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業
(吉林省吉林市豐滿區旺起鎮人民政府)
在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林業無論是生態結構還是生態功能方面都展現出了明顯的優勢。森林不僅可以對土壤和水源進行保護,同時,還可以為生物提供棲息場所,在區域內形成一個更為穩定的生態平衡。因此,鄉村振興進程中,各區域應把林業發展擺在重要位置,注重林業經濟功能,同時改善生態建設和改善農村居民生活,并且林木種植可以為保護現有環境帶來幫助,是推動鄉村建設的一舉兩得的好方法,特別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鄉村林木種植產業發展與建設更是體現了其優勢。
森林作為人類搖籃,以其最為質樸的形式融入人們日常生活之中,也對我國林業產業的發展起到積極促進作用。
林業產業發展如此之快,其與森林資源的合理利用與開發是密不可分的,這樣才能取得經濟效益,才會有一定的社會功能與生態功能,才會與社會所提倡的綠色環保的發展宗旨相一致。唯有我國的林業產業健康持久的發展,才能夠推動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變目標的盡早實現。
林業產業發展在拉動我國綠色經濟事業發展同時,也拓展了產業發展鏈條并提供大量就業崗位,起到了一定積極影響。林業產業作為傳統產業之上的另一重大創造,其發展理念超前,以先進技術手段引領社會發展。而作為林業產業發源地的鄉村,更應該去激勵農戶積極從事林業產業經營,發展林下經濟,增加無公害綠色,有機林產品供應,使“葉子,果子變成票”,為林業精準扶貧,鄉村振興做貢獻。同時也能開發旅游文化,引領地方林業產業價值,從而更好地推動生態文化村建設與發展。
以改善生態、改善民生為出發點,以山區綠化為重點,以旅游建設為重點,以營造防護林為重點,以健全農田林網為基礎,以道路林網為依托,以河渠林網為保障,加快“生態修武,綠色修武”,做到城在林中、路在綠中、居在園中、人在景中,真正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要想進一步增強生態功能就需要我們要開展科學合理的栽培,并結合植物生長習性展開恰當搭配,春、夏、秋、冬四季各有其美、各具其特,努力建設生態鄉村、提高生態宜居。
一是利用各種宣傳工具,大力宣傳造林綠化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中的重要作用,提高村民愛林護林意識,增強群眾的參與意識和創建積極性,形成了共同建設美好人居環境的良好氛圍。
二是將生態融入綠化規劃設計。把農田,果園,森林,濕地和村莊等特色景觀串聯在一起,建設布局合理,配套齊全,人文薈萃,景觀各異的鄉村綠道網。在綠化美化進程中,充分挖掘自然山水資源,合理配置造林樹種,做到喬灌草相協調,彩色樹種與花草相協調,經濟林與景觀林相協調,不伐原生大樹,最大限度地保持村落原生態,打造生態效益與景觀效果相兼顧的生態宜居村落,實現“推門看綠色,舉頭賞美景,起步聞芬芳”,彰顯鄉容,留住鄉愁,傳達鄉情。
林業作為林區群眾收入的基本保障,更是鄉村群眾共同努力,達到共同富裕的關鍵路徑。要積極對林群制度進行改革,既要增加林業資源成本價值又不能對林業生態資源造成損害,讓林業資源能夠給鄉村人民帶來一定財產。
通過增加國家對生態公益林的扶持,進一步增加生態公益林的賠償標準,以國家資助贖買等形式提升林業生態化程度;制定合理補助政策對退耕群眾給予基本保障;生態修復與保護需要巨大的人力、物力及經費支持,可積極動員公眾力量讓他們參與生態修復,獲得相應回報,極大地提升公眾的工作熱情;強化科技信息服務;樹立公眾正確思想觀念;以發展眼光觀察市場變化;以生產力提升產品質量與效率。
林業對鄉村發展進程具有關鍵作用,要把林業發展同鄉村振興戰略進行有效融合,構建更發達的林業產業體系、更健全的林業生態體系、更繁榮的林業生態文化體系、深化林權改革、推進法治建設、廣辟人民增收致富之路,切實實現鄉村振興的戰略目標。
為進一步發揮生態林業在助力鄉村振興中的作用,必須首先深化改革現行生態林業管理體制,并根據我國林業改革要求,經濟市場形勢以及自身實際,構建科學合適的生態林業發展管理體系來規范生態林業管理制度以及工作標準。
