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樂樂
(嵩縣食品藥品檢驗所,河南洛陽 471400)
充分提高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質量能為人們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提供保障,通過合理利用快速檢測技術對食品安全進行全面檢測是保障管理工作有效性的關鍵。隨著科技的進步和從業者對經濟效益的追求,越來越多的食品中可能含有對人體有害的添加劑,進而對人們的身體健康造成威脅。因此,充分發揮快速檢測技術的作用,根據食品安全標準合理使用快速檢測技術對于保障食品安全至關重要。
快速檢測技術是指能在短時間內完成食品檢測,進而得出準確檢測結果的技術手段。快速檢測技術需借助理化檢驗手段支持,才能在更短的時間內得到更精確的檢測效果,在應用快速檢測技術的過程中,通常從開始檢測到得出結果至多耗費2 h。對于微生物方面的食品檢測,在快速檢測技術的支持作用下,整體檢測時間能縮短60%左右,即30 min 就能得到檢測結果[1]。因此,相較傳統的食品檢測手段,快速檢測技術可為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提供更精確的結果,同時能在很大程度上縮短食品檢測的時間,有助于將有效的實踐應用到監管工作中。
從食品快速檢測技術的內容來看,該技術的應用主要涉及實驗室快速檢驗和現場快速檢驗兩個主要方向。其中,實驗室快速檢驗主要是指通過利用試劑、先進工具以及現代化手段對食品進行檢測,并在2 h 內得到檢測結果;現場快速檢驗則需借助食品檢測現場能利用的基礎條件,在30 min 內得出食品安全檢測結果。因此,快速檢測技術的特點主要有操作簡單、準備工作簡潔、技術應用條件要求較低、檢測速度快以及檢測復雜性低[2]。
在食品安全監督管理中,合理利用快速檢測技術,能有效提升整體工作效率,同時也可以全面彌補檢驗檢測過程中存在的不足,有助于充分維護大型活動食品的安全性。快速檢測技術的應用,降低了食品安全監督管理的整體成本,同時使用該技術的條件要求較低,在技術操作過程中無需使用復雜的儀器設備,檢測過程方便快捷,提高了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的整體效率[3]。快速檢測技術的準確性和高效性能推進全流程食品檢驗發展,對于監測管理過程中的成品和半成品檢測工作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相關檢測工作中的安全隱患將在技術支持下得以及時處理。
免疫檢測技術主要是根據抗體和抗原之間的特異性組合特質對食品進行檢驗,由于抗體和抗原之間的聯系方式具有較強的特異性,在對食品安全進行檢驗時引入免疫放大法,對食品中所含的細菌進行檢測,檢測效果較好[4]。從免疫檢測的子技術種類上來看,放射免疫、酶聯免疫、化學發光和納米磁微粒發光等技術手段都能應用于食品安全檢測工作中。根據食品實際情況選擇恰當的免疫檢測子技術進行操作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充分發揮免疫檢測技術的優勢作用,也能使檢測過程中的分離操作環節得到簡化,食品安全檢測技術應用效果會得到全面提升。
結合以往的納米檢測技術使用經驗來看,傳統食品檢驗過程中的納米檢測技術應用方式主要依據固向酶標板,但通過實際操作可知在將固相酶標板作為載體進行實驗時易出現接觸面積不夠、抗體掉落以及檢測反應速率慢等情況。基于此,檢測人員對傳統納米檢測技術進行優化調整,針對實際技術問題進行研究,使用磁性納米材料代替傳統的固相酶標板作為實驗載體,同時利用酶聯免疫吸附顯色體系和磁分離技術使用優勢對納米檢測技術進行創新優化,以此有效改進該技術的應用效果,為提高食品安全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和有效性提供技術支持。
拉曼光譜本質上屬于散射光譜的一類,拉曼光譜通過光散射可呈現出彈性散射或非彈性散射,由此形成拉曼效應。合理的技術操作能充分發揮拉曼光譜法的長處,使食品生產加工和安全監督管理過程中的檢測工作更順利地開展,能有效避免其他外部因素對檢測結果的影響[5]。此外,應用拉曼光譜法推進食品安全檢測技術應用,可以結合物質結構進行分析,并以此為切入點對食品中的物質含量進行精準檢測。就目前的行業具體檢測技術應用情況來看,拉曼光譜法在不同行業中的普及率較高,但由于該檢測方式的應用成本相對較高,在食品安全監管行業的應用限制較大。
