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榮軍
(遼寧省盤錦市盤山縣現代農業生產基地發展服務中心)
辣椒營養豐富,含有大量的維生素、蛋白質等物質,是居家飲食非常喜愛的蔬菜。辣椒除食用外,還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研究探討優良辣椒品種的種植,提高辣椒產量,對于提高辣椒經濟效益及社會效益具有重大意義。歸納總結大棚秋延后辣椒種植技術經驗要點,望能應用實際生產中,幫助種植者提高辣椒產量,進一步提升辣椒種植經濟效益。
選擇抗逆性和抗病性強品種:秋延后栽培辣椒由于育苗期處于高溫、高濕季節,較易發生病毒病、疫病、瘡痂病以及因管理不當而引起落花落葉,要求所選品種較強抗病及耐病力。
具有較好豐產性:秋延后栽培辣椒市場價格較高,可不必考慮春栽注重品種早熟性,而應選擇那些優秀果型和較高豐產性的品種,大果型品種商品性好,品質佳,產量高,果實紅熟速度較慢。
具有較強耐熱抗寒性:辣椒延后栽培主要是夏播、秋栽,在冬季進行采收銷售,選擇耐熱、抗寒性強品種才能確保栽培成功。
選用品種株型要緊湊,坐果集中:秋延栽培辣椒在大棚內加蓋小拱棚,一般采取一次集中收獲的方法,品種選擇必須具有株型矮且緊湊,植株節間短,掛果率高,坐果期要求集中,椒體果大肉厚、果實整齊,具有耐貯運等特性,確保收益。
栽培時要利用大棚進行育苗,苗床可選擇應用營養土或者用基質。栽培生產中大多選擇應用營養土,使用充分腐熟的圈肥和優質熟土按1∶4比例配制,另外加入500克磷酸二銨和400克多菌靈,將其混拌均勻放置于苗盤中,澆透水待用。應用基質育苗操作簡便,將基質直接裝入擺好的穴盤中即可。
辣椒播種前2天應注意選擇晴好天氣晾曬種子,后將種子放入50℃溫水中浸泡15分鐘,再使用0.5%~1%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泡15分鐘進行種子消毒,種皮清洗干凈即可進行播種。
育苗地床土或基質營養缽每穴播入種子2~3粒,覆蓋0.5厘米營養土,噴適量濃度辛硫磷液防止螻蛄等地下害蟲危害,并及時澆透水。
幼苗大部分出土時揭去地膜及時進行補水,不可大水漫灌,應使用噴壺噴細小水為宜。幼苗期3葉1心前應注意保持苗床土壤濕潤,既防干燥又防積水。定植前1周適度控水,提高成活率,縮短緩苗期。定植前1天可澆1次小水,注意防治病蟲害。定植前后要防治蚜蟲,使用速滅殺丁乳油2000~3000倍液噴灑,并在苗期使用植物生長調節劑預防病毒病發生。
種植時要注意選擇那些光照充足,質地疏松肥沃、地勢較高,排灌狀況良好地塊進行種植。種植前應先平整好地面,將地塊中的枯枝爛葉清理干凈,并在定植前30天進行土壤消毒,一般每畝可撒施50%多菌靈3千克和生石灰200千克,覆蓋好棚膜密閉升溫,預防發生土傳病害。
及時進行田地翻耕施足基肥,每畝要撒入充分腐熟的廄肥2000千克和復合肥50千克,再加入100千克菌肥以及適量微量元素肥料,將肥料均勻撒入土壤,翻耕土地時淺翻入土,并適時澆一次大水。之后注意及時進行連溝作畦,做成畦間距離1.2米,使其壟面寬為60厘米,壟高達20厘米,定植方法采用壟上雙行。定植前1天做好穴,保持株距40厘米。
當辣椒幼苗長有5~8片真葉時即可開始定植,定植應選擇在陰天或晴天傍晚進行。
優選優質壯苗單株定植,每畝約可栽1500株,注意定植時不要栽得過淺。栽后及時澆透定根水,點水澆苗。
辣椒葉片小,水分蒸騰量小。定植時澆水不宜過大,栽后3~5天再澆一次緩苗水,連續進行淺中耕兩次,即可進入蹲苗。
澆完“定植水”和“緩苗水”后,前期棚內土地保持見干見濕,待地表發白后再澆水以利根系下扎壯棵,防止徒長。
在門椒進入開花結果期間切勿澆水;“門椒”膨大時,可以結合追肥澆一次大水。后期棚內澆水要根據天氣和地面干濕度而定,防止發生疫病蔓延。當棚室土壤需要澆水時,選晴天早上,澆水后還應注意及時通風排濕。
辣椒栽培中期需要施肥壯秧攻果,在植株生長后期則需要糞水化肥結合應用以利保秧復壯。
