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建輝
近年來,經過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和基層學校的共同努力,中小學開展書法教育頗有進展,但現實狀況中也還存在書法課時保障不到位、書法師資不足、課堂教學效率不高、教學評價方式有待改進等諸多問題。其中,課堂教學效率不高是制約中小學書法教育發展的重要因素。
綜觀當前中小學書法教育課堂,絕大多數還是以教師示范與學生臨摹為主,教學方法固定單一。生硬的知識講解和枯燥的臨摹練習,使得學生對書法的認知產生了偏差,難以對書法學習產生興趣,難以領會作品背后的書法精神,直接影響著書法教育中人文底蘊的培育和審美能力的培養。
書法教育的主陣地在課堂,核心素養時代怎樣優化課堂教學呢?教育部制定頒布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課標》),為中小學的書法(寫字)教育提供了價值引導和方法論支持。《課標》更加強化了育人導向,從價值引領、以文化人、素養為綱等方面,作出了新的規定。《課標》特別強調:通過寫字教育,感受語言文字的美,感悟作品的思想內涵和藝術價值,豐富情感體驗和精神世界,增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基于此,筆者認為,新時代的中小學書法課堂教學,應該注重書法(寫字)過程中的文化熏陶,引領學生繼承優秀傳統文化,樹立文化自信,踐行立德樹人,要在學習書法(寫字)過程中提高學生人文素養,啟迪智慧、陶冶情操、培養審美意識、健全人格,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具體而言,就是書法教師應該既注重學生書寫技能的訓練,又重視書法文化教育的積淀,兩者融合統一,從而提高學生的書寫水平,豐富藝術素養;應該加強書法課堂教學的研究,積極探索寫字的觀察方法、字形分析、書寫形式、評價內容等方面的模式建構,提升書法教學的實效性;還應該注重學生良好書寫習慣和態度的養成,特別是對學生寫字姿勢和握筆方法,以及書寫整潔美觀、恒心毅力等行為習慣的培養……落實《課標》,立足課堂教學,就是要教育引導學生認認真真地寫好字,點畫筆順、結體篇章,力求遵循規矩,寫得正確、規范、端正、整潔和美觀。
方寸漢字,蘊藏著文化之深、藝術之美。推動“書法進課堂”,是為了讓每一個學生寫好漢字,更是為了傳承千年的書法藝術,保持一代人對漢字書寫的興趣與熱愛。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歷史悠久的書法藝術也需要不斷發揚光大。當前,國家提出了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戰略任務,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典范的書法藝術正迎來新的發展期,展望未來,中小學書法教育任重道遠。我們堅信,只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在新時代的歷史征程上,中小學書法教育一定能夠迎來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