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朱有剛
近年來,山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持續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不斷創新信用監管措施,提升市場監管效能,信用監管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力促承諾踐諾,凝聚信用監管共治力。山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堅持信用監管首抓市場主體信用自覺,嚴格落實申請許可登記告知承諾制度,結合放心消費全域創建,引導與群眾生活消費密切相關的市場主體主動承諾踐諾。全省參與創建的市場主體由2021年初的10.25萬戶增長到現在的678萬戶,基本實現應創盡創;示范單位由2021年初的2.16萬戶發展到現在的17.85萬戶;線下無理由退貨經營者由2021年初的7849戶發展到現在的23.1萬戶。
用好風險分類,釋放信用監管生產力。山東省深入推進部門聯合“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圍繞“監管全景畫像、事項同源管理、標簽分類抽取”,完善并嚴格執行抽查事項清單,推動跨部門隨機抽查常態化、智能化、集成化,實現更大范圍的“進一次門、查多項事”。山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運用大數據分析,對全省400余萬戶企業按照信用風險由低到高分為A、B、C、D四類,并每月動態更新;建立基于信用風險分類的“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機制,對D類企業全覆蓋檢查,對A類企業“無事不擾”,問題發現率由過去的20%增長到現在的53.7%。針對食品、特種設備等重點領域,通過實施風險分類的差異化監管,山東省食品安全監督性抽檢問題發現率由過去的2.41%增長到現在的2.69%,餐飲具抽檢不合格率由過去的20.4%下降到現在的3%;154萬臺特種設備、62萬部電梯、124條1.29萬公里長輸管道、920萬只氣瓶實現“應登盡登、應檢盡檢”,2021年以來全省特種設備實現零事故。
堅持懲劣扶優,彰顯信用監管公信力。山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堅持“共享即監管、公示即監管”理念,強化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山東)涉企信息歸集公示能力。建立涉及36個備忘錄、132項懲戒事項的市場監管部門聯合懲戒清單,通過協同監管平臺向相關部門推送各類“黑名單”信息15萬條,對失信法定代表人實施任職限制1.6萬人次。抓住違法失信市場主體“不怕罰款怕曝光”的心理,堅決做到應曝盡曝。針對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山東省市場監管局深入開展“政銀攜手百億助小微”活動。2022年以來,向郵儲銀行精準推送信用良好的優質小微企業14萬戶,已有7.92萬戶獲得貸款約495億元。
加大信用修復力度,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山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會同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制定破產重整企業信用修復措施,減少破產重整后企業的經營障礙。實施信用修復“云約談”,搭建約談人員與失信企業“云約談”場景,提高了修復效率。優化行政處罰信用修復路徑,將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山東)歸集公示的各部門行政處罰信息全部記于協同監管平臺各部門賬戶下。政府部門統一通過協同監管門戶進行修復,這一舉措解決了多頭修復問題,有助于為企業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務。實施嚴重違法失信名單信用修復網上運行,加強對基層線上修復的培訓指導,提高嚴重違法失信名單信用修復效率,6000余戶失信企業重獲發展機會。
山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局長侯成君表示,山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將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創新工作措施,落實工作責任,開創信用監管新局面,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圍繞完善監管閉環,將持續推進事前、事中、事后全鏈條信用監管,實現公平監管、公正監管、智慧監管。深入推進基于信用風險分類的“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科學調整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等級,對A、B、C、D類企業分別按照0、1%、10%、100%的比例開展抽查,進一步提升監管精準性。充分發揮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山東)作用,推進涉企信用信息全量歸集共享應用,形成完整全面準確的企業畫像。強化失信懲戒,加大失信行為的曝光公示和聯合懲戒力度,推動形成“一處違法、處處受限”的社會共治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