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琳
(陜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陜西 西安 710018)
隨著科技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信息流通速度借助互聯網平臺不斷加快,大數據與人們的日常生活越來越緊密。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數據的挖掘、匯總和應用也廣泛應用于各個行業。高校圖書館為了方便高校師生,改造傳統的圖書館模式,將物聯網技術中的大數據和云計算應用于圖書館的建設、服務和管理,創新建設以打造智慧型圖書館。
大數據是一種信息資產,它的優越性表現在對數據的搜獲、保存、管理、處理和分析方面,是一種在新模式運行下的非結構化和半結構化的大量數據,是具有海量規模、強大的運行力以及高發現力的多樣化數據集合[1]。
智慧圖書館以傳統圖書館為建設基礎,在建設圖書館時融入智能技術,擁有智能管理能力和智慧服務。智慧圖書館憑借物聯網的狀態模式,加入云計算的功能和智能化的設備,以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的信息科技作為基本手段,優化傳統圖書館的功能、服務和管理體系[2]。
在高校智慧圖書館建設中,智能化設備是其中一項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提供圖書館服務的主要載體。如果圖書館內機器設備老舊,年久失修,那么智能化設備也將不再具備智能的特性。另外,有些高校的網絡服務跟不上設備的使用度,有時會出現機器卡頓或者運行緩慢的情況。網絡服務是支撐智能化設備運行的重要媒介,網絡維護服務如果跟不上,智能設備也將無法為高校師生提供良好、快捷的圖書館服務。
大多數高校在招聘圖書館管理人員時要求并不高,且缺乏對圖書館管理人員的專業性要求。智慧圖書館雖然是利用智慧型機器設備間的互相協調運轉提供服務,但有些方面也需要管理人員來操作。同時,大部分圖書管理人員對職位認知有誤。在大部分人的認知里,圖書管理員就是對書本的整理以及提供借閱服務,所以大都認為工作較為清閑,不用付出太多精力,就出現工作懈怠的情況。然而,智慧圖書館的管理人員要協調圖書館內各個部分的各種相關事項,事務繁雜,管理人員不僅需要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還要時刻保持工作熱情。
高校的科研信息資源對校內師生的研究學習非常重要,是校內師生進行研究學習的重要文獻信息來源。然而,有些高校在學科資源方面的建設不夠充分,缺乏對各種電子數據庫、資源庫的資金投入。除此之外,各高校之間智慧圖書館的資源共享聯動能力差,高校與研究機構之間缺乏聯系,沒有與學術相關的各方構建和形成合作關系。由于技術、資金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約,各個高校的信息建設水平參差不齊,有些學校甚至不重視智慧圖書館的資源建設。
首先,要明確高校智慧圖書館的服務目標。智慧圖書館的服務目標是以互聯網為媒介,用信息化的大數據處理為用戶提供快速、便捷的信息資源搜索和查找。其次,明確智慧圖書館的服務功能。智慧圖書館的服務功能多樣,其中有獲取資源、處理資源、整合資源、儲存資源和發布資源等,能快速地幫助用戶將查找的資源存儲至云端,以方便用戶使用。最后,將各個服務板塊進行整合,使各板塊及各功能間能做到相互協調、共同作用,構建成智慧型的服務模式,以達到服務目的。例如,中山大學的RFID智慧圖書館方案,打造了智能化的應用場景:在圖書館內設置了無人值守的大廳,采用安全防盜模式;采用圖書的自動分揀系統,提高圖書整理效率;設置了館外自助借還書柜,方便高校師生的使用。
支撐智慧圖書館正常運轉有兩個最重要的因素,第一是高端的智能化設備,第二是豐富的館藏學術資源。智能化設備是智慧圖書館提供信息服務的重要終端,高校應加大對圖書館智能化設備的資金投入力度,用于購買相關智能化設備。同時,館藏學術資源是高校智慧圖書館中最重要的部分,要滿足高校師生學術研究和日常學習生活的最基本需求。高校應拓寬各種社會渠道來獲取學術資源,加大資金投入。例如,與其他高校達成相關合作,建立學術資源共享平臺,或是與各個領域的研究院尋求合作機會,豐富高校自身的館藏學術資源。例如,華東師范大學智慧圖書館利用NLP技術實現數據信息的可視化檢索和數據集成,運用BIBIFRAME2.0技術在個數據庫之間建立關聯性,為校內師生提供統一的數據資源管理和大數據分析功能。
智慧圖書館管理人員是維護智慧圖書館正常運轉的重要輔助人員,在機器或網絡出現故障的情況下,就需要圖書館管理人員進行相應的技術調節。所以這對智慧圖書館管理人員的專業要求非常高。高校要加強對智慧圖書館管理人員的專業化培養,定期對其進行相關的技術培訓。因為科技社會每天都在飛速發展,設備和網絡應用更新速度快,所以對管理人員的培訓頻率要與智能設備的更新速度保持同步。除此之外,高校還要加強對圖書館管理人員的服務培訓,雖然他們不是提供服務的主體,但也需要為用戶提供輔助性的服務工作。
在網絡安全維護和監督方面,共有4個基本的保障因素,包括硬件因素、軟件因素、人為因素和環境因素。在硬件方面,要定期檢查硬件設備,如果硬件設備存在安全隱患或是出現故障,那么就要對硬件進行及時更換。在軟件方面,要保障軟件系統的及時更新,定期查找軟件安全漏洞,加強網絡系統和軟件系統的維護和監督,保障軟件安全,保護館內資源系統不被網絡病毒攻擊。在人為因素方面,要加強相關人員的網絡安全意識教育及技術水平的培養,使網絡維護和監督人員能夠應對各種突發的網絡安全事故。在環境方面,要對設備所處環境進行定期維護,其中要重點關注網絡設備所處環境的清潔程度。
為了能使高校師生對高校智慧圖書館有良好的體驗,不受時間及空間限制地為高校師生提供便利,高校圖書館應創新開發各類手機應用軟件進行輔助圖書館服務。比如,微信小程序、微信公眾號或App等手機應用,提供借閱、預訂座位、查詢館藏資源信息、定位館藏資源位置等相關服務。應用軟件還應根據用戶的使用狀況確定用戶的書籍借閱偏好,為用戶推薦符合偏好的書籍。創新開發手機應用軟件,能讓高校師生體驗以移動終端為主體的智慧圖書館信息服務功能。例如,內蒙古大學的智慧圖書館為師生建立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使用校園卡賬戶登錄,隨時隨地享受圖書館內的所有服務功能[3]。
如今各高校的智慧圖書館建設還存在許多缺陷,比如設備老舊及網絡維護服務差、缺乏專業的圖書館管理人員、校內學術資源匱乏等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本文從5個角度提供建設高校智慧圖書館的路徑。第一,構建智慧型服務模式,明確智慧圖書館的服務目標及服務功能。第二,加大對智慧圖書館的資金投入,分別對圖書館內智能設備和館藏資源進行資金投入,提高設備質量,豐富館藏學術資源。第三,加強對管理人員的專業培養,定期對圖書館管理人員進行技術培訓,使之與智能設備的更新頻率同步。第四,強化圖書館網絡安全的維護和監督,加強對硬件、軟件設備的定期檢查更新,維護網絡安全以及設備環境。第五,創新開發手機應用軟件,為高校師生提供以移動終端為主體的智慧圖書館的輔助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