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柳娟
(廣東省輕工業技師學院,廣東廣州 511300)
隨著食品工業的快速發展,人們對于食品安全檢測技術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傳統的分析方法已經很難滿足當前食品安全檢測的要求。現代化的生物檢測技術由于特異性強、靈敏度高、檢測快捷等特點在食品檢測行業中快速發展起來。當前我國食品安全管理體系不夠完善,檢測技術不夠科學、先進,因此提高食品檢測人員的專業水平,加強食品安全檢測力度可在一定程度上減少食品安全問題的發生。
生物技術在食品領域中的應用已有幾百年的歷史,從當初的醬油、面包生產已經延續到食品領域的多個方面,并且得到了全面的發展和完善。生物技術是一門新興的、綜合性的學科,也是現代工程技術以及生物科技的產物。現代生物技術中綜合了多方面的學科如分子學、生物學、免疫學、無機化學以及信息學等,可用于研究生命活動規律。將生物技術合理、科學地運用到食品安全檢測領域中,能大大提升食品安全性能,為人們提供更加優質的食品服務,保證食品的整體質量[1]。
在食品檢測中可以選擇的現代生物檢測技術越來越多。生物傳感技術的檢測是建立在生物獨特性的基礎上,將信息輸入到傳感器中進行有效識別,再針對輸入的信息進行相應的分析以及識別,最終轉化成有效的數據鏈,通過這種方式能夠方便、快捷地檢測出食品安全問題。生物傳感器技術被廣泛應用于食品安全檢測中,具有檢測速度快、檢測操作便捷的特點,能夠提高食品檢測效率,節省食品檢測時間[2]。
在食品的質量安全檢測中,ELISA 檢測技術是目前最為成熟和廣泛應用的檢測手段。ELISA 技術主要結合免疫學以及酶學,對食品中的微生物污染以及農藥殘留進行有效檢測,并且檢測的特異性非常強,能對食品樣品檢測過程中的有害成分進行有效識別。在實際檢測過程中具有操作簡單、檢測精度高的優勢,顯著提高了食品檢測的質量和效率,在食品安全檢測領域應用價值非常高[3]。
生物芯片技術在食品質量安全檢測領域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在傳統的基因檢測過程中,需要進行多次實驗并且實驗儀器的自動化程度較低,每次實驗后還會出現系統誤差問題。生物芯片技術能夠有效克服這一缺點,在眾多的基因檢測過程中,只需進行一次試驗就能完成檢驗,且這種技術的自動化程度較高,檢測數據準確、客觀。生物芯片技術能對待檢測基因的各項細胞的類型進行定位,最終得到判定結果。然而這項技術卻不能對所有待檢測的基因進行定位判斷,使用這項技術能將需要檢測的樣品放置于芯片上,結合生物分子的特異性親和反應,會與芯片上固定化的生活識別分子結合發生反應,最終實現對樣品的分析。當前,生物芯片技術在我國肉類食品獸藥殘留的檢測方面發揮著積極的作用,加強對轉基因食品的檢測工作,能有效保障食品安全。通過運用生物檢測技術對轉基因食品進行有效的檢測,包括食品中的酸檢測以及蛋白質的活性檢測,能夠有效保障食品安全。
在現代生物檢測技術中,PCR 技術是一項基礎檢測方法。該檢測技術的應用主要從遺傳學的角度出發,能更好地檢測食品的質量,為保證食品安全提供了基礎保證[4]。
在生物檢測過程中,免疫法是最常用的方式,并且具有較高的靈敏性和特異性,實踐操作簡便快捷,運用免疫法能夠對食品中的蛋白質進行檢測。例如,采取免疫方法或者標記探針法可更好地區別化學性質差異較小的食物[5]。
2.5.1 熒光抗體法
