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 健,穆遠旺,范春春,劉延平
(菏澤市食品藥品檢驗檢測研究院 山東菏澤 274000)
在食品安全保障工作中,工作人員需嚴格落實食品檢測工作標準,加強食品檢測力度,不斷創新食品檢測技術與方法,充分發揮食品檢測工作的現實效用,避免不符合規范的食品流入市場。在實際創新食品檢測工作過程中,需根據不同時期的社會發展情況明確創新方向,整合各方資源,以技術支持創新,以優化條款確保創新的落實,推進食品檢測工作的現代化、高效化發展[1]。
在食品市場快速發展的過程中,食品安全問題愈發復雜,進一步加大了食品安全管理的難度,提高了對食品檢測工作的要求。
微生物污染是較常見的食品安全問題之一,主要是由于食品加工、保管、運輸等環節出現紕漏,造成食品被微生物污染。食品微生物污染的檢測難度較大,一旦被污染的食品被人們食用,會嚴重威脅人們的身體健康,甚至引起生命安全事故。因此,需加強對食品中微生物的檢測與檢查[2]。
在食品安全問題中,由于添加劑不合格、添加劑數量超標引起的食品安全問題較常見。在食品生產加工中,適量的添加劑可以起到避免食物變質、提味增香的作用。我國有關部門對食品中添加劑的使用作出了嚴格規定,但仍無法避免部分不良商家為牟取更多利益濫用添加劑、超限量使用添加劑,造成了食品安全隱患。因此,加強對食品中添加劑的檢測與分析十分必要。
在大部分的農作物生長期間,農民會施用化肥、農藥,預防農作物病蟲害,促進農作物生長,增加農作物的產量與質量。但在實際過程中,若過量使用農藥,會造成農藥殘留、食品污染,導致出現食品安全問題。因此,在食品檢測工作創新中,需加強對農作物食品中農藥殘留的檢測與分析[3]。
在食品安全背景下,我國食品市場各方力量紛紛加強了對食品安全的管理與控制,其中食品檢測部門、第三方檢測機構紛紛加大了對食品檢驗檢測的投入力度,致力于提升食品檢測效率與質量。但在實際工作中,仍存在一些問題。
根據我國有關法律法規要求,食品安全檢驗儀器的使用需符合規范要求,要在環境安全可靠的基礎上開展檢測工作,對食品生產的各個環節進行檢測,并且配置相應的檢測設備,包括農藥與添加劑的殘留檢測儀器、食品安全快速檢測儀器、病菌檢測儀器和微生物檢測儀器等。我國國家級與省級檢測中心使用的儀器設備價格高昂,應用范圍廣泛,且檢測種類齊全[4]。但由于我國食品檢測設備、檢測技術的發展時間較晚,檢測中心的儀器設備大多為國外進口,且不同地區之間存在檢測設備配置、檢測資源配置的差異。例如,部分地區的區縣級檢測中心存在檢測設備品種不全、檢測設備老舊、檢測技術應用不規范等問題,嚴重影響了食品檢測工作效率,難以為食品安全提供保障。
在我國食品市場的不斷發展過程中,食品加工生產環節的技術在不斷創新,相應的食品檢測設備、檢測技術更新迅速,很多檢測方法不斷迭代,導致食品檢測工作人員面臨的學習壓力較大,需不斷學習新的檢測技術與檢測方法,以滿足社會需求。但在實際學習過程中,各地區之間的檢測專業人才差異較大,部分地區檢測專業人員的從業時間較長,思維固化,難以接受新興事物,對新的檢測技術與方法接受程度較低,甚至無法理解新方法的價值,從而影響食品檢測技術的使用。在人員資源配置方面,具有高素養、豐富知識儲備、先進檢測觀點的年輕人才大多選擇進入大城市發展,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和杭州等,很少向小縣城、區縣級單位流動。這就導致國家級、省級檢測中心人才濟濟,而區縣級檢測中心、欠發達地區檢測中心人才缺乏,影響食品檢測工作創新與發展[5]。
現階段,我國對食品安全的要求逐漸提高,食品檢測工作創新勢在必行;結合上述分析的食品檢測工作問題,建議分別從檢測工作模式、檢測技術、檢測人員3個角度入手,通過模式創新奠定發展基礎,采用技術創新驅動檢測工作持續發展,借助人才創新為食品檢測工作的創新與發展提供支持。
3.1.1 創新現代化食品質量檢測模式
根據食品安全背景來看,食品安全問題愈發復雜,食品檢測技術的應用成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為檢測技術應用提供保障的檢測體系是關鍵要素。因此,工作人員要根據當前的食品安全背景,進一步創新食品檢測工作,搭建全新的、契合時代特征與實際需求的現代化食品質量檢測工作模式。要明確各部門在食品檢測中的主體責任,清晰界定微生物污染、農藥殘留、食品添加劑使用和食品變質等不同情況的食品安全與檢測責任,協調各部門之間的關系,搭建各部門聯合、權責分明的食品檢測工作體系,提升食品安全的檢測效率。利用大數據技術、傳感器技術、人工智能技術和物聯網技術搭建資源共享的食品檢測平臺,采用精準數據分析解決食品檢測工作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也可以在平臺上實時獲取數據資料進行檢測結果的對比分析,進一步為檢測工作發展提供支持。
