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興 楊善為
懷化市是全國九大生態良好區之一、湖南省的林業大市,生態是懷化最大的優勢,林業是懷化最翹的資源,綠色是懷化最優的品牌。2021年7月,懷化率先在全省推行了林長制,高要求構建了“四級書記”齊抓共管的組織推動體系,搭建了“一長三員”協同發力的資源管護長效機制,有力地助推了經濟社會發展,打造了綠色發展的懷化樣板。但懷化林業體制不順,機制不活的問題仍然存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突出,有資源無產業、大資源小產業的特征十分明顯,林業產品供給能力不足日益凸顯。國有林場作為森林資源儲備重要基地、生態文明建設重要載體,承擔了林業轉型發展、生態服務功能提升和生態產業發展諸多使命,起著引領示范、助推鄉村振興的作用。
目前懷化有國有林場21個,森林經營面積4.26萬公頃,活立木蓄積量310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90.7%。自2015年國有林場改革完成以來,懷化從根本上理順了國有林場“不工不農、不事不企、不管不問”的管理體制,林場社會地位空前提高,林場干部職工面貌明顯改善,同時社會各界對林場未來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破解林場發展困局,實現林場二次創業?懷化需要按照改革統攬、生態優先、產業做強、綠色惠民的發展思路,做足林場與全面推行林長制的結合文章,全面激活生態優勢,全力爭當全市林業生態建設的排頭兵、先行地,做到靠林吃飯,靠綠致富。
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引領。一是狠抓理論學習。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發展是解決林場當前困局的意識,組織林場干部職工深入研讀《關于全面推行林長制的意見》《關于進一步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意見》《關于深化生態保護補償制度改革的意見》《“十四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方案的通知》《關于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意見》等系列國家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文件,深刻領悟精神實質,汲取發展力量。二是凝聚發展共識。主動把林場工作融入到省委“三高四新”戰略、市委“三城一區”建設中整體謀劃推進,融入到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中思考,找準新時代林場發展的著力點和落腳點,做好鄉村振興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結合文章。全力營造爭先創優,你追我趕的良好氛圍,提振干部職工干事創業的精氣神,著力破除守攤意識、難作為意識、怕砸牌子意識,破解等靠要的思想。
深化改革激活林場活力。一是探索差異化績效管理。鼓勵國有林場建立職工績效考核結果與薪酬分配掛鉤制度,探索經營收入、社會服務收入在扣除成本和按規定提取各項資金后用于職工獎勵的措施,打破干與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壞都一樣的局面,合理配置林場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工勤人員比例,增加專業技術人員、一線職工比重,激發內生發展動力。二是探索林場發展新機制。建立林場聯村帶戶共建模式,當前懷化市國有林場森林資源集體林占比大,森林資源管理利用存在碎化、分散、低效的特點,場村矛盾較多。通過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探索建立“林場+村+農戶”利益共享機制,讓村增加集體收入、讓農戶得到增收渠道、讓林場森林資源管護提質增效。同時積極探索場場聯合發展機制,由市級統籌協調,采取“大場帶小場、強場扶弱場”的合作方式,加強林場之間的溝通協調,實現抱團發展,打造一批林場發展示范樣板。鼓勵實施職工家庭承包經營或職工聯合經營、股份經營、“公司+林場+職工”等經營模式,激發林場發展活力。
突出重點大力發展產業。圍繞全市油茶、林下經濟、木竹、森林旅游和康養、花卉苗木等五大產業提升行動,根據林場山地獨特的地形地貌,良好且多樣的區域性小氣候,大力發展林場特色產業。一是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懷化作為經濟發展落后地區,財政投入有限,上級支持力度不夠,林場發展極為困難。要堅定不移把招商引資作為“一把手”工程來抓,著力招引大項目、好項目,引導更多社會資本、金融資本支持林場發展,引進一批優質企業,做優做精特色優勢產品,打造一批區域品牌。二是加強綜合項目謀劃。堅持規劃引領,摸清林場家底、搞清林場資源狀況、查明發展弱項短板,積極對接省、市、縣發展規劃,全力打造林下經濟、森林研學、道地藥材、自然教育營地等一批重點項目,爭取納入省市縣發展的“大盤子”,擺脫“一木獨大”的經濟發展模式影響,逐步構建“多點支撐、多業并舉、多元驅動”的產業發展新格局。
立足職責狠抓資源管護。一是實行森林資源網格管理。建立網格化森林資源管理責任機制,認真落實林場“一長三員”責任清單,采取分片包干的形式,科學劃定全域覆蓋、管理規范的網格化管理體系,組建統一規范的綜合護林員隊伍和森林防滅火隊伍,發揮好網格防火、防盜、防病蟲、護林、護山、護動物等基礎性作用,最大限度保護森林資源。二是推動森林質量提升。主動對接碳交易規則和國家儲備林建設,大力實施國有林場森林質量精準提升工程,加強撫育間伐力度,推廣應用林業新技術、新品種,加大低效林改造,加快人工純林林分更新,著力改善林分生長環境,逐步推動彩化美化工作,逐步提高森林蓄積、增強森林生態功能和滿足人民對生態產品需求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