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穎雯
國內外混合式教學自20世紀90年代末發展至今已歷經20余年的時間,在“互聯網+”時代,混合式教學作為一種有別于傳統課堂教學的新型教學模式,打破了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與學生的對立關系,更能夠關注學生個體的差異性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較大程度地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個性化需求。2019年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實施方案(2018—2022年)》,把“大力推進教育信息化”列為重點任務之一,并明確提出我國要“著力構建基于信息技術的新型教育教學模式、教育服務供給方式以及教育治理新模式。”[1]誠然,基于網絡信息化技術的混合式教學已成為我國未來教學改革的重要發展方向之一。
混合式教學是“基于移動通信設備、網絡學習環境與課堂討論相結合的教學情境”[2];是“以學生為中心”的具有高度參與性和個性化的學習體驗[2];是網絡教學與面授教學相結合的“線上”+“線下”教學模式。但需要注意的是,混合式教學不是單純地把面授課堂搬到網上,也不是“線上”與“線下”的簡單相加,而是從傳統課堂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被動學習”的模式向“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的模式轉變,多采用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為主要的教學形式。
超星學習通是一個以“一平三端”(即以云平臺為支撐,教室端、移動端和管理端高效互動)為技術框架,集MOOC及精品課程建設、教學互動、資源管理、教學成果展示、教學管理評估于一體的網絡教學平臺,具有如簽到、分組、搶答、投票問卷,隨機點名,討論詞云,遙控PPT上課,直播課堂,課堂報告,資源隨時查看等多種課堂教學功能。該平臺打破了傳統教學時間、空間的限制,不但能滿足學生課前、課后自學的需求,還能提供課前、課中、課后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功能,可作為教師開展混合式教學的有效輔助手段。
《汽車企業管理》是汽車專業的一門必修專業課程,主要涉及現代企業經營管理與企業文化建設、4S店組織機構及人力資源管理、整車銷售管理、配件供應管理、售后服務管理、信息反饋管理等內容,通過本課程的學習旨在讓學生掌握相應的管理基礎知識,并能運用企業管理理論和具體方法分析解決企業或自身所存在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綜合素質能力,具備汽車企業管理人員的基本素質,成為具有創造力、競爭力、能競爭、善開拓的綜合型人才,以適應未來工作崗位的需要。目前《汽車企業管理》的教學主要存在以下的問題:
該課程主要以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為主,學習過程也局限于課堂,即課堂以教師為中心,教師負責講授和灌輸知識,學生被動地學習和接收老師輸出的信息,師生之間缺乏良好互動。同時,受到課程安排、教學場地等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學習過程也局限于課堂之中。
該課程涉及到汽車企業管理的大量理論知識,各章節內容之間存在較強的聯系,部分學生由于基礎較差、缺乏企業管理的實際經驗,因此在周課時2節的有限課時內,無法完全掌握相關知識,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學生消極倦怠的情緒,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主動性。
該課程的課程考核以終結性評價為主,評價主體較為單一,教師在評價中起到主導的作用。其期末考核占總評成績的60%或以上,因此也造成了部分學生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敷衍應付,到了期末考試前“臨時抱佛腳”的現象。
綜上所述,實施《汽車企業管理》課程改革,采用混合式教學模式,通過引入網絡信息化手段,使“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優勢互補,激發學生主體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等能力,顯得尤為迫切和必要。
《汽車企業管理》課程的混合式教學設計,主要包括課前教學活動準備、課中教學活動組織、課后教學活動升華、課程評價四個環節,如圖1所示。現以該課程為例,具體闡述其混合式教學設計。

圖1 基于超星學習通的《汽車企業管理》課程混合式教學設計
1.教師方面。教師在混合式教學的課前環節需要完成大量工作,其中包括了課前的學情分析、課程資源建設以及任務的設計和發布、統計和分析學生的章節測試成績等。課前做好學情分析設計,是混合式教學設計的重要前提和基礎。教師在這一環節中,需要花費大量的精力對課程的需求、生源的特點、知識背景、“線上”與“線下”環境條件進行科學分析,以明確學習目標和“線上”與“線下”的學習內容;在上述學情分析的基礎上,教師應針對性地進行“線上”與“線下”課程資源建設,在超星學習通上傳課程的授課計劃、教學設計、課程說明書、學習任務單、課件、速課、知識點微課視頻、電子教材、閱讀材料、題庫、案例庫、小組協作學習等,為混合式教學的后續開展奠定基礎。
另一方面,教師在課前3~5天在超星學習通上發布課前的學習任務,任務的確定主要為該章節的重點、難點或者是具有開放性的主題討論題。需注意的是,課前學習內容主要起到預習和啟發的作用即可,不宜設計得太難,以免學生“知難而退”。另外,根據不同章節內容的特點,可采取主題討論、任務驅動法等多種形式,具體形式不限。例如在“4S店組織機構”章節中,可讓學生搜集各品牌4S店的組織機構圖,并回答“一家汽車4S店應基本配備多少個部門”;例如在“汽車整車銷售流程管理”章節中,要求學生在觀看了相關教學視頻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交流,每個小組經討論選取“汽車銷售標準流程”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并加以分析說明理由。
