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飛
(山東省臨沂市費縣農業農村局,山東費縣 273400)
(1)線上線下相結合進行大力推廣和宣傳,線上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微云平臺,建立和完善農產品安全信息庫,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監管網絡。要求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結果必須在線上檢測平臺上錄入,將樣品檢測結果不符合相關標準的生產單位及個人列入農產品質量安全黑名單,并對其進行經濟處罰措施,禁止其生產的違規農產品投放市場,并責令整改。
(2)線下用食品安全的相關法律法規約束農產品生產者的生產行為。①加強監管,嚴厲打擊食品違法行為。充分發揮投訴舉報電話的作用,通過投訴舉報危害農產品安全的違法活動,有力打擊食品安全問題。把農產品市場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查工作落到實處,存在農藥殘留超標問題的農產品一經查出,必須立即采取強效措施[4]。②監管重心下移,整頓農產品生產經營秩序,實施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市場準入制度,加強食品生產經營企業的日常監管,通過農產品市場的抽樣檢查機制保證市場中流通的農產品質量達標,建立完善企業質量檔案,簽訂質量安全目標責任書。實行現場巡查制度,加強對農產品生產經營企業產品的抽檢力度,對食品違法行為依法處理。③加強農產品生產流程監督管理。加大對不合格農產品生產廠家的源頭追溯和懲罰措施,實現“從農田到餐桌”全過程監管機制,以此杜絕品質和質量不達標的農產品再次流入市場。近日,臨沂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關于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若干具體措施》的通知。通知要求,健全和完善“從農田到餐桌”全過程監管機制,加強種植源頭管控,減少作物農藥殘留,倡導有機農業種植與生產,消除食用農產品安全風險。嚴格食品生產過程監管,要求2021 年年底前,企業標準公示率、自查率、食品安全管理人員抽考覆蓋率達到100%,在產小作坊生產合規率達到95%以上。強化流通銷售環節安全監管,推行食用農產品合格證、收購、運輸和貯存環節監管,批發市場準入監管,建立縣鄉聯動機制,聚焦蒜薹、生姜等重點農產品,督促食用農產品批發市場制定快檢計劃,年度內需覆蓋全部入場經營者及所有品種,加大對供應市外食用農產品的快檢力度,全面推動全市食品安全狀況持續穩定向好意義重大。
通過政府發起“推廣有機農產品”生產的號召,宣傳推廣開展相關產品認證工作,加強對已認證的農產品生產者進行技術扶持力度,幫助農產品生產者提高綠色無公害農產品的生產速度和產量。鼓勵更多農民用“綠色種植、科學種植”的理念和標準指導農產品的生產作業,更好地保障農產品的質量安全。農產品有機生產普及還需要相關部門對后期農產品銷售渠道開發工作予以支持,形成產銷一條龍的商業閉環,使越來越多農產品生產者加入綠色種植的隊伍中,提高農民參與綠色無公害農產品生產的熱情。
開展形式多樣的食品安全宣傳活動,廣泛宣傳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和有關的食品安全知識,傳授鑒別假冒偽劣產品知識,提升自我防范意識和維權意識。組織生產者定期舉行農產品質量安全相關的專業培訓活動,全方位提升農民的安全意識,解決農民種植理念和方法的問題,對農產品生產過程中的典型性問題和普遍性問題整合后進行針對性地輸出,組織當地農民進行綠色化種植的培訓,指導農民科學地使用化學農藥,科學地防蟲避害,在促進農作物健康生長的同時還能保證產量和品質安全[1]。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從1991—2014 年,我國化學農藥產量從25 萬t 上升到375 萬t。農藥使用量從每年不到80 萬t 上升到180 萬t。目前,仍有部分地區農產品種植的過程中使用大量的化學農藥,無視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指標,導致農業污染嚴重,這些化學藥劑不但能污染作物表面,還會被作物吸收,長時間食用這類農產品,對肝臟有害。例如,農藥會誘發人體肝酶發生變化,出現肝臟腫脹或壞死,用于生產磷肥的磷鹽巖會含有鎘、砷、鉛等重金屬。長期施用磷肥使鎘、磷在耕地和作物中大量積累,人們的身體攝入被污染的農產品,會損傷腎臟、骨密度降低及增加細胞癌化的概率。一些化學殺蟲劑與神經、基因、生殖缺陷均有密切的聯系,長期攝入被污染的食物,很可能出現血細胞染色體異常、糖尿病、帕金森氏癥的風險,以及遺傳突變和遲發性神經毒性,影響人體的神經中樞和遺傳基因良性發展等[2]。
