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麗麗
(濰坊市技師學院,山東濰坊 261000)
現如今,在科學技術水平不斷發展的前提下,越來越多的人受到了食品安全問題的困擾,“毒奶粉”“毒膠囊”成為了人們的心病,問題食品的出現不僅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對于受害群體的心靈也造成了難以磨滅的傷害。食品安全已成為當前社會發展的一項重要課題,國家要制定高標準的食品安全追溯體系,加強對食品安全的宣傳和把控,把計算機技術運用到食品安全的追溯系統中,加強對食品安全的監測,以更快的速度收集并處理信息。
近幾年,盡管新聞報道中涉及的食品安全問題有所下降,但公眾對食品安全的關注度依然很高。在此背景下,各地政府都對當地食品工業的生產和運營狀況進行了深入調研,并提出了建立食品安全追溯制度的對策。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許多地方都在努力建立食品安全追溯平臺,這項工作在取得成果的同時,也遇到了一些新的問題。
由于我國食品領域生產及銷售的規范化管理比較困難,在建立食品安全追溯系統時,會出現參數偏低的情況。在實際工作中,想要確保食品安全的可追溯性發展,相關部門要制定統一的標準并設定相應的參數,食品的生產制作包括原材料存儲、食品生產、包裝以及后期銷售等環節,整個工作流程較為復雜,需要對其中所涉及的各項內容數據進行精準管理。在食品生產銷售的各個流程中,不管哪個節點出現問題都會影響食品安全追溯體系的有序運行,從而導致數據鏈的破壞。尤其是在一些小型食品加工企業中,質量追溯管理體系涉及的各項參數并沒有統一的標準,很難全面記錄食品企業的生產和流通狀況,很有可能造成食品安全問題的發生。
根據近年來全國各地的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現狀,各地紛紛建立了基于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手段的食品質量溯源平臺,通過智能網絡技術和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從源頭上解決食品安全問題。另外,在一些發展較為成熟的地區,還將條碼參數技術、激光掃描技術、網絡數據庫等技術引入食品質量管理工作中,基本上可以做到用戶和節點之間的雙向追蹤。但總體而言還存在以下幾方面問題:①能夠建立統一標準的食品安全數據庫和智能分析體系的城市并不多見;②檢測技術、數據分析等技術還不夠完善。因此,相關食品安全監管機構必須在建立食品安全追溯系統的過程中加大成本投入,加快相關體系的建立,以確保食品質量安全。
部分小型食品生產加工企業想要獲取支撐食品質量追溯體系的數據存在一定困難,主要原因是這些企業并沒有足夠的實力建立專業的食品檢測實驗室和數據記錄平臺,專業的檢測和數據分析人員也較為緊缺。因此在某個階段內,食品安全監管機構難以獲取全部的食品生產企業的來源信息,影響食品安全追溯系統的完整性。
在我國食品安全追溯體系的構建和完善過程中,用戶數據不足會對該項工作的開展起阻礙作用,因此在推進食品安全追溯體系的構建過程中,要以企業之間的密切配合為根本。另外,企業構建食品安全追溯系統需要以更為嚴密的技術和理論支撐為主,加強對數據真實性的探索,提升消費者對數據的信任度。目前各政府部門和食品安全監管機構還沒有出臺相應的激勵措施以及扶持政策,所有的成本均由食品公司來承擔,需要企業投入更多的資金,因此,能夠應用食品安全追溯體系的企業用戶并不多。
