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海霞
我記事時,三姨姥爺已經是一位白胡子老頭了。在外婆的親戚中,我和三姨姥爺最熟,每次父母吵架了,母親便領著我去他家搬救兵。
三姨姥爺問明情況,跟著母親便來了,進門就對父親一頓呵斥。父親好話說盡,才能把他哄走。三姨姥爺1.85米的高個子,聲如洪鐘,一瞪眼,目光都能冒出火來。他年輕時曾在國民黨部隊里當過營長,因為看不慣團長的官僚作風,便“因病”脫了軍裝,返鄉務農了。
三姨姥爺走南闖北,見過世面,又是個熱心腸,愛管閑事。母親說,外公常年在外教書,家里遇到難事了,外婆就去找三姨姥爺商量。
三姨姥爺不僅愛管閑事,還愛當月老。親戚家的、朋友家的、鄰居家的,他說的媒多了去了。外婆姊妹家的孩子,個個都是他做的媒。
外婆說:“饞女人愛趕集,饞漢子愛說媒,但你三姨姥爺一點也不饞。他說媒從來不在人家家里吃飯,說成了,也不收人家的禮。”
“倔驢!”三姨姥常這樣數落三姨姥爺,“老頭子就是有官癮,想說媒說上一個營,他還當他的營長。”
我們這里有個鄉俗,結婚后若夫妻雙方吵架鬧矛盾,愛找媒人評理去。三姨姥爺隔三岔五便在家里“開庭”,給他們“斷案”。都說“清官難斷家務事”,但三姨姥爺卻斷得清,對就是對,錯就是錯,該說說,該批批,從不講情面,也不和稀泥。大家都怕他,挨批挨訓也不敢吭聲。
蘭表姨也是姨姥爺做的媒。剛結婚時,蘭表姨和表姨父門當戶對,但后來表姨父考上了大學,畢業后分配到區委機關上班了。他便看不上蘭表姨了,要和她離婚。
蘭表姨找到三姨姥爺。三姨姥爺這次沒親自出馬,而是讓她領著孩子去表姨父的宿舍住,還囑咐她別和表姨父吵。蘭表姨聽了點撥,每天接送表姨父上下班,時不時做點好吃的給他和同事送去,順便幫忙打掃一下辦公室衛生。
一個月后,蘭表姨回來告訴三姨姥爺,表姨父的同事領導都夸她人好,輿論全偏向了她,表姨父想當陳世美,便無法在單位混,只好打消了離婚的念頭。大家都稱贊三姨姥爺,不愧是營長,有勇有謀。
我發現,外婆家的親戚和三姨姥爺一家特別親,甚至和云表姨也特別親。其實云表姨并不是三姨姥爺的親生女兒,她是抱養的,但她和表姊妹們相處得非常好,比有些親姊妹還親。
母親說,這都是因為三姨姥爺愛管閑事,愛當媒人。不管是過不去的坎兒,還是家務瑣事,大家都喜歡去找三姨姥爺解決。去他家次數多了,大家自然和云表姨親近了。
如今,我也是一個有閱歷的中年人了,回望記憶里的白胡子三姨姥爺,越來越能理解他了。曾指揮過幾百號士兵的他“解甲歸田”后,面對家里人丁稀少的情況,心中難免孤獨和惆悵。他愛管閑事,愛說媒,這為他拓寬了人脈,也加深了他和親戚之間的感情,提高了他的威信。雖然他只有云表姨一個養女,但他家里卻人來人往,比兒孫滿堂的人家還熱鬧。
熱心腸,永遠是一個家庭最好的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