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艷秋
(山東諾信檢測有限公司,山東煙臺 264006)
食品衛生情況和質量安全與人們的身體健康密切相關。為確保食品的安全,務必嚴格管控食品檢驗檢測質量,利用科學的技術和方法,進一步加強檢測工作。食品檢驗檢測時,檢測工作人員必須對自己的工作有足夠的了解,采取有效措施實現對檢測質量的有效控制。但在具體檢測環節,受多種原因的影響,普遍存在檢測工作人員專業技能低、檢測技術進步遲緩、檢測流程不標準及管理信息系統不健全等問題,嚴重影響食品檢測質量結果的精確性,導致食品存在安全隱患。因而,企業應重視這一問題,聯系實際狀況組織整體規劃工作,有針對性執行質量控制措施,加強先進檢測技術工藝的引入和運用,提升食品檢測和檢測工作的質量。
現階段,食品安全問題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一旦發生將會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因此在食品流入銷售市場前,有關檢測機構必須做好食品檢測工作。具體而言,加強食品檢驗檢測的作用表現在下述幾個方面。①有利于保證食品的安全。因為食品檢測可以提前查驗食品質量問題,一旦發現問題可以妥善處理,以保證食品的安全。②提升檢驗和檢測水準。食品檢驗和檢測工作的快速發展,在較大水平上推動了檢測方法的不斷進步和快速發展,提高了檢測水準,促進了檢測技術領域的新發展。③維護消費者的權益。質量不過關食品會對購買者的身體健康造成較大的危害,也會給顧客帶來不必要的經濟損失。因此,加強食品檢驗和檢測具備重要的意義,可以更好地維護消費者的利益。
食品檢測和檢測方法較多,其中常用的為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通過加強檢測技術的應用,可以進一步提高食品檢驗和檢測水平。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應先設定光源,隨后測算實際波長中光的吸收能力,檢測食品的具體成分,加強對食品中有效成分的合理控制,為之后的檢測數據統計分析提供充足的數據信息依據。
高效液相色譜法也是食品檢驗檢測的常見技術工藝方式之一,主要是借助經典的色譜法和氣相色譜分析設計開發的技術工藝[1]。高效液相色譜法是以髙壓液體為流動相,有利于食品檢驗和檢測。此外,薄層色譜應用非常廣泛,具備分析速度好、分離效率高、自動化程度快等優勢。現階段,普遍應用于違禁添加成分的檢測。
超臨界萃取技術工藝具備很多優勢,有機溶液的運用非常少,是一種環保工藝[2]。超臨界萃取技術的應用降低了提取時間、試劑制造和獲取費用,該技術工藝主要是依據超臨界流體的溫度和壓強開展選擇性調節,可在檢測熱敏性和氧化物質時應用[3]。
在食品檢驗檢測流程中,檢驗檢測工作人員的工作質量和工作能力十分重要。專業能力不足容易發生檢測錯亂等狀況,導致檢測結果沒有參考意義,嚴重影響真實檢測結果。現階段,食品安全隱患受到高度重視,對檢測工作人員的專業能力也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檢驗工作人員需要具有健康的職業道德規范素養和專業工作能力,有效保障食品質量,防止影響到生產加工企業的健康發展。但在具體檢驗流程中,仍存在檢測有誤、責任心弱、專業能力差等問題,無法提升食品檢驗檢測水準。
食品檢驗和檢測工作的進步需要技術支持。但是,在食品檢驗和檢測技術的實際運用過程中,存在技術升級遲緩的問題。技術升級遲緩,之前的檢測技術工藝不能滿足真實的檢測要求,造成食品檢測質量和檢測效率較差,難以得到精準的數據信息和檢測結果。因此,將來還要加強對檢測技術工藝的科學研究,逐步完善相應的檢測設備和技術 工藝。
食品檢驗的過程不標準也是食品檢驗中常碰到的問題。相關的檢測工作人員應嚴格執行相關的操作步驟開展檢測,并在專用實驗室開展檢測。但檢測單位也無法確保作業流程的規范化,未合理運用一些技術方式和基礎設施,造成檢測不合理、不規范等問題的出現,影響食品檢測的真實結果。
現階段我國食品檢驗檢測組織暫未建立公認、健全、完善的管理系統,運營職責分工不明確,管理質量較低。除此之外,各個檢驗檢測組織之間缺少交流和聯絡。在監管不過關的情形下,食品安全性檢驗檢測無法發揮出自身的作用。
