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延禮 王定軍
明代思想家王守仁云:“學校之中,惟以成德為是。”在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養體系。要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新時代孕育了教育新使命,立德樹人是根本任務,全面推進育人方式變革已迫在眉睫。江蘇省洪澤中學探索新時代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路徑,從多層面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
在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在堅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教育引導學生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增強學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負起民族復興的時代重任。要在厚植愛國主義情懷上下功夫,讓愛國主義精神在學生心中牢牢扎根。”
基于這樣的時代要求,學校在進行綜合實踐活動設計的時候,緊跟時代步伐,立足國家大事,把握時代脈搏,先后設計了“我和我的祖國——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家國相依,命運與共——疫情防控背后的文化底蘊探尋”“百年偉業,光耀神州——熱烈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等三大飽含家國情懷的綜合實踐活動。
例如,“家國相依,命運與共——疫情防控背后的文化底蘊探尋”綜合實踐活動,設計了“社區防疫”“走近英雄”“中西對比”三大板塊。在“社區防疫”板塊引導學生進社區觀察和了解社區工作者是如何做好社區防疫工作的,并探尋他們這么做的原因;在“走近英雄”板塊引導學生追尋抗疫英雄,探尋身邊最美逆行者,學習他們身上的先進事跡;在“中西對比”板塊引導學生比較中國和西方國家的作為,在對比中探尋其背后的文化根源和不同的價值追求。
《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指出:“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加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幫助學生養成良好個人品德和社會公德。”
基于《意見》的要求,學校依托我國的傳統節日,規劃了節日文化的綜合實踐活動,探尋傳統節日的豐富內涵,挖掘其中的文化精髓。例如,清明節引導學生追憶先輩,追思先祖,不忘根本,懂得感恩;端午節引導學生感受屈原以身殉國的大愛情懷;中秋節引導學生關愛家人,合家團聚,感受家的溫暖;重陽節引導學生踐行尊老、愛老、孝老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春節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忙年夜飯、關愛親朋、傳遞祝福等活動。
這些探索節日文化的綜合實踐活動,主要以家庭為單位,形成全家結伴參與的模式。全家參與重在整體氛圍的營造和促進彼此情感,結伴參與重在伙伴間的組織與協作。學生用視頻記錄活動的溫暖場面,在真實的生活中實踐與反思,既鍛煉了能力,也修煉了品德。
勞動教育作為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內容,具有立德、增智、強體、育美的綜合育人價值。全國教育大會強調,要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懂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道理。
學校引導學生深入鄉間田頭,開展以勞動教育為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勞動精神,讓學生在真實的勞動場景中感受勞動的樂趣,體驗勞動的收獲。例如,五一國際勞動節假期,學校規劃了“走向鄉間田頭,開展綠色種植勞動”的綜合實踐活動,學生以小組(每小組5~8人)或者班級為單位進行活動;活動地點主要是鄉村種植園(學校附近葡萄園、草莓園、蔬菜種植園)、農莊(學生自家的、親友家的)、農場等;活動內容豐富、精彩,有在農莊學習種植黃瓜、西紅柿、青椒等蔬菜,有參觀葡萄園、草莓園并學習育苗、澆水、施肥、防蟲等種植技術的,有學習拔草、修剪枝條等植物管理方法的。在勞動實踐中,學生用眼看、用手做、用腦想、用心悟,體會農民勞作的艱辛,感受辛勤付出后的快樂,懂得尊重別人的勞動,珍惜每一份勞動果實,形成熱愛勞動的責任感。在勞動實踐中,學生提前規劃、認真實踐、用心感受,用文字或圖片記錄勞動實踐的過程。
深入田間地頭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多一些嘗試的機會,多一些勞動的感悟,在出力流汗的勞動中接受了鍛煉,磨煉了意志。
普通高中與職業高中學生一樣,最終都要融入社會,選擇適合自己發展的職業。現階段普通高中的學生普遍欠缺對社會、對職業、對職場的認識,而新高考政策又要求學生能夠科學合理地選擇適合自己的科目,進行學業生涯的規劃和決策。
面對新形勢,學校在體驗職業技能綜合實踐方面,進行了新的嘗試與探索。學校充分利用寒暑假,組織學生深入工廠車間進行職業技能體驗的綜合實踐活動。在生產車間,學生觀察了物理課上體驗不到的電路板的組裝;在油漆操作間,學生感受到了科技給工業注入的新活力;在包裝車間,頂著烈日曝曬,學生親手打包一件件即將出廠的瓷器。深入車間的綜合實踐活動,學生了解了不同工種的工作內容,感受到工作的艱辛,也理解了職業選擇和規劃的意義。一位參加活動的家長回憶起這段實踐活動說:“盡管孩子在生產實踐中劃傷了手指,但孩子并沒有為此抱怨,反而把傷疤當成榮譽的勛章。這場生產勞動的實踐,對孩子的成長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在致中國志愿服務聯合會第二屆會員代表大會的賀信中指出:“志愿服務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中學生參與志愿服務,是志愿精神傳承的重要體現,是城市精神文明的標志。
學校積極響應時代號召,把志愿服務活動納入綜合實踐活動的范疇進行規劃。在綜合實踐中,努力做到讓學生熱愛志愿服務,進而傳承洪澤中學精神文明特色,讓“志愿精神”成為洪澤中學靚麗的名片。
學校大力推動廣大青年學子加入志愿服務組織并成為注冊志愿者,注冊率超過95%,絕大部分學生被吸收到了學校專門的“大湖志愿服務突擊隊”。在志愿服務活動安排上,學校結合區域發展的重大活動進行志愿服務活動的綜合設計,先后組織了“洪澤湖國際馬拉松大賽志愿服務”“中國洪澤湖放魚節志愿服務”“洪澤湖國際大閘蟹節志愿服務”“中國蔣壩洪澤湖螺螄節志愿服務”等大型志愿服務活動,在這些體現區域經濟和旅游發展的大型社會活動中,學生既能在志愿服務活動中施展才能,也能在服務過程中增長見識,更能切實感受到家鄉社會經濟發展取得的巨大進步,從而增強熱愛家鄉的情感。
當前,國家對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不再囿于狹小的學校空間,需要走向更廣闊的社會天地。江蘇省洪澤中學綜合實踐活動涵蓋研究性學習、勞動技術教育、社區服務、社會實踐等主要內容,拓展了學生的成長空間,提升了他們的綜合能力,為他們的終身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