在食品安全管理方面,相關部門要以發現食品中的有毒、有害成分為目標,保證食品安全。在此背景下,計算機技術的應用將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各國信息化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別,美國和日本等發達國家的信息化管理都比較成熟,如果能夠將其引入國內,將會對我國的信息化建設起很大的促進作用。目前,計算機技術在我國食品安全追溯體系建設中的應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①以HACCP 原理為基礎的計算機信息技術應用。HACCP 是一種經濟、高效的管理系統,其通過制造過程中的各個環節來實現對生產流程的控制。基于HACCP 的計算機信息技術,在實際應用中主要分為規劃和實施兩種,利用這兩種軟件對食品制作操作流程進行優化,能夠及時修改存在的問題。基于HACCP 原理結合計算機技術能夠有效處理食品生產過程中存在的質量問題。②以計算機技術為支撐的視覺技術在食品質量檢測中的應用。該技術通過攝像機來完成對食品信息的處理。簡單地說,電腦視覺是將攝像頭當成人類的眼睛,將軟件當成人類的大腦,再利用電腦的視覺與處理軟件對物體進行識別。同時,利用電腦視覺技術可以有效降低人工勞動強度,降低企業的勞動強度,提高企業整體管理效率[1]。
近年來,我國政府十分重視食品安全追溯制度建設,倡導食品生產企業利用信息化手段收集、保存生產經營信息,保證產品質量的可追溯性。為此,有關部門要制訂相應的制度,以保證食品在生產、銷售過程中的質量以及相關安全信息能夠得到有效追溯,實現對整個食品安全鏈條的監控,從根本上杜絕食品安全問題的發生。因此,相關政府部門和食品安全監管部門要明確自身的監管責任,聯合執法部門保障食品質量安全。
在構建以計算機技術為依托的食品安全追溯體系的過程中,要以食品企業的標準參數為參考,提高技術標準,確保各生產部門能夠按照食品安全的生產要求進行質量控制。食品安全監管機構要詳盡掌握食品來源、存儲、生產和銷售的各項信息,強化對食品經營企業的監管,保證企業方面可以全面記錄食品原料、生產存儲和運輸銷售過程中的各項參數,防止出現食品問題無法溯源[2]。
計算機技術的發展為食品安全追溯系統的建設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時也為各地食品安全問題的預防提供了技術支持。因此,各地食品安全監管部門要以提高公眾的關注度為入手點,主動承擔起監督責任,確保安全追溯體系設計的科學性和合理性。①構建食品安全追溯體系是一項長遠且系統的工程,涉及食品生產企業和管理部門,食品監管機構要結合實際生產特點設置食品信息的采集點、采集頻率,以優化體系為目標強化信息的采集和建設。②要充分利用第三方檢測和科研機構的力量,提升食品企業的監測技術質量,同時解決食品企業人才建設和設施組織方面存在的不足。③食品安全監管部門要依照地方特點,制定標準統一的食品安全數據庫,并將其作為食品安全追溯系統的基礎,完善并優化對食品生產銷售流程的管理,及時排除食品安全隱患[3]。
構建并完善地方食品安全追溯體系最關鍵的一點是需要地方政府職能部門嚴格遵照法律及政策規定開展相關工作。①地方政府要引導本地的食品生產經營企業主動記錄食品生產信息,要以促進食品安全追溯體系的構建為企業發展職責,在生產工作中不斷充實用戶數據完善體系建設。②要以網絡平臺的發展為介質,強化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對質量的把控職責,實現食品管理質量的優化和發展[4]。此外,食品生產企業作為整個追溯體系的主要角色,也要明確自身的主體責任,并在企業內部建立明確的責任制度,以確保食品質量安全。
相關政府部門要引導食品企業形成構建食品安全追溯體系的主動性,通過適當的鼓勵組織其參與到工作建設中,同時應協調其他部門聯合解決部分食品企業設備不足的情況,通過長遠地規劃來組織資金投入到信息化食品追溯平臺以及實驗室的建設中,著力培養并組建人才隊伍,實現對食品源端數據的精準采集。此外,對抱著僥幸心理、不積極配合食品安全追溯體系建設的食品經營企業,也要采取新聞曝光等方式予以嚴厲打擊[5]。
將計算機技術引入食品安全追溯系統中可以極大地加快該系統的構建速度。在新的經濟發展階段,政府部門及其相關職能部門要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平臺、信息技術、網絡技術等優勢,通過政策引導各食品公司參與到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建設中,從而實現對食品安全的全方位的追蹤管理,以確保食品質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