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禹希
(黑龍江中儲糧質監中心有限公司,黑龍江哈爾濱 150001)
在我國農業機械化、現代化水平不斷提升的背景下,糧食產量逐年遞增,如何科學儲糧不僅僅是一項技術問題,而且直接關系到社會安定和國家安全。從總體上來看,隨著技術的發展,近年來我國糧食檢驗能力和存儲管理水平均有大幅度提升。但是受糧食檢驗不規范、責任落實不到位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每年仍然有大量的糧食因為霉變、蟲害等原因而失去利用價值,造成了嚴重浪費。因此,明確當前糧食檢驗與存儲中存在的常見問題,以及尋找可行性的解決對策,成為當下糧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任務。
糧食入庫前必須經過嚴格的質量檢驗,只有檢驗合格才允許入庫存儲。但是由于入庫糧食多,不可能對所有入庫糧食都進行檢查,這種情況下就需要抽樣檢驗。在檢驗過程中影響檢驗結果準確性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種。①取樣不規范。一些質檢人員為了省事,從同一個位置采集多份糧食樣品送檢。由于樣品不具備代表性,檢驗結果的準確性也會受到影響。②即便是嚴格按照相關的規定進行糧食取樣,但是檢驗設備的精確性不高,或者是檢驗環境不理想,也會對最終的檢驗結果產生負面影響[1]。例如,糧食含水量測定是質量檢驗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如果檢驗環境中空氣濕度過大,則會導致檢驗結果產生明顯誤差。隨著農業機械化水平的提升,很多地區已經實現了糧食收割、晾曬、脫粒、揚場及裝袋的一體化,但是也有一些糧食脫粒不徹底,仍然含有很多有機雜質,這些雜質也會干擾檢驗結果的準確性。
在相同的存儲條件下,入庫糧食質量越好,存儲期間發生霉變等質量問題的概率越低,相應的糧食存儲時間也會越長。相反,如果入庫糧食中較多的殘缺、干癟等質量問題,則在存儲期間出現霉變的概率會大大增加。此外,有些攜帶蟲卵的糧食還會為害蟲生長、繁殖提供有利條件,導致糧倉內發生嚴重蟲害。除了上文所述的糧食取樣和檢驗不規范的問題外,質檢人員的業務水平、檢測設備的精度等,也會對入庫糧食品質的高低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例如,有些儲糧機構出于成本方面的考慮,在糧食檢驗工作中只配備了少量的檢測設備,安排了幾名檢測人員,這種情況下檢測速度較慢。同時,面對沉重的工作壓力,質檢人員為了能夠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檢測任務,放松了檢測標準,導致一些原本不符合入庫要求的糧食也順利通過了質量檢驗,從而導致入庫糧食品質差。
糧食存儲對環境、設備、技術等各方面均有著較高的要求。例如,糧食貯藏期間會因為呼吸作用而排出二氧化碳和水分,進而導致密閉糧倉內空氣溫度與濕度的上升。這種情況下必須配備完整的通風降溫設備,從而維持糧倉內環境涼爽、干燥,延長糧食的存儲時間。因此,做好糧食儲存必須要投入大量的資金用于硬件設施建設。但是從調查情況來看,很多儲糧機構并未建立起長效的資金投入機制。部門儲糧機構由于缺乏經費保障,糧倉內的設備已經出現不同程度的老化現象,儲糧技術也明顯滯后于前沿水平,甚至一些老舊的倉房出現了“上漏下潮”的情況,墻體有裂縫,這種環境下存儲的糧食極易出現生蟲、霉變等質量問題[2]。隨著人們對糧食質量要求的不斷提升,新時期糧食貯藏管理中對于技術、設備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在沒有充足資金支持的情況下,糧食質量也必然會受到影響。
糧食檢驗是一項專業性較強同時又比較煩瑣的工作,要想同時保證檢驗效率和檢驗質量,就必須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糧食檢驗制度。通過發揮制度保障作用,為該項工作的開展提供支持,進而使檢驗結果更加可靠、可信。例如,要進一步細化糧食入庫的檢驗標準,對每一項檢驗內容、需要達到的標準、檢驗方法以及檢驗所用儀器等都要進行細致的說明,督促檢驗人員嚴格按照規章制度辦事,規范糧食檢驗過程,確保檢驗結果的準確性。
對于大批量糧食入庫情況,需要采取隨機取樣的方式進行質量檢驗。扦取的糧食樣品必須具有代表性,樣品扦取的操作方法應該有明確說明,以保證抽樣檢驗操作的規范與科學。①取樣人員要綜合考慮糧食形態、存儲方式以及儲備條件等多種因素,在此基礎上科學設置扦樣點的位置以及扦樣點的數量。②還要選取合適的扦樣工具,并且按照相關的規章制度完成扦樣、分樣。在嚴格按照規范流程完成扦樣后,才能保證隨機抽取的糧食樣品可以代表整個批次糧食的總體質量。③完成扦樣后,質檢人員需要利用實驗室的各類檢測儀器,對獲取到的糧食樣品進行質量檢查。將所得樣品均勻分成若干份,并獨立包裝、密封,在密封袋上標記好樣品的取樣位置、取樣時間、產地以及存儲方式等基本信息,最后使用儀器設備逐項完成出糙率等質量指標的測定。通過規范化的質量檢驗,保證所得檢測結果準確、可行,從而為糧食入庫以及后續的儲糧管理提供事實依據。
2.2.1 嚴把檢驗質量關
