是有思想定力的專家。“四優一減”中“四優”的基本內容依然鎖定在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評價、師生關系四個方面,這是課程建設的核心內容,也是教育教學無法繞開的基礎元素。這就是教育教學的規律所在、常識所在、本質所在。
3.在“變”與“不變”中夯實課程實踐。“變”與“不變”是相對的,它們是相互對立的統一體。“變”中有“不變”,“不變”中有“變”,事物總是在“變”與“不變”的糾纏與裂變中向前發展。立達中學校“四優一減”課程內容和其他學校無二致,沒有“變”,但在實施的過程中它還是“變”的:在教學內容的開發上,他們以“情境化、結構化、綜合化”的“三化”視角重組內容,凸顯了自己鮮明的特色;在教學評價的優化上,他們強調了科學性、過程性、診斷性的“三性”精準評價;在師生關系的優化上,他們提出了打造師生成長共同體。
“變”與“不變”,是哲學智慧,是實踐邏輯,是立達中學校“四優一減”課程改革的邏輯理路與實踐方略,相信“立達”團隊在“立身行道、融通達用”的輝映下,必將收獲更多的教育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