2.2.1 建立健全農產品安全監管體系
科學管控,杜絕農藥殘留。新形勢下,農業發展應加快綠色發展步伐,創建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建立健全縣鄉村三級農產品安全監管體系,以農業農村部《關于規范農藥殘留快速檢測相關工作的通知》、臨沂市農業農村局《2022 年臨沂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計劃》《2022 年費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計劃》等文件為依托,提升檢測技術標準、儀器設備使用技能及抽樣監測方法,學習樣品抽取、農殘速測等創新技術,提高農產品檢驗檢測工作,使農藥殘留檢測更加科學化、合理化。積極部署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組織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抽檢工作,開展“治違禁、控藥殘、促提升”抽檢工作,重點整治農產品安全及農殘問題,以提高農產品質量,詳細檢查農產品生長、農田水源處理及農業病蟲防治中用藥情況,對有無使用違禁、高毒農藥進行排查、檢查、調研工作,嚴格控制高毒藥劑應用。例如,宣傳妥善處置農藥投入品和相關包裝廢棄物宣傳單,嚴格執行農藥安全間隔期的有關規定,農產品加工企業需開具食用農產品合格證,確保農產品可追溯等,從源頭上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維護生產生活生態效益與社會效益[3]。
2.2.2 發展有機農耕
有機農業是以有機肥、基肥為主,或利用全自然、非合成的物質,滿足作物營養需求,拒絕施用農藥、化肥、生長調節劑或人工合成等外部物質的投入,不采用基因工程獲得的產物,應遵循和依賴自然規律、生物間的生態、可持續化循環。例如,開展農作物合理輪種、水肥管理、間種和機耕,農業病蟲害防治,可采取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生態防治等多種綜合手段。以此有效解決環境污染,食品安全、土壤質量下降等,進而實現食用農產品安全、環保食品、無污染食品的供應,保證人體健康不受損害。
2.2.3 創新生產力,提高農藥殘留檢測技術
(1)速測卡法。《蔬菜中有機磷和氨基甲酸酯類農藥殘留量快速檢測》(GB/T 5009.199—2003)中規定,快速檢測技術可簡化農產品檢測樣品采集和運送的流程,能有效規避檢測結果受采集樣品運送和制備過程中溫度條件、水分保持方面產生的影響[2]。例如,CSY-N10 型農藥殘留檢測儀突破了農產品檢測樣品在實驗室中制備的煩瑣步驟和時間長度限制,檢測結果準確性更高,能準確、快速檢測出蔬菜、水果、糧食、茶葉以及土壤中有機磷和氨基甲酸酯類農藥殘留。具體方法是檢測工作開始前,按要求清除掉待檢測蔬菜葉上的泥土,再將其剪成碎片,選擇農產品檢測樣本加入pH 值為7.5 的緩沖溶液中振搖靜置。用速測卡蘸取一定量的檢測樣本提取液并放置一定時間后,再進行恒溫對折處理,紅色藥片與白色藥片疊合后會發生化學反應,若白色藥片顏色未發生改變或變為淺藍色則結果為陽性,白色藥片與空白對照結果相同則為陰性。該檢測方法在乙酰甲胺磷、敵敵畏、呋喃丹、久效磷及對硫磷等農藥殘留檢測中提高了結果的準確性[5]。
(2)酶抑制率。酶抑制率法中常用的儀器為深芬儀器CSY-N10 型農藥殘留檢測儀,其嚴格遵循《蔬菜中有機磷和氨基甲酸酯類農藥殘留快速檢測》(GB/T 5009.199—2003)方法標準中的規定對蔬菜中有機磷和氨基甲酸酯類農藥殘留進行快速檢測。酶抑制率法利用氨基甲酸酯類農藥、有機磷類農藥對膽堿酯酶的抑制作用的原理,通過分光光度計412 nm的位置進行吸收光度變化值的測定得出酶被抑制程度,并以此數據作為基礎準確判斷待檢農產品樣品中有機磷類、氨基甲酸酯類農藥的劑量。該方法打破了檢測結果受人為因素的影響,技術的升級降低了對技術人員專業能力的要求,只需要有針對性地使用對應的農藥殘留快速檢測方法,不需要對農產品農藥殘留類型進行甄別,也不用根據不同類型去選擇對應的檢測儀器設備,真正實現化繁為簡,其對農產品檢測樣品的采集、制備、檢測流程簡單高效,使檢測技術更快捷,結果更準確。
綜上所述,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中體系的建立,健全了農產品安全機制和農產品安全措施,通過強化有機農產品認證機制,加強宣傳,提高農產品安全意識,以及發展有機農耕、創新生產力、提高農藥殘留檢測技術等措施,可最大限度地確保食品“從農田到餐桌”全過程監管機制,確保農產品安全供給,降低農業產品中農殘含量,倒逼農業種植技術水平、加工流程、流通分散等流程更加安全化、規范化,有效避免和減少農殘危害,全面推動全食品安全狀況穩定向好,保障人們“舌尖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