最后,教師還需要根據超星學習通上關于學生章節測試的統計和分析情況,了解學生對某特定知識點的掌握程度,以準備“線下”的課堂教學。
2.學生方面。根據不同章節內容的不同特點,學生在課前的線上學習形式主要有兩種方式,分別是“學生個人自主學習”“小組集體合作學習”。“學生個人自主學習”主要是指學生首先對老師提供的課件、視頻、學習材料等“線上”課程資源進行學習;“小組集體合作學習”主要是指學生在對“線上”課程資源學習的基礎上,通過分組、網上搜索資料、小組討論后,制作一個主題討論的PPT,以備在下一環節的“線下”課堂之中進行匯報。上述一系列的“線上”學習過程,如學生遇到問題,均可通過超星學習通的“討論區、私聊、群聊”等功能與班級的其他學生和老師進行互動交流。最后,為了檢驗學生的“線上”學習效果,建議在每個具體章節均設置一個章節測試,題目的設計“宜精不宜多”,旨在考察學生對重點、難點問題的掌握程度,題量一般控制在5—10題為宜。
在課中的教學活動組織環節中,即“線下”教學階段,應堅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思想,教師主要起到引導學生對知識的主動發現和探索,并最終實現對知識體系的自主構建。首先,教師可利用超星學習通的“簽到”功能對學生進行考勤,這一功能對于大班教學而言,能大大減少傳統點名考勤的時間,還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學生作假,對課程的出勤率的提高有一定的作用。然后,教師應根據學生“線上”學習的情況,有針對性地就章節中的重點、難點進行講授,在這一過程中可根據具體的情況適時采用超星學習通的“搶答、隨機選人、投票”等活動,使學生更好地聚焦到課程的某個環節當中,不但增強了師生之間的互動,也起到了活躍課堂氣氛的積極作用。其次,教師可組織學生分組對“線上”環節制作的主題PPT進行匯報,一方面可通過錄制視頻記錄學生的匯報過程并于課后上傳至超星學習通平臺供學生復習回顧;另一方面可通過超星學習通的“學生互評”功能對小組的主題PPT匯報進行考核評價。最后,可預留一定的時間為學生進行答疑和總結評價。在此環節,學生可把“線上”和“線下”學習時遇到的問題提出,由班級的其他學生或老師進行討論和答疑,除此之外,教師可根據學生“線上”和“線下”學習的情況進行總結、評價和反饋。
“線下”課程的結束并不意味著學習的終結,教師和學生的課后活動設計能使學生的知識和能力得到更好拓展和提高。對比傳統教學布置的課后作業,在超星學習通上發布課后作業將能使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學生也無需等到下一節課就能通過題目的答案解析及時了解自己的錯處。除此之外,基于超星學習通平臺上的課后主題討論、問卷調查、拓展材料的推送(諸如閱讀材料、實際案例、微課視頻)等均可作為課后教學活動升華的措施和手段。例如在“汽車銷售展廳管理”章節的課后拓展中,可設置“除了傳統的4S店展廳所包含的功能區外,你還能想到增加什么功能區呢?”;例如在“汽車售后服務流程管理”章節的課后拓展中,可設計一個具有開放性的問題供學生進行思考和投票“在汽車售后服務流程中,考慮到客戶滿意度的問題,在對車輛檢查完畢后告訴客戶預計交車時間時,告訴客戶的預計交車時間是早點好還是晚點好?”
混合式教學模式下的《汽車企業管理》課程的評價,主要以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相結合,評價的主體包括:教師評價、學生互評、平臺評價。同時,由于考慮到該課程的重要性和包含的理論知識較多,仍繼續采用線下的期末考試以考核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占總評成績的40%。而該課程的過程性評價主要分為“線上”和“線下”兩個方面,占總評成績的60%。“線上”評價主要包括學生對課程視頻的學習情況、章節測試的成績、主題討論的發表數、回復數、獲得的點贊數、課后作業的成績等。“線下”評價主要包括簽到情況、課堂互動情況、主題PPT匯報情況等。而上述的評價均可通過超星學習通平臺予以客觀、全面地記錄、統計和分析,幫助教師在學習過程的不同階段及時、直觀地了解到學生的學習效果。
《汽車企業管理》課程混合式教學在實踐過程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筆者在本校范圍內選取100人進行關于《汽車企業管理》課程混合式教學效果的問卷調查,發放問卷100份,收回問卷96份。調查內容包括:學生對混合式教學效果的滿意程度、學習積極性的提升、學習效率的提高、階段考核成績的提高、綜合素質和能力的提高等五個方面。每個方面設置了五個選項,分別為:A.完全贊同、B.基本贊同、C.一般、D.基本不贊同、E.完全不贊同。具體數據統計如圖2所示。

圖2 關于《汽車企業管理》課程混合式教學效果的調查情況
根據問卷調查情況的數據可知,87.5%的學生對混合式教學效果表示滿意,90%以上學生認為混合式教學對其學習積極性、學習效率、階段考核成績以及綜合素質有一定的提升作用。除此之外,相比起采用傳統教學模式的班級,實施混合式教學模式的班級在考勤率、完成作業數量、課堂參與程度、小組的主題PPT的質量和匯報效果方面,均有一定的優勢。
但是,在混合式教學模式實施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有待解決:部分學生對于傳統教學模式較為熟悉,依賴于教師的講授,自主學習能力有待提高;部分學生請別人幫忙觀看視頻或完成線上測試,教師對于線上學習情況較難監督,“線上”學習成績會有一定的偏差;部分學生利用課中需使用手機進行課堂互動的機會,進行一些與課堂無關的活動。
基于超星學習通的《汽車企業管理》課程混合式教學的實踐證明,通過“線上”與“線下”教學的有機結合,能起到兩者優勢互補的積極作用,學生不但能夠根據自身的條件和實際情況,獲得個性化學習的機會,還能通過教師精心設計的“線下”翻轉課堂獲得課堂互動的良好體驗。針對目前混合式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筆者將進行持續跟進、優化和完善,以探索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最優發展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