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啟鳳
(和縣市場監督檢驗所,安徽馬鞍山 238200)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越來越趨向于追求高品質生活。然而,在形勢大好的發展浪潮中隨之而來的是問題與矛盾的產生。食品安全問題不斷的轉型升級,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忽視的重大難題之一[1]。近年來,國家也推出相關政策,希望通過完善食品安全標準,不斷推陳出新,加強食品安全相關標準的應用力度,來解決食品安全質量問題,因此研究相關食品標準對食品安全生產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食品安全問題越來越常見,嚴重影響了人們的身體健康,人們對食品安全帶來的社會問題越來越重視,落實食品安全標準化管理迫在眉睫。食品安全與人們的身體健康及切身利益息息相關,而且決定了整個食品行業能否維持健康發展[2]。食品安全事件的頻繁發生,不僅會損壞相關企業、食品行業的公共信譽,還會對社會秩序造成一定影響,帶來更嚴重、更復雜的社會難題,甚至會嚴重損害相關政府部門的權威性與公信力,因此必須對食品安全標準化管理予以充分重視,盡可能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機制,從而保障食品安全管理的有效性。目前我國食品安全狀況并不樂觀,食品生產、加工、儲藏和運輸過程中,劇毒農藥、添加劑的濫用、誤用,微生物和各種病原體的污染,新技術、新工藝應用帶來的不良影響屢見不鮮。例如,市場上發現的在豆制品中加吊白塊、面粉加增白劑、在水果上噴施催熟劑等現象都會引發一系列食品安全問題。
標準化是指以實際問題或者潛藏問題為對象,提出一系列可反復使用的普遍性條款的過程,標準化的主要目的是保障某一區域的秩序處于最佳狀態[3]。無論食品加工環節還是食品流通環節,都需要科學、安全的標準提供保障與引導。食品安全標準化管理實質上就是一系列對食品各個環節操作行為的詳細規定,這些規定來自食品各個環節的質量安全衛生監督控制措施、管理理念以及相關科技。對保障食品質量安全而言,食品安全標準化是重要基礎,而食品安全標準化管理是有效措施。
食品安全直接關系到人們的生活及生命健康,關系到千家萬戶的幸福乃至社會的安定[4]。因此,相關部門要嚴格遵循食品安全標準,嚴格實行食品安全標準化管理,以保障食品安全。對食品生產企業而言,食品安全標準化管理不僅能夠保障食品質量安全,更是企業獲得長效發展的基礎和前提。在食品生產、加工、包裝、運輸及銷售環節,先進科技的應用已成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借助科學技術能夠實現食品安全管理的標準化和精細化。此外,各部門、單位之間的協作統一,對于保障食品安全管理的質量及成效至關重要,是貫徹落實食品安全標準化管理的重中之重。
嚴格依據相關標準實施食品管理工作,對提高食品企業的管理有效性很有幫助。對食品企業而言,食品安全管理無疑是賴以生存的基礎,企業如果想走上可持續發展道路,就需要以食品安全管理為切入點,進一步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生產管理體系,借助該體系來提高自身產品的安全性與健康性。因此,食品企業應當對食品生產環節進行強有力的管理,大力監管食品生產設備、食品生產人員以及食品生產現場的情況,編制并實施詳細、有效的食品安全生產管理規章,細化分配各部門及部門經理的工作職責,確保食品安全管理規章能夠切實執行,為食品安全管理提供標準。另外,食品安全標準化管理是確保食品質量的重要舉措,對食品企業這類肩負食品安全管理職責的主體而言,有著不可或缺的關鍵作用,因此企業有必要圍繞食品管理制定統一的標準體系,管理人員要嚴格遵循相關規范進行工作,保證食品管理質量符合安全標準。
為進一步確保食品質量以及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質量,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有必要對食品安全進行強有力的監督管理[5]。在我國市場經濟繁榮發展的當下,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持續上升,并提出越來越高的民生需求,特別是對食品安全十分重視。人們不但對食品口味極盡追求,而且期望更加精致美觀的食品。此外,在科技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大量新食品類型不斷涌現,進一步增加了相關部門監督管理工作的難度與復雜性。