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天明
在信息化、數字化高速發展的當下,電腦打字、手機輸入、語音錄入等信息化方式逐漸取代了人們手中的筆,不用傳統意義上的書寫就能夠實現文字錄入,于是乎,手機、電腦似乎就成了人們手中的“筆”,真正的筆卻用之甚少。生活在電子信息化環境中的兒童受其影響甚大,書寫隨意、添筆漏筆、字跡歪七扭八的現象屢見不鮮。
作為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載體,書法教育具有陶冶情操、提高審美能力、增強文化自信的育人功能。在學校日常教學和班級管理中,筆者嘗試將書法文化融入班級環境布置,并積極開展“班本”的書法活動和書法課程實施。在筆者看來,書法環境的布置和書法練習的過程,其實是一種情境式的德育浸潤過程,持續系統的書法藝術的熏陶,能夠春風化雨般陶冶學生性情,塑造學生品格,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班級文化環境有“以文化人”的育人價值功能。發揮班級書法環境的文化育人功能需要在設計和布置上“精雕細琢”。筆者在班級教室后方墻壁上方鐫刻校訓“溫暖向上,茁壯有趣”,文字行云流水,筆力勁挺,一方面凸顯了墨香文化,另一方面涵養了師生的人格追求理念和價值追尋。教室內外突起的墻柱包裝、設計成書法墻面,顏真卿、柳公權等書法大家的字跡、碑帖遍布其上,深受師生喜愛。身處書法氣息濃郁的環境中,學生會不自覺地模仿學習。在教室前黑板的兩側、教室外走廊的廊柱上呈現發人深思的書法格言和書法故事,時刻向學生講述傳統書法文化,從而在潛移默化中達到“以文化人”的育人旨歸。這樣,教室環境的前后、左右以及外面走廊四周形成了立體化的以書法藝術為主題的情境設計,讓班級彌漫墨香,飄淌墨韻,充滿豐富的育人氣息。
筆者為每一位學生設計了具有書法元素的個性化桌套。一來可以保證桌面的潔凈,二來可以讓學生隨時都能親近書法,受到書法文化的熏陶感染。除此之外,筆者還在教室配備了筆架、毛氈等物品,這些物品是無聲的文化符號,學生在教室練習書法,提升了習字興趣和審美情趣。書法之美需要感受、學習和欣賞,在教室內外的墻壁上還開辟了書法展示區域,用于展示書法名家作品和師生優秀書法作品。經過這樣的整合安排,班級空間資源得以優化,學生在濃郁墨香和書法品鑒中感受美、表現美和創造美,不斷提振書法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實踐活動在德育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書法教育可以通過一次次實踐活動的有序開展落實鑄魂育人的鵠的。
學校每學期都會舉辦以“翰墨校園,以書育人”為主題的書法競賽活動,以展示交流和評比的形式培養學生練習書法的興趣,在活動過程中涵養學生奮發進取、堅持不懈的品格。學校有多個書法特色社團,這些社團通過了解毛筆、宣紙的制作方法與過程,以及名家碑帖臨摹與鑒賞,開展硬筆、軟筆練習等活動學習書法文化。在實踐活動中,教師帶領學生積極探索書法源頭,讓學生了解漢字和書法的歷史演變過程。教師采用集中講、單獨練的學習模式,讓學生在濃郁的學習氛圍中感受書法藝術之美,靜心臨帖、專注習字,在傳承書法文化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尊重與熱愛。
優秀的書法大家不僅有過人的書法技能,其深厚的傳統文化修養也讓人仰慕。學校經常邀請書法名家為師生舉辦書法講座,轉變重術輕道的思想觀念,引領學生把練習書法與學會做人處事相融合,塑造學生良好的品行人格。
學校定期組織學生開展書法故事講演比賽。顏真卿的剛毅正直,蘇軾的磊落坦蕩……生動形象的書法大家的故事,教育、激勵著學生要寫端正字,做正直人,學生也從故事中感受著先賢的高尚人格和家國情懷。經常開展的書法公開課教學研修活動,進一步讓學生感受到了書法的魅力,讓學生在高品質課堂的學習、理解、練習中逐步感悟傳統文化的內涵,領悟書法藝術的趣味與神奇。
書法課程是學校的必修課程,我們把書法課程同語文、美術、音樂、體育等課程進行有效整合,在教學目標與教學形式上尋求有機交融。圍繞“翰墨校園,以書育人”主題,我們不斷深入探索新型課程資源,推進書法課程和其他課程融合的適切與創新。在教學目標方面,緊緊圍繞基本書寫技能提升和品德修養濡染,確立書法課程的整合目標。在評價方面,我們從書寫姿勢、態度習慣、書寫效果等方面對學生進行鼓勵性評價,激發學生對書法的興趣,促進學生養成細心、專注、冷靜、堅持的學習品質。
學校依據學生書法學習的規律,構建了書法教學課、書法練習課和書法欣賞課等課型。所有課型的教學,教師都秉持“端端正正寫字,堂堂正正做人”的統整式教育目標,在課堂教學中滲透穿插對學生道德品質的培養。教師在引導學生欣賞相關書法作品的時候,適時講述如王羲之“墨池”、智永和尚“退筆成冢”等古代書家習書練字的故事,讓學生感悟寫好字所要付出的堅持與辛苦,從而培養認真嚴謹、不畏辛勞、堅持勇毅的優良品格,克服書寫潦草、缺乏毅力等不良習慣。在講解書寫技法時,教師以“人”字的書寫為例:“人”字的撇、捺應寫得舒展有張力,就像頂天立地一樣,如果撇、捺收縮無力,“人”就無法頂天立地。做人的道理與準則在講解習字規則的時候不著痕跡地表露出來。再如在講解漢字書寫結構時讓學生體悟,適時收斂避讓會讓漢字更加優美,人與人之間也應具有相互包容、謙讓的德行。教師的“以書育人”的課堂設計理念,讓學生在臨寫和欣賞書法的同時,潛移默化地陶冶了性情,涵養了品德。書法練習最忌急功近利,要讓學生在屏息凝神的書寫過程中,漸漸領悟書法的真諦,養成鍥而不舍、百折不撓的良好品格。
學校確立不同年段的學習任務,有梯度、有計劃地提升學生的書寫水平,讓學生在適合自身的書法練習體系中學寫字、學做人。我們在書法與其他學科的相融中,創編了書法操、書法舞、書法歌等特色融合項目和教學環節,這些項目和教學環節彰顯了中華傳統文化魅力,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了書法藝術的博大精深。
班級,作為學校的最基層單位,是學生每天學習和生活的重要場所。積極向上的班級書法文化情境,有內涵的書法文化場景會潤澤學生的心靈,提振學生的內在精神。
“以書育人”的空間情境并非“為設計而設計”,而是傾聽到學生內心聲音后給出的應答,是一種因內在情感需要呈現出的外顯形式。書法能讓人在蘸墨舔筆間感悟出世間萬物的神奇規律,體會到人生的千姿百態,展現書者的品行修養。書法藝術是世界上獨特的文化瑰寶,是中華民族文化長河中璀璨的浪花,承載著中華文化的深厚內涵,更是德育的重要載體。每一所學校都應該重視書法教育,讓學校成為真正的“翰墨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