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彥斌
(北大荒完達山乳業股份有限公司九三分公司,黑龍江黑河 161441)
信息爆炸的出現是大數據深度發展的必然結果。食品生產和管理須向數字化、多樣化和多元化轉變。傳統的食品供應鏈影響了溝通的及時性和準確性,并導致信息堵塞。此外,交易透明度較低無法滿足客戶的實際需求,對他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來,食品安全問題時有發生,已導致消費者和生產者之間產生信任危機。
區塊鏈的狹義形式通常是數據結構鏈,按時間順序將數據塊組合成順序連接,使用加密技術執行,確保分布式賬本不可偽造和篡改。而區塊鏈技術使用區塊鏈數據結構生成存儲數據,分布式節點共識算法用于生成和跟蹤數據,使用密碼、數據傳輸和訪問安全使用自動化腳本代碼由智能合約組成。通俗來講,區塊鏈是由程序設計者形成的網絡環境。為確保交易的公開和透明,參與方的行為是相互了解的。這是一個由遵守交易規則的人員共同記錄聯系人詳細信息的過程[1]。
去中心化是指區塊鏈使用分布式計算和存儲的方式,與此同時依賴第三方中介和硬件設備。與中心化不同,節點不再需要依賴于中心,也不再需要中心。在整個區塊鏈網絡中運行的所有節點都有權記錄帳戶,這無疑會降低公司的成本,提高信息傳輸的效率,減少時間延遲,并且可以展開點對點的信息傳輸,從而增加用戶的經濟效益。
區塊鏈的算法規定其并非以個人身份進行尋址,而是以地址來尋址。節點之間的交換遵循許多固定的算法,使得數據的交互不受信任,因此交易雙方不必通過開放的身份相互信任,這有助于建立信任。區塊鏈參與者的信息匿名管理,因此可高度保護用戶的隱私。
區塊鏈是按時間順序排列的鏈,由一個記錄塊組成。鏈中每筆交易的品牌都有“時間”的印記,使每筆交易都具有可追溯性和完整性,進一步保證了數據的真實性[2]。
在公有鏈中,迄今為止所有歷史數據都存儲在區塊鏈中。除了加密交易各方的私人信息外,任何人都可以通過開放界面隨時查看區塊鏈歷史中存儲的數據。
智能合約也稱為區塊鏈自治。區塊鏈使用基于共識的規范和協議,允許系統中的所有節點在一個隱蔽的環境中自由、安全地交換數據,自動區別于執行合同條款和待履行義務的節點,并自動執行符合條款的相應合同事項,基于這種可信的純數據,區塊鏈可以自動執行一些預先確定的規則和條件,提高執行效率,減少不必要的資源浪費。例如,在淘寶購物中,一旦買家確認收貨,平臺將自動向賣家轉賬。
根據“區塊+鏈”唯一分類賬本,不可篡改性被理解為按時間順序在區塊中進行操作,導致數據更改為區塊,只能在“區塊”后重新生成,僅針對一個或多個客戶,數據更改不起作用。此外,區塊鏈采取了傳統意義上的會計處理,即對于錯誤的交易記錄,只能更正交易,包括在新的區塊中,不能廢棄原始交易,也不可以進行無痕跡化的更改。
建立基于區塊鏈的食品安全信息平臺,促進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和區塊鏈等技術在食品行業的應用,實施智能監管和動態跟蹤。在平臺內,針對不同的行業設置了相應的子模塊。物聯網和區塊鏈的結合為農牧業公司、制造業公司、供應鏈和消費者提供了可靠的數據來源。
從我國國情來看,食品安全監督執法部門的現狀是各自為政,發生食品安全問題時,難以確定存在問題的供應鏈環節。盡管大部制改革仍在進行中,但食品監管部門在一段時間內仍未建立信息共享調整的體系,食品安全信息采集和發布方也缺乏權威統一的平臺,行政機關在沒有完備信息的情況下,對食品安全問題的真正原因很難作出正確且高效的判斷[3]。
互聯網的發展,公眾在互聯網平臺上網的現狀,也助長了謠言的傳播。食品安全是網絡上重要的領域之一,如果政府不及時發布可靠的信息,消費者可能會依賴社會上的謠言。謠言在網絡上傳播,會破壞社會穩定,不斷變化的外部條件使民眾缺乏判斷能力,謠言擴散最終會損害企業的聲譽,使政府難以控制食品謠言并導致社會動蕩。防止食品謠言,縮小公民、企業和政府之間的信息差距,對于成功的食品管理至關重要。