熒光抗體法是用熒光物標記抗體來檢測細胞或組織中相應抗原或抗體的技術。熒光物種類一般有異硫氰酸熒光素、羅丹明熒光素和二氯三嗪基氨基熒光素等。一般是將待測標本固定于玻片表面,滴加已知熒光抗體后再以緩沖液沖洗,干燥后于熒光顯微鏡下觀察陽性是可見帶熒光的抗原抗體復合物,陰性無熒光(因為帶熒光的抗體不能與抗原結合,被沖冼掉)。該技術具有操作簡單、特異性強、敏感性低等特點[6]。
2.5.2 放射免疫法
放射免疫法具有很高的靈敏度,但操作相對復雜,放射免疫法運用的是處于半衰期的同位素。放射免疫法是利用同位素標記的與未標記的抗原,同抗體發生競爭性抑制反應的方法,研究機體對抗原物質反應的發生、發展和轉化規律[7]。
2.5.3 酶聯免疫吸附法
酶聯免疫吸附法具有操作方便、靈敏以及判斷準確的特點。酶標抗體法,又名酶聯免疫吸附法,是利用酶標記抗原或抗體以檢測相應抗原或抗體的一種免疫學標記技術。其基本原理是使抗原或抗體結合到某種固相載體表面,并保持其免疫活性,而相對應的抗體或抗原與某種酶連接成酶標抗體或抗原,酶標抗體或抗原既保留了免疫活性,可以與固相載體表面的抗原或抗體結合,又保留了酶活性,能夠以酶為檢測信號,加入酶反應后,底物被酶催化為有色產物,產物的量與受檢抗體或抗原的量成比例,故可根據顏色深淺來定性或定量分析。酶聯免疫吸附法能夠檢測食品中的毒素以及營養素[8]。
2.5.4 凝集反應法
凝集反應法是建立在食物自身的電解質基礎上。凝集反應是一種血清學反應。顆粒性抗原(完整的病原微生物或紅細胞等)與相應抗體結合,在有電解質存在的條件下,經過一定時間,出現肉眼可見的凝集小塊。參與凝集反應的抗原稱為凝集原,抗體稱為凝集素,其被廣泛運用于病毒和細菌的檢測和分類[9]。
2.5.5 沉淀反應法
沉淀反應法是目前使用最頻繁的方法,其原理是指可溶性抗原與相應抗體在有電解質存在的情況下,按適當比例所形成的可見沉淀物現象。據此現象設計的沉淀實驗主要包括絮狀沉淀實驗、環狀沉淀實驗和凝膠內的沉淀實驗[10]。
現代生物技術在食品檢測過程中的應用更加廣泛,能更好地保證食品的食用價值,快速檢測出食品中的各項微生物指標、種類和數量,大大提高了食品檢查效率,確保了食品的食用安全性[11-15]。
隨著我國現代生物檢測技術的快速發展,在食品安全以及質量安全檢測過程中,需按照檢測的具體要求合理利用各項檢測技術,進而提升檢測的高效性,在最短時間內完成食品相關的檢測任務,這也是保障生物檢測技術高效化的顯著表現。
在食品檢測過程中運用現代生物技術,要充分考慮技術的多樣化特點,才能有效保障食品檢測結果的準確性。隨著我國工業化程度的加快,工業生產所帶來的環境問題以及食品受到的污染情況越來越嚴重,采用單一化的檢測技術已不能滿足當下食品檢測工作的需求。因此,要采用多樣化的生物檢測技術,才能有效地保證檢測結果的準確性,進而從根本上保障食品質量的安全。
在食品檢測過程中,對于現代生物技術的靈敏性的要求比較嚴格。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現代生物技術使得各個領域的工作效率得以提升,同時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食品檢測領域中,生物技術的運用是提高食品檢測質量的基礎,技術應用的靈敏性應得到提升。
綜上所述,食品安全問題的頻發使人們越來越重視食品安全問題?,F代生物技術能夠提高食品的檢測效率。從現實角度出發,市場中的食品種類繁多,保證食品安全和質量成為當前食品行業所要考慮的重點問題。只有加強現代生物檢測技術的研發和完善,才能從根本上提升我國對食品安全和質量檢測工作的建設,從而為當前的食品研究提供更多可參考的意見?,F代生物檢測技術不僅檢測速度快,同時操作更便捷,具有廣闊的應用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