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繼偉
(修武縣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中心 河南 焦作 454350)
隨著城鄉一體化進程加快,返鄉創業農民工已成為農村地區經濟建設的重要力量。近年來,在政策推動、鄉情感動和項目帶動下,越來越多農民工踏上了返鄉創業之路。返鄉農民工利用打工積累的資金、技術和經驗創辦企業,在縣域經濟發展、維護社會穩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1]。在創業過程中,返鄉農民工面臨著諸多依靠個人力量難以解決的困難。不及時解決這些困難,勢必帶來一系列消極影響。
修武縣位于河南省西北部、焦作市東部,北山南川,全縣轄5 鎮、3 鄉、1 個街道辦事處和1 個工貿區,共187 個行政村,總人口27.4 萬人。修武縣農村人口20.5 萬人,有勞動能力和就業意愿的勞動適齡人口8.98 萬人,其中,農村勞動力省內務工6.5 萬人、省外務工2.01 萬人。修武縣農民工返鄉創業人員0.47 萬人,創辦企業近300 家,帶動就業0.62 萬人。
從總體上看,目前修武縣農民工返鄉創業并未形成主流,仍處于起步階段。修武縣農民工以就業為主,返鄉創業尚未形成潮流。修武縣返鄉創業者年齡普遍在30 歲以上且大多已婚,以具有一定的文化素質和專業生產技能的人為主,創業領域多與打工經歷密切相關,呈現出明顯的產業轉移特征,主要涉及種植業、養殖業、農產品加工業以及二三產業。創業者創立的企業以個體和私營為主,企業規模不大,產品科技含量不高。
近年來,修武縣把促進農民工返鄉創業作為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之一,加強統籌謀劃,完善扶持政策,優化創業服務,加強創業保障,全面激發農民工返鄉創業熱情。目前,修武縣創業氛圍日漸濃厚,創業環境不斷改善,創業理念深入人心。
通過人社微信公眾號、修武縣就業創業網、公共就業服務機構窗口、現場招聘會等,多渠道、多途徑宣傳創業優惠政策,開展創業服務,進一步營造返鄉創業良好環境。2020 年以來,發布就業創業政策30 余次,舉辦各類招聘會20 余場次,接受群眾就業創業政策咨詢5 000 余人次,發放宣傳彩頁15 000 余份。
認真落實創業擔保貸款和開業補貼政策,著力解決返鄉創業人員資金短缺問題。2020 年,修武縣發放創業擔保貸款6 193 萬元,帶動就業1 477 人,其中,為返鄉農民工發放創業貸款451 筆5 792 萬元。修武縣對初始創業、取得工商稅務登記、有固定經營場所、穩定經營6 個月以上的返鄉農民工,落實一次性開業補貼政策,已累計為7 名返鄉農民工發放補貼資金共計3.5 萬元。
以提升創業者技能為切入點,全力推進創業培訓,提供創業輔導,切實提高返鄉創業成功率。2020 年,修武縣開展返鄉農民工創業培訓300 人次、返鄉農民工創業輔導270 人次、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3 003 人次、職業技能提升培訓1 197 人,涉及保育員、電子商務、維修電工、中式烹調等工種。
扎實開展返鄉創業示范項目推薦和評選活動,涌現出了龍昌機械、澧通管業、三羊木業、綠科家庭農場、喜爺食品等省、市創業示范項目,爭取省、市獎補資金共36 萬元。2020 年,積極協助2 家企業參加省、市農民工返鄉創業示范項目申報,推薦4 家企業參加河南省第四屆創新創業大賽,營造了大眾創業的良好氛圍。其中,修武縣因戀農業專業合作社獲得河南省級創業扶貧優秀項目三等獎榮譽稱號,并獲得2 萬元省級獎補資金。
以典型引路,引鳳還巢,動員和鼓勵更多在外務工農民工返鄉創業,引導和帶動更多群眾投身創業大潮。從小在農村家庭長大的李娟對玫瑰花情有獨鐘,為響應國家建設美麗鄉村、發展觀光農業、促進農產品深加工號召,她毅然放棄優越的工作環境和優厚的工資待遇,返鄉創業。2018 年3 月,李娟在七賢鎮成立了修武縣因戀農業專業合作社。目前,合作社已種植玫瑰80 hm2,開發出玫瑰花茶、玫瑰純露、玫瑰洗面奶等產品,形成集農業種植、觀光、生產、銷售為一體的農業綜合生產觀光園區,新增產值達2 億元以上,預計年銷售收入1.5 億元,帶動200 多人實現就業。2019—2020 年,修武縣因戀農業專業合作社先后榮獲焦作市十佳巧媳婦創業就業工程示范基地、焦作市鄉村旅游觀光示范園區等榮譽稱號。