3.1.2 創新食品檢測技術
在食品安全的檢測工作中,要認識到科學規劃、科技使用的價值,加強技術投入,協調現代科學技術應用與檢測工作體制要求之間的關系,避免出現沖突的同時發揮技術優勢,確保食品檢測工作的有序落實。工作人員要創新、優化食品檢測工作結構,以新的角度看待食品檢測資源的配置與流向問題,充分發揮資源優勢,為檢測工作的全面開展提供有效保障。根據欠發達地區檢測中心缺乏資源、縣區級檢測中心缺乏先進設備等情況,可將部分檢測工作委托給具有充足資源與先進技術的第三方檢測機構。采用該方法實現大區域內檢測資源的共享與優化配置,有效解決了短期內部分地區缺乏設備、技術支持的情況。同時,要在創新檢測工作的過程中加強對檢測工作人員狀態的評估,根據不同級別的檢測中心業務情況、食品檢測要求,設定考核指標,包括檢測效率指標、檢測規范性指標、先進技術應用指標和檢測技術研究指標等,對每名工作人員進行督促,逐步優化檢測中心的人員 結構。
3.1.3 加強人才培養,助力綠色化食品市場
在食品安全與食品檢測工作中,食品檢測工作的創新與發展需要以高素養、專業化的檢測專業人才資源為基礎。為更好地落實食品檢測工作創新,應當加強對檢測專業人才的培養。①應當加強企業與地區高校有關專業的合作,從校園入手培養人才,定向為校園輸送食品安全檢測技術與資源,簽訂人才培養合同,重點培養在校成績優異的學生;學生畢業之后應優先進入機構實習,為機構的食品檢測工作提供專業價值。②應當加強對現有人員的培養,定期組織開展詳盡檢測技術的操作培訓,組織開展食品檢測先進理論的學習,以此提升檢測機構內工作人員的專業能力與知識水平,促使工作人員專業素養始終符合前沿發展趨勢,為提升食品檢測效率與質量提供支持。
3.2.1 整合資源,專注檢測工作創新
要想確保落實食品安全檢測工作的創新與發展,要先確保檢測工作得到充足的資源保證。因此,需加強對各部門食品檢測資源、各區縣食品檢測資源的整合,促使各方資源向食品檢測工作的創新傾斜,為技術創新、工作模式創新、工作流程創新的落地提供保障。根據現階段組織機構設置情況,結合各部門、區域資源分散的問題,可以整合政府體系內各部門的檢測工作職能,優化組織機構。以WZ市為例,對市衛生、市監、海洋漁業、農業和林業等多個部門進行資源整合,考慮海洋、農業與衛生3個部門之間存在多項重復檢測內容,將這些內容獨立出來,與市監局所述的食品檢測資源合并,重構組織機構,明確職責與工作范圍,確保檢測工作覆蓋原材料、加工生產、市場流通全過程。既可以避免出現互相推諉現象,也可以加強資源整合,避免出現某個部門缺乏檢測資源影響檢測工作成效的情況;更可以促使整合后的資源向檢測創新傾斜,確保創新檢測工作得以落實。
3.2.2 創新體系,食品安全與檢測協調發展
在創新組織機構后,要加強各部門之間工作的協調配合,確保整個檢測系統良性運行,避免出現檢測工作系統內一盤散沙的情況。在實際過程中,可定期組織多個部門的食品檢測工作交流會議,根據上一階段的工作成果與最新政策要求,提出下一階段的工作方向,制定工作部署,要求各部門均自覺接受政府與人們的監管。同時,可以創建食品檢測工作的網絡監管中心,充分考慮食品安全需要,利用網絡系統對各部門的食品檢測行為、過程與結果進行監管,確保食品檢測工作符合食品安全保障需要,以此實現各部門之間的協調配合,共同推動我國食品安全與食品檢測工作創新發展。
綜上所述,食品安全背景下食品檢測工作創新勢在必行,其創新發展方向主要為現代化方向。現階段的食品安全監測愈發嚴格,食品檢驗檢測工作的創新主要在于引入現代化技術、優化檢測工作制度與流程。在食品檢測工作創新、發展的過程中,檢驗檢測工作效率不斷提高,更大程度上滿足了食品安全監管需要,為我國社會的食品環境和諧穩定作出巨大貢獻。因此,今后要持續加強食品檢測工作的創新力度,全方位整合資源,搭建檢測工作創新體系,同時加強技術投入與設備研發,不斷創新檢測設備,充分發揮食品檢測工作的 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