從實際情況來看,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暴露出檢測技術不夠先進、檢測效率不高、食品類型過于復雜等缺陷,對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構成阻礙。食品安全標準化管理既是確保食品質量以及食品安全管理質量的有效手段,也是提高食品監督管理效率的重要措施。目前,我國部分食品企業還暴露出缺乏生產加工標準、未有效管理生產加工環節等現象,對食品生產監管構成負面影響。此外,國內食品類型以及食品企業數量依然在穩步增長,確實很難完全按照統一標準進行生產。截至當前,國內食品行業仍未形成完善的食品安全生產標準,相關監管部門面臨著監管依據缺失的局面,對落實食品監管工作構成了一定阻礙。
出于保障食品安全的目的,無論是食品加工環節還是食品物流環節抑或其他環節,都需要保持全過程監督檢驗,而標準化正是確保食品檢驗結果可信度、真實性的基礎。無論食品檢驗的哪個環節違背標準,都會極大影響食品檢驗結果的可信度與真實性。
在一系列食品標準的制約下,食品企業各部門才會對食品質量安全予以高度關注,才能嚴格按照標準流程加工和生產食品。食品標準化管理不但有助于確保食品質量和安全,而且能夠提高食品的營養價值。
為了保障食品質量安全,有必要對食品生產加工的所有環節實施食品安全標準化管理,如原材料采購環節、食品物流運輸環節、食品包裝環節等。但很少有企業會嚴格管理原材料產地,實施統一標準化管理的企業更是少之又少;從食品加工生產方面來看,我國相關政府部門雖然提出了一系列食品衛生、食品工藝流程、食品加工場所等方面的標準規范,但仍然存在監督管理過于寬松、標準規范過于籠統等問題;從食品倉儲物流角度來看,目前我國還未形成完整、統一的食品倉儲、物流以及召回規范。總體來講,我國食品標準化體系有待進一步優化。
目前,我國還缺乏支撐食品安全標準化管理的法律規范。《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是相關部門推行食品安全標準化管理的法律基礎,但有關食品質量監管相關內容還有待補充。受法律制度滯后性的影響,相關部門在食品安全標準化管理方面表現得不夠嚴謹,并引發了一系列食品質量監管問題。
為妥善解決食品安全標準化管理面臨的各種問題,在把握國內發展現狀的基礎上,應學習引進歐美等國家的食品安全標準化管理經驗與方法,進一步完善我國現行的食品安全標準化管理體系。盡可能避免食品安全標準化管理暴露出的缺位問題,協調我國現行的食品安全管理標準,在此基礎上形成完善的食品安全管理機制。還應對食品安全標準化管理予以充分重視,借此編制并落實安全技術法律規范,為食品安全標準化管理工作提供充足依據。
以食品原材料為中心加強管理監督,這是食品安全標準化管理的首要步驟之一。以食品生產加工環節為目標,大力實施標準化管理。從食品加工生產環節來看,食品安全標準化管理具體來說就是統籌監管廠房車間、加工設備、操作人員以及工藝流程,對這一環節的食品安全標準化管理予以高度重視,培養相關人員的安全質量意識。進一步優化食品安全質量檢驗機制,增強相關人員食品質量安全檢驗能力,明確落實檢驗職責。
大力建設食品安全監督管理機構,不斷優化現行的食品安全風險防范機制、評估機制和應急管理制度,全方位增強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能力。在構建及完善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體系的過程中,有必要具體界定各部門的監管責任,督促有關部門明確自身職責,充分發揮食品質量安全檢驗作用。相關企業可投資創建標準化檢驗機構,加強檢驗室的綜合性、標準化食品檢驗能力,營造良好的食品檢驗環境,嚴格依據現行標準采購檢驗設備儀器,滿足對不同食品標準的檢驗需求,以食品標準及檢驗要求為依據,合理選擇檢驗手段及檢驗標準,在綜合考慮檢驗技術及標準要求的基礎上,編制完善合理的檢驗操作流程。
飲食是人類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食品安全對人們的身體健康至關重要,甚至會給社會秩序帶來一定程度的影響。妥善落實食品安全工作,將安全可靠的食品供應給社會大眾,是政府部門及食品行業不可推卸的責任,因此有必要對食品安全標準化管理予以充分重視,這對確保食品質量安全有著重要的作用。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標準化管理機制,對食品實施全過程標準化管理,包括加工環節、物流環節、銷售環節等,提高食品安全標準化管理水平,進而保障食品安全,是社會各界共同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