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玲霞
英語學習活動觀有三個基本特征。第一,學習活動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學習活動是課程內容與目標的紐帶,學習者學習和嘗試運用語言理解與表達,使得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不斷提升。第二,體現了英語課程的整合,使得學習者更加明了學習的過程與方法,以主題為中心,以具體的語篇為依托,活動內容充分體現綜合性、關聯性和實踐性等特點。第三,學習特點的認知和運用維度得以充分體現。而在當前的初中英語教學中,大部分語法課是以教師為中心,以教科書為導向的,忽視了對課堂活動整體的有效設計,這一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筆者以語法教學為例,淺談英語學習活動觀的實踐應用,從而促進初中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養成。
本節課學習內容是譯林版英語教材七年級下冊第五單元“語法:一般過去時”。
學校屬于城區一所普通初中,全班48人(男生22人,女生26人),英語能力中等偏弱,有過多次小組合作學習經歷,已與教師建立了和諧的師生關系。課前進行異質分組,6人一組。48名學生分為8組,指定能力較強的同學為組長,明確組長職責。
語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維品質、學習能力是初中英語核心素養的四個維度,基于此,本課學習目標可確立為以下四個目標:
1.語言能力目標:掌握一般過去時的含義,動詞變化方式,常用時間狀語。
2.文化品格目標:通過運用一般過去時描述兒時的夢想,回歸初心,成就夢想。
3.思維品質目標:能夠根據各種信息,進行整理歸納并總結動詞的變化規律,創造性地運用一般過去時來描述過去發生的動作或狀態。
4.學習能力目標:訓練歸納總結的學習能力和“模仿創造以及進行有效表達”的寫作學習策略。
(四)教學設計過程。
1.學習理解類活動。
(1)感知與注意活動。
學生在語法課堂構建新知識結構是從感知與注意活動開始的,其核心目的是激活自身的學習背景知識。
活動一:教師導入視頻“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提供“sample conversation”。
A: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B:I went to the museum.
A: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B:I went to the zoo.
組織學生組內討論此話題,刺激學生的認知圖式。安排各組發言者進行展示。學生通過構建對話,關注到動詞在過去時態中的變化,并初步理解一般過去時:We use the simple past tense to talk about things in the past.這包括過去的動作和過去的狀態。
設計意圖:教師圍繞主題創設情境,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鋪墊必要的語言和文化背景知識,拉近了英語語法與學生生活的距離,引出要理解的語法概念,即“一般過去時”。
(2)獲取和梳理活動。
活動二:以班級匯報的方式來探討動詞的變化形式。8組學生分別拿到5張單詞卡,教師引導學生在2分鐘內討論、歸納其變化規則。組長帶領組員大聲朗讀3遍以上,組員共同找出規則變化的單詞,排除不同項,每組由發言者在全班面前介紹規律。
設計意圖:師生互動是體現英語學習活動觀的重要方式,互動的形式也是多元的,包括個體、小群體,以及全班性的學生間、師生間的互動。根據課堂教學的實際需求,師生均可發起課堂的互動。本設計主要通過班級匯報這一形式,呈現小組互動的成果。
(3)概括學生討論的規律,進行點評并且進行準確描述和板書。
2.應用實踐類活動。
(1)描述和闡釋活動。
通過呈現一般過去時的時間狀語,為接下來的情境運用作鋪墊。
(2)內化和運用活動。
活動三:通過設計哆啦A夢的時光機情境“動詞穿越到過去如何變身?”,8組發言者搶答競賽,檢測其對規則動詞變化規律的運用。呈現句子,找出時間狀語,確定時態,通過句子層面的訓練進行語篇FunWorldMuseum和Millie andDaniel’sconversation的運用。從詞到句到語篇,不斷鞏固和運用新的知識,從而促進學生語言運用的自動化,這是學生將知識轉化為能力的重要階段。
設計意圖:皮亞杰的認知發展理論提到,為了增進學生的活動經驗,教師應該為他們提供在豐富的真實環境中發生的活動,讓學生自發地與環境進行相互作用,去自主地發現知識。英語學習活動觀倡導的英語學習是在活動開展中進行的,是初中英語課堂教與學的核心,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3.遷移創新類活動。
活動四:播放歌曲,同時呈現學生兒時的照片,引導學生使用如下開頭續寫:
When I was young,my dream was...
設計意圖: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語法知識來表達自己最初的夢想,是知識和技能進行有效內化的體現,能有效提升學習者的語言運用能力。該活動設計與課文語法知識點有關,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有關。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得到提升,從而進一步促進其認識和了解自我。
學習理解類活動、應用實踐類活動、遷移創新類活動是英語學習活動觀的三大活動類型,是教師開展學習活動的主要呈現形式與方式,體現了學習的進階性與螺旋式上升的特性。通過活動的開展,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獲得知識、提升思維品質,培育情感態度價值觀。英語學習活動的開展也呈現了學習者由淺入深、由低階到高階的認識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