加大勞動保障監察執法和懲戒力度,及時處理和糾正違法行為,為農民工返鄉創業提供法律咨詢和服務,做好農民工法律服務和法律援助工作。
目前,修武縣農民工返鄉創業尚處于自發、起步階段,創業難度大,持續發展不易,在創業過程中仍存在一些突出問題,需要引起高度重視。
雖然返鄉農民工大部分有創業意識,也通過外出務工掌握了一定的專業技能與打工經驗,但在員工管理、財務管理、市場營銷、工商稅務等方面欠缺專業知識,自主研發、技術創新意識不強,市場開拓能力差,短期行為較重,缺乏長遠眼光,很難駕馭市場,在創業道路上舉步維艱[2]。
返鄉創業者初期投資大多靠外出務工積累的資金,資金有限。同時,創業者缺乏統籌規劃,將資金一次性投入項目中,缺乏后續資金。目前,金融部門對貸款發放的要求很嚴,大多需要抵押擔保,而創業項目大多經營時間短、規模小、利潤不穩定,無法作為擔保。農民住宅無房產證,土地不能作為抵押,除了土地、住宅外,農民基本沒有其他財產作抵押。人社部門創業擔保貸款需有財政開支人員擔保。失信老賴“黑名單”制度實施后,很多國家公職人員存有顧慮,不愿做擔保人。部分創業者信用意識不強,個人征信存在不良記錄?;谶@些情況,返鄉農民工很少能達到信貸條件,創業資金融資渠道不暢。
返鄉農民工普遍缺乏專業技術、管理經驗和營銷知識。受資金、廠房等生產要素影響,大多數創業項目起點低、實力弱、科技含量低,產品品種單一、檔次低、同質化嚴重,發展后勁不足。
人才是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泉。當前,返鄉農民工所創企業大多分布在農村或鄉鎮。與大城市相比,這些地方工資待遇不高、生活條件艱苦、公共設施不完善。同時,創業企業經濟效益不穩定,缺乏員工激勵制度,外地人才不愿進來,本地人才不斷流出,導致企業發展難上加難。
利用微信公眾號、報紙、網絡、招聘會等渠道,加大創業政策宣傳力度,整合職能部門力量,加強干部隊伍建設,營造濃厚的農民工返鄉創業氛圍。組織創業成功人士現身說法,暢談創業經歷、體會和創業經驗,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用成功案例感召,進一步引導和推動返鄉農民工投身創業創新大潮。對安置勞動力就業較多、帶領群眾致富成效明顯、財稅貢獻大的返鄉農民工創業人員,給予表彰獎勵,激發他們的創業熱情,營造支持創業的濃厚輿論氛圍,帶動更多人投身創業。
建議財政及金融部門積極開發符合農村實際的金融產品,完善抵押擔保方式,擴大抵押擔保范圍,落實小額擔保貸款政策,加大對返鄉創業人員的資金支持。同時,充分利用財政資金,建立專門的創業扶持基金,在政策允許的范圍內,對返鄉創業農民工開辦的企業優先給予政策扶持和適度貼息。
出臺更加靈活的職業技術培訓政策,根據返鄉農民工的創業內容和接受能力制訂培訓方案,使廣大農民工隨到隨學、隨學隨會,提高創業者綜合技能。
建立農民工返鄉創業專業服務機構,通過“指導診室+企業+創業者+技術人才”的培訓模式,開發有針對性的培訓項目,為返鄉創業人員提供開業指導、項目推薦、問題診斷等創業輔導。
充分發揮人社、農業、教育、旅游等職能部門和培訓機構的作用,聘請有關專家、創業成功人士、創業導師等,舉辦多種形式的企業管理、人力資源管理、財務管理、市場營銷、工商稅務等培訓班或專題講座,培育本土人才。在穩定現有人才的同時,要高度重視人才引進工作。要樹立開放的人才觀,采取“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常住、但求常來”的策略,緩解創業企業面臨的人才短缺問題。針對某些缺口較大的人才,政府應制定幫扶機制,提供便利和保障,協助引進人才,例如解決職稱評審和子女就近入學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