目前,部分公司隱藏食品信息或選擇劣質配料,并將劣質補充劑作為高含量的成分,以降低成本,導致食品質量降低。部分執法人員為追求自身利益,貪圖利潤,幫助食品生產者生產劣質產品,無視對食品生產者的違法行為,隱瞞食品真實信息,對人體健康造成了危害。
食品是人類生存的物質基礎,安全放心的食品成為人們最普遍、最迫切的需求,因此須確保食品安全。鑒于食品安全領域日益嚴重的問題,迫切需要聯合力量,改善食品安全領域的治理,同時改善信息技術可以為改善食品監管提供強有力的基礎。加強食品安全治理不僅可有效提高食品安全水平,還可以拓寬行政研究領域,是推進國家治理和可管理性的有益嘗試。
區塊鏈技術可以顯著提高監管效率。監管機構可以隨時進行抽樣檢查,以了解產品的數據和來源,減少人力、物力投入,并降低監管成本。在發生安全事件時,主管可以快速、準確地訪問高度準確和有效的信息,并達到理想的監管效果[4]。
在區塊鏈技術的支持下,食品生產流通過程中的參與者可以確保上傳過程中產生的信息數據包括在數據庫中,并及時反饋商品的狀態,是提高供應鏈透明度和可追溯性水平的有效手段。由于食物鏈的復雜性和特殊性,傳統的跟蹤方法耗時長且易出現錯誤,不僅增加了工作人員的工作量,對他們的工作態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出于隱私原因,一些公司無法將其可追溯性數據庫應用于其他參與者,導致利益相關者之間缺乏溝通與合作,從而降低了產品的可追溯性。區塊鏈技術將存儲在區塊鏈網絡中鏈的所有環節的相關信息數字化,大大提高了可追溯性的及時性和準確性。
通過將區塊鏈技術應用于食品行業,消費者可通過掃描包裝上的二維碼了解產品生產流通的全過程,信息真實可靠,防止假冒偽劣產品造成的恐慌和食品安全問題造成的危害。這也加強了公司與消費者之間的聯系,增強了消費者對公司的信任,并確保消費者可以安全購買和食用食品。
隨著新技術和流程在食物鏈中的廣泛應用,區塊鏈技術開啟了食物鏈可追溯的新時代。政府有必要調查“區塊鏈+”在食品安全領域的使用情況,以確保和改善食品安全,有效追溯問題根源,并形成一種新型的“服務治理”關系。區塊鏈技術作為新興技術,存在法律、制度的空白,與現有的技術人員體系存在沖突,作為食品安全治理載體的區塊鏈技術在政府服務中進一步加強和細化規范,通過相關法律法規,提高政府使用和管理區塊鏈技術的能力,以安全有序地發展區塊鏈。
區塊鏈技術是一項新興技術,目前還沒有社會認可的標準,并且存在與現行立法沖突和法律漏洞的雙重問題,與傳統物權法中定義的實物與虛擬財產、數據信息等的內容存在差異,區塊鏈在某些條件下自動執行合約的內容,這可能與傳統合約法規中的一些要求相沖突?;诖藛栴},需要立法部門高度重視,制定高效可行的法律法規,切實保護系統參與者的合法權益,在上層建筑層面保護區塊鏈技術。
區塊鏈技術通過數據收集傳感器收集信息,但在通過掃描條形碼提供跟蹤數據時,已連接到區塊鏈網絡。因此,區塊鏈技術只能保證信息在數據上鏈之后保持不變,傳輸是開放和可信的,但無法確定是否有人為因素對原數據篡改[5]。
部分公司目前的供應鏈系統長期穩定,區塊鏈作為新興技術的應用是一大風險,其增加了現金流負擔,使得公司不愿意支付構建區塊鏈網絡以改變原有供應鏈模式或共享內部數據的成本。此外,引進設備最終將為消費者帶來部分成本,須同時評估消費者是否愿意支付額外費用。
當前區塊鏈技術仍處于早期發展階段,尚未成熟。盲目追隨、依賴、超越的潛在威脅可能會阻礙區塊鏈的發展。社會對區塊鏈技術的有限功能沒有明確的認識,區塊鏈技術不是萬能的,其具有場景局限性。
食品安全與社會的和平與穩定發展具有密切聯系。近年來,食品安全帶來了嚴重的信任危機和不必要的損失,區塊鏈技術的興起為食品安全管理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采用區塊鏈的食品供應鏈跟蹤系統目前正在不斷改善,但大部分研究仍停留在理論層面,今后仍有很長的路要走。而區塊鏈技術未來會成為新一輪技術變革和產業變革的動力,加速從“信息互聯網”向“價值互聯網”的大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