化學比色法需利用各類化學試劑或試紙對食品樣本進行處理,通過觀察化學反應對食品質量進行檢驗。在操作過程中,相關人員需按照規范對食品樣本和試劑進行融合,在發生化學反應后,根據標準比色卡對樣品所呈現的狀態進行定性或定量分析,以此對食品安全性加以判斷。生物化學試劑本身包含一定量的顯色物質,因此對于食品樣本檢測應盡量采取紙片接種方式加以檢驗,避免生物化學試劑本身含有的顯色物質對檢驗結果造成影響。現階段,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化學比色法的科學性也越來越強,在整體的進步推進作用下,化學試劑、試紙等的檢測精度相對更強。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食品安全愈發受到人們重視,食品行業本身發展勢頭也十分迅猛,在此條件下人們的飲食結構也越發多元化,食品安全問題也在發展過程中逐漸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因此,加大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力度,利用快速檢測技術提高食品安全監管整體效率至關重要。在推進快速檢測技術應用發展過程中,加強食品安全日常監管執行力度十分必要,由于快速檢測技術需立足于日常監督管理工作,才能充分落實,相關單位需在工作中對日常監督管理操作進行全面規劃改進,通過充分發揮技術手段的作用,提高檢測工作效率,同時要改進監督管理工作的執行情況,通過建立良好的日常監管體系為技術應用、落實提供堅實的基礎,進而全面減少食品安全漏洞,為人們的食品安全和身體健康提供保障。
食品安全直接影響人們的生命健康安全,設置合理的食品安全認證條件確保檢測技術應用效率和安全監督管理有效性是必要的工作內容。要想確保食品質量安全,應充分完善食品安全認證工作并提高相關工作效率。在推進食品安全認證工作效率提升的過程中,從業人員應根據食品生產安全性保證相關規范要求對安全認證工作進行優化調整,同時根據具體的食品種類,對安全認證相關標準進行設計調整。由于安全認證工作涉及取樣環節,在實際工作中還應全面完善取樣方式,選擇科學的手段進行取樣檢測。同時,由于ATP 熒光檢測技術在近些年得到了較廣泛的應用,在食品安全認證過程中可以適當引入ATP 熒光檢測技術,以提高安全認證可靠性。
應急檢測在食品安全監督管理中占據著比較重要的地位,在以往的快速檢測技術應用過程中若將該技術應用到高危食品安全檢測環節中,能使其發揮出一定的檢驗優勢。鑒于當下的食品行業發展情況,通過完善應急檢測中快速檢測技術的應用,可從根源上消除或規避食品安全隱患,有助于進一步推動食品公共衛生安全的維護和發展。結合實際應急檢測工作要點進行技術分析可知,引入快速檢測技術后,應急檢測中的中毒因子判斷準確性會大幅提升,檢測技術的應用能為誤食危險食品而出現中毒癥狀的人員搶救工作提供強大的助力,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食品中毒救助成功概率。在食品應急檢測工作中充分落實快速檢測技術應用對于保障人們的生命安全、提高食品監督管理有效性有著積極作用。
食品安全監測管理中的快速檢測技術本身具有較強的準確性,同時其應用要求和基礎條件門檻相對較低,但工作人員在檢測過程中仍需充分注重食品檢測的嚴謹性,尤其是在食品農藥殘留方面的檢測技術應用,充分保障檢測技術應用的嚴謹性。在實際的食品農藥殘留檢測工作中,技術人員應利用溶液測試和生化檢測等不同的檢測方式,推動快速檢測技術落實,盡可能全面及時地檢測食品中的農藥殘留情況,切斷農藥殘留超標食品流入市場的途徑,保障人們的食品安全和生命健康。
綜上所述,在新時代下推進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發展需借助快速檢測技術力量,以合理的快速檢測技術應用為基礎,為食品安全監督管理提供保障。在實際的快速檢測技術應用過程中,從業人員需根據技術特點和內涵進行應用規劃,通過充分了解技術使用的內在價值推進技術發揮優勢作用促進食品安全監管發展。工作人員需充分了解具體的檢測技術類型,結合實際工作情況合理選擇恰當的技術開展檢測工作,并在工作中通過加強監管力度、提高認證效率、促進技術落實和注重檢測嚴謹性等方面高效開展工作,為食品安全監督管理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