對糧食進行質量檢驗是糧食入庫前的一道必要工序,經過嚴格檢驗并確定不存在質量問題的糧食,才能貯藏更長的時間,從而有效減輕后期糧食存儲期間的管理壓力。在糧食檢驗要求日益嚴格的背景下,相關部門應進一步提高檢驗門檻,并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①提高糧食的收購標準,通常要求收購的糧食必須是中等及以上的糧食,并且在收購時要對雜質、水分、色澤、氣味、出糙率和整精米率等作出嚴格要求。只有符合要求、達到標準的糧食才可入庫存儲。如果是大批量糧食入庫,保險起見還應進行二次檢驗[3]。對于經檢驗發現未達到入庫標準的糧食,應杜絕其入庫。②要嚴格落實“誰檢驗,誰負責;誰主管,誰負責”的制度,明確每一批次入庫糧食的檢驗人員、保管人員。此外,相關企業還應定期開展專項培訓,切實提高工作人員的責任意識和業務能力。在嚴格履行職責的基礎上,確保入庫糧食的安全性。除此之外,儲糧機構也要緊跟市場形勢,不斷更新儲糧標準,始終將“儲存品質最佳的糧食”作為工作信條,只有做到了“常儲常新”,才能從源頭上提高糧食質量。
2.2.2 嚴把糧食儲存關
對于需要入庫貯藏的糧食,除了做好入庫前的質量檢驗外,還應做好登記造冊工作,詳細記錄每一批糧食的類型、含水量、入庫時間等基本信息,以方便在后續的糧食儲存管理工作中,參考這些記錄制定更加科學的方案,提高存儲管理的效率和質量。例如,對于含水率較高的糧食,入庫以后由于自身呼吸活動旺盛,會導致糧倉內溫度和濕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管理人員在了解這一情況后,應當定期做好通風、降溫工作,使糧倉內的空氣溫度和濕度都保持在較為理想的狀態。另外,糧食的保管人員還應嚴格按照行業有關制度和技術規范,定期對每一批次的糧食進行抽樣檢查,包括吸水量、脂肪酸值、油脂氧化值等,并根據實際監測結果判斷這一批次的糧食是否還有貯藏價值,以及還能貯藏多久。這樣就能科學制定糧食輪換方案,讓糧倉內的糧食得到不斷更新,在保證糧食利用價值的同時,提高糧倉本身的利用率。對于經檢測認為不宜繼續貯藏的糧食,也要及時填寫書面報告,詳細說明原因并報請上級部門,在得到批準后按照程序對糧食進行妥善處理。
2.2.3 嚴把蟲害霉變關
蟲害和霉變是糧食貯藏中常見的問題,也是儲糧管理中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在糧食貯藏期間,需要結合不同地區的儲備條件,或者糧庫本身的硬件設施,在密切做好糧情檢測的前提下,采取蟲害和霉變的預防措施。例如,對運輸糧食的車輛或者臨時存儲糧食的包裝物進行仔細檢查,確定沒有蟲卵后方可允許糧食入庫。根據以往的儲糧經驗,糧倉邊緣、底部以及四周角落等,都是容易發生霉變和蟲害的重點區域,因此在日常的儲糧檢查工作中要予以重點關注,一旦發現有霉變的糧食或者害蟲,則應當立即采取措施[4]。如將霉變的糧食及時清運出去;有害蟲的糧食則要通過晾曬的方式,清除害蟲并進行糧食消毒;對于蟲蛀情況嚴重的,失去貯藏價值的糧食應當及時銷毀。尤其是在夏秋兩季,糧倉管理人員更要落實好“兩勤一不誤”工作,即勤進倉、勤檢查、不誤時機,保證糧食貯藏期間發生蟲害、霉變或者其他質量問題后,可以第一時間發現并采取有效處理,以減少糧食損失。
新時期的糧食檢驗與儲存工作,必須要重視新技術、新設備的推廣使用,通過發揮技術優勢提高檢驗效率與檢驗精度,從源頭上提高入庫糧食的質量,從而減輕后續糧食儲存管理的壓力。為此,要強化資金保障,積極研發和推廣使用綠色儲量技術。在糧食檢驗環節,可以針對不同類型的糧食選擇恰當的檢測設備。例如,對于大豆、葵花籽等出油率較高的糧食,可使用脂肪測定儀快速檢測樣品的含油量、出油率。在夏秋季節,應當開啟冷卻設備做好糧庫的通風降溫工作,在冬季可以開啟四周的通風孔自然降溫[5]。同時,可以在糧庫內部安裝溫度自動調節系統,利用多臺溫度傳感器實時采集糧庫內的溫度信號,當溫度升高到一定值后,該系統可以自動打開通風設備或冷卻設備,達到散失熱量、降低溫度的效果;當溫度重新降低到標準值以下,該系統會自動關閉通風設備和冷卻設備,節約電能消耗。另外,還應采取一些更加科學的糧食存儲模式,例如分層貯藏、分堆存儲,讓糧堆之間保持一定的間隔距離,有利于散熱通風,對預防霉變、延長糧食保存時限也有積極幫助。在糧食檢驗標準和糧食存儲要求日益嚴格的背景下,推廣使用新技術成為新時期做好糧食檢驗與存儲工作的根本保障。
科學儲糧不僅可以防止糧食霉變和蟲害,防止糧食浪費,還能保證糧食安全,對維護社會穩定和國家安全有積極作用。在我國糧食產量連年增加的背景下,如何做好糧食的檢驗與儲備成為關系到國計民生的重要問題。通過創新技術、完善制度,嚴格做好糧食檢驗,把好糧食入庫存儲的第一關,從源頭上提高入庫糧食的質量。在此基礎上,構建長效投入機制,提供充足資金不斷更新糧倉內的硬件設施,推廣使用溫濕度自動調控裝置等先進技術設備,實現糧食的綠色存儲,延長糧食的保存期限。此外,還應聯合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提升糧食檢驗與儲存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發揮技術優勢保障糧食存儲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