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遲道華
不久前,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和“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親切會見受表彰代表,向他們表示誠摯問候和熱烈祝賀,勉勵他們牢記使命責任、勇于擔當作為。
這是首次以黨中央、國務院名義開展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和“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評選表彰活動,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公務員工作的高度重視、對廣大公務員的深切關懷和殷切期望。在黨的二十大即將召開之際,表彰公務員群體的先進典型,也是弘揚奮斗精神,激勵動員廣大公務員和公務員集體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的應時之舉。
397個名字,198個集體,這份承載著榮譽的名單背后,是“人民滿意的公務員”和“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感人至深的小故事和為民服務的大情懷。
公務員的職責就是為民辦事、為民服務,解民憂、紓民困,千頭萬緒的事,說到底是千家萬戶的事。工作的特殊性決定了他們肩上擔著萬家憂樂、心里裝著民生福祉,尤需牢記使命責任,不忘初心。
這些受表彰的人員,有的是公安干警,護佑一方平安,有的身處衛生健康戰線,有的承擔水務應急任務,有的負責老舊小區綜合整治,有的管著森林防火滅火,有的在街道司法所、社區建設辦,還有的為任一方,是鄉鎮黨委書記,他們大多來自基層,來自服務群眾的一線。
公務員,為“公”而“務”,一頭連著群眾切身利益,一頭關涉國家政策落地。黨中央、國務院以高規格表彰公務員和公務員集體,實質是以此樹立鮮明的為民服務導向,表彰的是具體的人和集體,指向的是一個政黨守民心、踐初心的政治立場、執政理念。
育才造士,為國之本。新時代,培養一支強黨興黨、強國興國的公務員隊伍,是發展之所需,也是民心之所向。為抓好公務員隊伍建設,黨中央、國務院多方發力。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要求,加強黨對公務員隊伍的集中統一領導,通過《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明確中央組織部統一管理公務員工作。2018年4月,國家公務員局掛牌儀式在中央組織部機關舉行,標志著我國公務員管理體制發生歷史性變革。2019年6月1日,修訂后的公務員法正式施行,標志著中國特色公務員制度進入科學化、法治化、規范化發展新階段。
與此同時,公務員職務與職級并行制度在試點基礎上全面推開,公務員分類改革蹄疾步穩向縱深推進,30部重要配套法規相繼制定或者修訂出臺,公務員錄用、培訓、考核、獎勵、轉任、回避等實現有法可依、有規可循。
隨著黨內法規體系不斷完善,公務員“進、管、出”各環節的管理制度更加規范,公務員制度體系的系統性、集成性、耦合性不斷提升,讓公務員真干假干、多干少干、干好干壞不一樣,進一步拓展了公務員晉升空間,也加大了對權力運行的監督制約,進而有效激發了隊伍的生機和活力。
在此基礎上,用足用活公務員獎勵政策,黨中央、國務院對表現優秀的公務員和公務員集體及時給予獎勵,以“優者獎”催生更多干事創業的領跑者,既是對“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有力踐行,也是新時代黨內法規體系建設成果的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