食品檢測工作繁雜,精準度高,但其本質依然是以人為中心的工作。相關企業應確保工作人員的質量和工作能力,保障食品檢驗檢測的質量。①做好招聘工作。招聘員工時,應考察其專業技能和工作經歷,確定滿足相關的規范后才可入職開展工作。②提升在職員工的專業能力,積極安排他們參與各種各樣學習培訓和再教學活動,向員工詳細介紹領域內出色的技術和使用規范,進而實現員工專業技術水平的提升。③在實際的工作過程中,主動實施員工獎懲制度,使用實驗室簽字等方式,將食品檢驗檢測責任落實到個人,明確職工的義務分配方式,保證每一個職工都能在工作中恪盡職守。除此之外,還能夠運用績效考核制度,將職工的利益與食品檢測數據的精確性緊密結合,確保食品檢測的有 效性。
食品檢驗機構務必及時更新食品檢驗設備,與此同時引入和替換配套設施輔助設備,主動學習先進的檢測方式,確保食品檢測的精確性,減少食品檢測工作時間,縮小差距[4]。檢驗工業設備的質量和具體運作效果會影響檢驗結果的準確度,因而校正實驗儀器也特別關鍵。例如,一般的檢驗和檢測設備具備自動校正功能,但自動校正結果很有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因而,相關人員需定時手動式校正設備、查驗其零部件的連接、對比指針的規范部位等。例如,定期維修食品檢驗和檢測中常見的蒸餾設備,應用一段時間后,蒸餾設備的密閉性會略微降低,再次應用會導致信息不精確,需留意其密封性并立即調節,保證后面檢測工作的順利開展。做好設備的日常維護保養工作也至關重要,需要安排專職工作人員開展維護保養。與此同時,做好試劑的存儲,避免周圍環境污染造成的異常檢測。不同的化學試劑有不同的特性,職工必須明確儲存時間、物理特性,隨后按照實際特性明確儲存方式,部分實驗試劑揮發性強,必須封閉式儲存;部分實驗試劑會溶解,必須用棕色試劑瓶儲存,全面深入分析其特性,依據其特性,進行合適的保存 處理。
完善食品檢驗檢測規章制度、創建和健全體系管理制度可以確保食品檢驗檢測的質量。為了更好地調節質量檢測的工作內容,不僅要做好傳統的食品質量檢測工作,還需對比檢驗資格證書、報告等。提升檢驗檢測管理方案的有效性,創建有目的性的崗位責任制,包含食品檢測的整個過程,貫徹落實檢驗檢測義務,做好相應的宣傳策劃、整體規劃、學習培訓和業務培訓,保證每一個操作工作人員都能認識工作的重要性,避免出現檢測異常或測試結果不準確的問題。與此同時,還需要分析當下的食品衛生安全隱患,了解食品衛生安全發展趨勢,確立技術革新和創新發展的方向。聯系實際工作經歷,健全目前的檢驗檢測技術,制訂科學合理的產品質量檢驗管理體系,保證食品安全檢測 品質。
食品檢驗檢測的流程比較復雜,每一個階段都很有必要。所涉及的數據信息務必精確、詳盡,不然將會造成食品檢驗檢測結果歪曲。在這樣的情況下,為了確保食品檢驗和檢測的質量,需要更為重視檢測流程。
(1)樣品的采集。食品檢驗檢測的第一步是對食品開展抽樣,同一批食品一般選用隨機抽樣的方法。隨機抽樣的試品可代表同批次食品的質量,因而是現在經常使用的樣品采集方式[5]。食品檢驗、檢測和取樣應考慮以下問題。①保證試樣數量充足,假如一批產品只選取一個試樣,測驗結果顯而易見沒有參考意義[6]。②選用分布式系統取樣標準,不可只挑選商品的一部分,避免不具備代表性。③在抽樣環節中,工作人員必須做好數據采集機器設備的清理,預防外源病菌污染 試樣。
(2)樣品送檢。抽樣后,檢測工作人員應及時注明的批號、數量、時長和項目等信息內容,隨后依照對應的儲存規范開展存放和運送,有效防止運送環節中出現食品樣品變質的問題,保證檢測結果的準確性。
(3)樣品檢測。試驗室實際操作工作人員必須在第一時間檢測食品樣本,依照國家標準處理食品樣本,隨后總結反應數據信息,記錄同一批樣本,便于在后面檢測中應用。
(4)出具報告。通過一系列檢驗檢測,檢測組織必須對檢測結果進行總結,并依照國家行業標準向檢方出示檢驗檢測報告單。
(5)質量把控。質量把控一般由質量監管單位開展。監督員負責監管檢驗檢測的整個過程,保證檢驗最終結果精確有效,保證食品檢驗檢測的質量。
為進一步提高食品檢驗和檢測的質量控制水準,檢測組織應加強對違規操作的監管和懲罰,健全有關管理制度,為未來的食品檢測工作提供有效參考。除此之外,檢測工作人員還應加強對食品檢測工作的認知,熟練掌握食品檢測操作流程和檢測技術應用點的各個階段,嚴格執行有關標準和要求,實現科學檢測,充分運用檢測技術處理食品檢測中的質量問題,保障食品質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