完善林權改革的內容主要有國營苗圃,林場以及其它基層林業單位的改革,確立清晰的林權歸屬問題,并在此過程中根據各地林業市場的變化以及林業的發展狀況對林權制度進行進一步的完善,推動林業經濟的多元化,從而為鄉村振興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政府部門要強化管理及組織領導職能,落實目標責任,搞好任務分解,同時加強監督檢查,對生態林業發展提供一定的政策優惠及懲罰措施。根據市場發展情況建設一整套服務于生態發展及運營的銷售制度,促進種植農戶的積極性,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提高生態林業效益,為實現鄉村振興奠定堅實的基礎。
堅持部門聯動,形成合力,在政府部門的主導下,整合林業、水利、農辦、交通、文旅、農業、畜牧等領域的資源,統籌規劃布局,持續加大財政投入力度,構建多元化的獎勵扶持政策與投入機制,以吸引更多的經濟實體投身生態林業發展,把更多的社會資金吸收到鄉村振興建設中來。
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生態林業的發展起到了關鍵的作用。既可以提高林業的經濟價值和改善我國生態系統,又可以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充分落實和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為更好地推動生態林業的高質量發展,我國政府有關部門積極開展了一系列的產業活動來推動生態林業產業和經濟的發展和整合。
通過深化生態林業金融改革來改革原生態林業經營產權,實現經營權與承包權的分離,轉變原林業經營模式,既維護林農權益也維護林農和經營主體之間的轉讓行為。根據生態林業林農保障困難的現狀,通過制定一些優惠政策來保證林農保障工作的有序進行,從而為林業經濟活動的開展奠定基礎。
大力發展以特色種植業為主的林業產業和以林下經濟為主的木材加工業以及以森林旅游為主的休閑康養產業。在特色種植業方面,需按照政府提出的“四優四化”的目標,調整區域生態林業的種植結構,推廣規模種植與土地流轉相結合的種植方式,引導人們大力發展苗木花卉,特色果林以及木本油料。
林下經濟作為近年來比較熱門的林業產業之一,可以充分利用林地林蔭,本著“生態優先,因地制宜”,科學合理地開發林業經濟,例如林菌,藥材,林畜等等種養模式來提升林地經濟價值以及農民綜合收益。
森林旅游休閑康養產業,以自然保護區,濕地公園以及特色林果產業基地為示范類型,逐漸匹配完善吃、住、行、購、娛等服務設施來提升游憩,康養功能,打造優質規模化森林觀光休閑活動。
在生態林業發展進程中,要想達到可持續發展目的,就必須注重對其管理,基于其種植特點與產品功能,繼承與發揚地方森林文化,提高鄉村林業的發展質量與經濟效益,并逐漸推進其現代化的運行,從而帶動農村經濟水平的優質發展。要加快綠色康養和生態旅游等綠色產業發展,打造生態文明示范村和加大宣傳教育力度,引導群眾參與義務植樹。
大力發展和培育鄉土樹種、長壽及珍貴樹種,大力優化植物配置,營造混交林。采用良種壯苗,提升造林質量,積極應用退化林修復、森林撫育、低產低效林改造等當時,對樹種及林分結構進行優化,提高鄉村森林和人居環境質量,建設生態文明鄉村。
鄉村振興,生活富裕是根本。習近平總書記2013年9月份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的演講中提出“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要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在建設綠水青山時,不斷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以綠色發展引領鄉村振興。
在道路綠化專項規劃中,全面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以產業振興為重點,按照“一路一品”的設計理念,打造生態綠道和經濟果林基地。
生態林業建設作為我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想在生態林業發展的進程中更好更快地發揮作用,幫助農村生態宜居,幫助農村產業繁榮,幫助農村法治建設,就必須要深化生態林業體制改革,促進生態林業產業融合,加強生態林業的不斷發展,從而大幅提升農村地區的經濟水平與產業發展水平,幫助農村實現最終的全面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