重施基肥的地塊,栽培前期一般不需追肥,只使用葉面噴施肥料即可,如果底肥施入量不足,則可適量追加一些肥料。開花結果后,門椒、對椒形成,及時施肥。第一次追肥在定植后3~4周進行(栽后20~30天),此時辣椒主莖下部枝杈漸多,各分枝有4~5個葉層,果實發育加快,結合澆水每畝施尿素10千克,二銨5千克,硫酸鉀5千克;第二次追肥在定植后5~6周(門椒采收后,對椒定形時),每畝追尿素10千克,二銨5千克,硫酸鉀10千克;第三次在加蓋小拱棚前,每畝追尿素5千克,二銨5~10千克,硫酸鉀5~10千克。
辣椒坐果中應及時整枝打杈,去除側枝,減少養分消耗,使頂部小果速長。還要吊辣椒枝和纏辣椒枝,及時摘除沒有商品價值辣椒,使其它果實更好生長。植株在3~4片葉或初花期生長過旺出現徒長,可使用多效唑、矮壯素等植物生長調節劑調控生長。
提高秋棚辣椒坐果率,可使用2.4-D或防落素進行適度處理,保花果效果好。一般使用2.4-D濃度為15~20毫克/千克,可在上午10時前抹花。栽培辣椒不用搭架,在生長盛期其門椒下葉腋內易發杈,為節省養分,及時摘去側枝。
辣椒盛果期最適溫度15~26℃。立秋后氣溫變化較大,要做好防寒保溫工作。夜溫達到15℃以上時,晝夜進行放風;夜間棚內氣溫降至15℃以下時,夜間應把棚門蓋嚴,白天氣溫高時放風,棚溫保持20~25℃。夜間最低氣溫降至5℃時,加扣小拱棚防寒保溫。來不及加扣小拱棚的可使用薄膜在辣椒棵上再覆一層以免霜凍。
晴天中午時可在背風處短期放風,以利排除棚內濕度,降低棚內有害氣體,補充氧氣和二氧化碳,降低發生病害幾率。
秋延后棚椒蟲害有蚜蟲、白粉虱、薊馬、斑潛蠅等,可采用黃板對其誘殺,或選用吡蟲啉、吡蚜酮、艾綠士等藥劑進行防治。
秋延后辣椒病害主要有疫病、炭疽病、病毒病、白粉病、瘡痂病、白星病及灰霉病等,給予相應藥物防治,發病初期及時防治。
病毒病發病初期可以噴施1.5%植病靈乳劑1000倍液,或噴施病毒唑2000~4000倍液,每隔7天噴施1次,連續2~3次。
灰霉病可使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噴施予以防治,或用50%滅霉靈500倍液噴施,也可使用10%速克靈煙霧劑,每畝使用250~300克進行熏煙,噴霧要將植株上下部打勻打透,特別要使葉背面打透,每7~10天噴藥1次,連續噴2~3次,噴藥關鍵時期分別在定植前、盛花期、膨果期。
疫病:定植前苗床噴1次50%克菌丹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定植時穴澆敵克松與克菌丹(1∶1)混合劑1000倍液。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68%瑞毒鋁銅可濕性粉劑400倍液,均勻噴灑植株和地表,7~10天噴1次,連續2~3次。
辣椒蚜蟲和白粉虱:用50%辛硫磷乳油1500~2000倍液或用10%吡蟲啉粉劑1500倍液噴霧防治,用20%滅掃利乳油(甲氰菊酯)20~25毫升加水50千克噴霧,每周防治1次,連防3~4次。
辣椒棉鈴蟲:用菜蟲凈1000~1500倍液、25%滅多威可濕性粉劑2000~2500倍液噴霧,重點噴灑在上部和葉背面,每1周防治1次,連續防治3~4次。
秋延后栽培辣椒,約在定植后50~60天即采收上市。如價格較高,可將門椒及對椒摘除予以銷售,及時摘掉可減輕植株負擔,有利門椒以上果實膨大生長。
氣溫下降要注意及時在小拱棚上蓋草苫,提高棚內溫度,促辣椒轉紅。扣拱棚可提高5℃,拱棚再覆蓋草苫可再度提高溫度3~5℃,使辣椒留在植株上保鮮,每天揭蓋小拱棚草苫,見光增溫,可延長到元旦、春節采收上市。
辣椒貯藏可以實現春節供應,調淡供應提高效益。
辣椒貯藏以選擇中晚熟品種為主,備貯果實肉厚,色深有光澤無病斑等。貯藏前把拱棚上草苫揭掉,使辣椒預冷3天,再將無果枝及嫩頭剪除,噴施800倍甲基托布津、多菌靈水溶液。
一般采取連秧貯藏為主。辣椒植株連果實一齊拔掉,選空地,順行排放。每排一行用稍許濕土壓辣椒根,噴一遍多菌靈,辣椒秧上架棚保溫,溫度一般達3~7℃即可,每隔10天檢查一次。高于10℃,短期放風,低于3℃時要加蓋草苫保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