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專題主持人:南京師范大學 殷 飛
·主持人語·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多次發文,將“家校社協同育人”作為教育體制改革發展方向之一,推動協同育人體制機制的不斷健全。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辦好教育事業,家庭、學校、政府、社會都有責任。”2020年10月29日,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2021年5月21日,中央深改委第十九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明確要求“堅持政府主導、多方聯動,強化政府統籌,落實部門職責,發揮學校主體作用,健全保障政策,明確家校社協同責任”。
2022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以下簡稱《家庭教育促進法》)正式實施。《家庭教育促進法》共6章55條,明確了促進家庭教育發展過程中的家庭責任、國家支持、社會協同的定位。整部法律有著清晰可見的主體責任,協同促進的思想脈絡,在明確家長“依法帶娃”主體責任的同時,也理清了各級政府、各有關部門,以及人民團體和社會組織的相應責任。
江蘇各地在促進家庭教育事業發展中因地制宜采取有力有效措施,特別是在家校社協同育人中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和做法。為此,本刊特邀家庭教育研究領域的專家學者和區域、學校家庭教育指導推進工作者,分享《家庭教育促進法》實施背景下家校社協同育人的理性思考與創新實踐,供廣大讀者參考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