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鈺溪
巍巍武陵,三千奇峰,八百秀水。
黃石寨之雄偉,金鞭溪之清幽,袁家界之奇峻,天子山之野性,還有琵琶溪、楊家界等等,武陵源的奇山異水迷醉了全世界。
2022年,是武陵源風景名勝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30周年。為了守護這一方自然瑰寶,在過去的30年間,武陵源完成了從全面旅游開發到從嚴保護遺產的發展轉軌。
“太壯觀了!”一對來自河北的情侶望著陽光下鑲嵌著金邊的山林感嘆。“咔嚓”一聲,瑰麗風景與燦爛笑臉定格在了照片中。
沒有哪一個來武陵源的人不被這美景折服!張家界市武陵源區林業局副局長秦溢介紹,20世紀80年代,隱藏在崇山峻嶺中的武陵源初露光芒,不少人看中這里的奇秀風光來此發展旅游。
伴隨極速升溫的旅游開發而來的,是與日俱增的保護壓力。為了讓武陵源的美麗永續閃耀,當地采取各種措施保護景區生態環境和景觀原真性。
2001年,我國第一個保護世界自然遺產的地方性專門法規——《湖南省武陵源世界自然遺產保護條例》頒布實施,與《湖南省森林公園條例》一起為武陵源遺產地保護工作提供法律保障。
為守護古樸原貌,武陵源于1999年開始實施被稱為“世紀大拆遷”的景區建筑物拆遷工程,共計拆除建筑物23.3萬平方米。并在2018年啟動對整個核心景區內居民的搬遷工作,目前景區移民已遷至宋家邊、向家坪兩個安置區。
莽莽峰林,有的拔地而起,直指蒼穹;有的似鷹展翅,迎面而來,它們或雄渾高峻,或陡峭挺拔。張家界武陵源風景名勝區和國家森林公園管理局(以下簡稱張管局)資源保護科的李核隆道,“我們武陵源擁有世界罕見的石英砂巖峰林地貌,也被稱為張家界地貌。”為了不讓人為工程破壞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景區內嚴禁采砂取石、大興土木,并對景區內及其周邊的各種建筑工程進行嚴格管控。
“媽媽,快看那只小猴子,它從一顆樹飛到另外一棵樹上去了。”一個小男孩瞪大雙眼驚異道。不遠處的樹林間,只見幾棵大樹在“搖頭晃腦”,卻不見小猴的身影。仔細一瞧,原來它藏在密密的樹枝間,只留一雙圓溜溜的眼睛轉個不停。這是武陵源的山間精靈——獼猴。它們不怕人,甚至有時還會來一場“人猴大戰”,為了照顧這群不省事的“山大王”,張管局建立了一支專職隊伍,加強對獼猴的日常投喂和管護工作。
除了獼猴,武陵源景區有陸生脊椎動物156種,鳥類47種,獸類28種,其中屬國家保護的珍稀動物有12種。為了保護這些珍貴野生動物資源,武陵源依法嚴厲打擊偷捕偷獵等破壞資源行為,加強捕獵高峰期的監管,開展水生動物保護聯合執法大檢查和“清網”行動;禁開野味餐館,堅持“山上管死,山下嚴查”的原則,對市場、賓館、飯店等加強監督檢查,嚴厲查處經營野生動物的行為。
陡峭的山壁間,幾個穿著紅藍背心的人,手拿鐵鉗和袋子在“飛檐走壁”。由于武陵源景區屬山岳型景區,游道大多依山而建,丟棄在游道以外懸坎上的垃圾給保潔人員工作帶來極大的挑戰。李核隆說,“為了保護景區的環境,保潔員每天都會進行全天不間斷保潔,景區的垃圾做到了每日清運、深埋處理。”
此外,景區還開展了加強森林病蟲害預測預報和植物檢疫防治工作、加強污水處理日常監督和水質監測、建立健全森林防火制度和機制建設、進行松材線蟲病等森林病害的季節普查和枯死松木清理、防火隔離帶墾復等工作……“我們始終堅持‘科學規劃,統一管理,嚴格保護,永續利用’的方針,加強地質、生態、環境等方面的保護力度,保持世界遺產的完整性,推動旅游可持續性發展。”秦溢道。
時值暑假,游客無數,武陵源正盡情展現迷人風采以回饋這數十年如一日的守護。
根據《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自然遺產”是指:從審美或科學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由物質和生物結構或這類結構群組成的自然面貌;從科學或保護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地質和自然地理結構以及明確劃為受威脅的動物和植物生境區;從科學、保護或自然美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天然名勝或明確劃分的自然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