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理念下的一種重要學習方式,而展示交流又是小組合作學習的重要環節,有效的展示交流不僅可以使學生對沒有完全搞明白的問題獲得滿意的解答,而且使學生對所學內容的認識也能得到擴展和提升。同時,通過生生、師生之間相互啟發,實現了思維、智慧的交流碰撞,進而產生新的靈感。讓我們的數學課堂走向和諧、生動、高效,從而更具生命活力。那么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使小組合作學習的展示交流環節更有效呢?下面談談我們課題組教師研究出的幾點策略。
一、精心設計問題,明確合作要求
展示交流的效果和小組合作學習的問題及要求是分不開的。我們在設計小組合作學習問題時應抓住一節課的重、難點和易錯易混點等有探討價值的內容來進行設計,設計的問題要清晰明了可操作,具有探究性,有助于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同時還要讓學生明白合作學習的要求,學生才能真正地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如:在教學《分數的意義》時,我們這樣設計小組合作學習單:
自主學習單:
1.把下面圖片分一分、涂一涂,表示出每幅圖的
。
2.同桌兩人互相說一說你是如何表示每幅圖的
的?
3.小組討論:在表示每個
時,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4.小組討論:在表示每個
時,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這樣設計小組合作問題和要求,具體明確可操作,既有學生獨立思考,又有同桌、小組交流,為班級展示交流做好了鋪墊。
二、做好小組分工,加強組長培訓
做好小組分工。首先,可以采用同質分組、異質結對的原則進行在分組,盡量做到每個小組的水平相近;一般以4人為宜,一方面有利于在小組中呈現多樣化的解題方法,同時,也能在有限的時間內保證人人都參與交流;可以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能力水平、心理素質等,讓不同水平、不同特點的學生進行分組組合,讓每個小組都有好、中、差不同層次的學生。
加強組長培訓。小組長是課堂展示的靈魂人物。教師可以根據組內成員的學習,組織,表達等綜合能力,確定一名組長,選擇時機進行組長的培訓與指導,讓小組長在活動中,擔當起“小老師”的角色,能根據組員們的交流和學習情況合理分工,并組織好本組的展示交流。
三、建立融洽氛圍,交給表達方式
營造民主和諧氛圍,讓學生“敢”說。課堂上,教師放下了“師道尊嚴”的架子,成了孩子們學習活動的伙伴。當學生說錯或說的不好時,任何人不能嘲笑,只要說就表揚,就鼓勵。課堂上的提問面向全班學生,每節課爭取人人都有機會發言。
讓學生“會”說。要想讓他們會說,首先要教他們方法,一開始讓他們在交流時用上“我是這樣想的……我覺得……我認為……”,訓練回答問題的完整性,自己的想法表達完后問:“誰還有別的想法嗎?”“大家還有什么問題?”教師示范,教學生講思路,說方法。前期重點采用的是培養“小老師”的方法,再由“小老師”帶動全體。要想辦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搶著愿當小老師,我們采用小組捆綁加分評價的方法,每節課本組有一人“主動當小老師”,一組中每位同學都加5分,有2個人加10分……等,就這樣同學們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上課爭著講。后來課堂上匯報展示時,采用抽簽的方法,就這樣學生由原來的不敢講變成現在爭著講,課堂上學生敢于表達了、也敢于提問和質疑了,但是教師一定要保持清醒的思路,緊緊圍繞教學目標,注意引導“爭論”的方向。
四、展示中有效引領,全面關注
不斷巡視,及時提示和引導。在小組交流展示時,教師要啟發、引導每位學生積極參與。當學生在交流展示中出現問題看法上的分歧時,教師要給予適時的引導和點撥,從而更加好地完成交流展示任務。當學生疑惑時,教師要給予必要的講解和示范,從而讓交流展示朝正確的方向發展,保證交流展示的實效性。
注意調控,鼓勵傾聽和質疑。在小組交流展示時,可以先讓小組內成績、能力較差的同學先展示,教師要求各組成員認真傾聽,這既是讓每一個學生認真學習的基礎,也是對他人的尊重。積極鼓勵每個小組成員,當小組代表發言結束后,教師要問 “本組成員還有什么補充?”,如果本組成員沒有意見,再問其他小組“對他們的發言有什么看法 ?”,通過這樣有意識地提問,不僅給學生留出了充分思考的時間,同時也為問題探討的進一步深入創造了時機。鼓勵全班學生特別是優等生,大膽質疑,勇于發表不同意見或看法。
重點關注,抓兩頭放中間。小組交流展示中要對自卑的學生、內向的學生、消極的學生、缺乏動機的學生、愛炫耀的學生予以關注,加強監控和指導,給他們鼓勁加油,使他們在小組交流展示中積極地與同伴合作。
五、展示后積極評價,增強自信
及時小結。教師的小結可以使交流展示更具實效性,當學生的交流展示告一段落時,教師要站出來給予必要的小結,小結內容要緊扣展示的內容和形式,有較強的指導意義,從而達到言傳身教的效果,真正地教會學生學會自我總結學習。
適度評價。當學生的交流展示告一段落時,教師還要給予針對性的評價。評價的方式可以是自我評價,可以是生生的評價,也可以是教師對交流展示的學生或小組的評價。前兩者是在教師引導下的自我認識,后者是教師對學生的直接評價。評價中,對學困生應以贊揚和鼓勵為主,但對明顯的問題也應該指出。對中等生和優秀生,應實事求是,有一說一。這樣,才能讓不同程度的學生感受到交流展示的樂趣。
形成機制。小組展示要制定一套和班級管理相結合的激勵評價機制,讓學生每節課的展示成果都能直觀的顯示出來,并能進行累加。比如,在我班,每次展示底分為5分,展示突出可加分,不封頂,展示出現知識性錯誤要扣分。學生個人補充、展示或評價可給小組加1分,及精彩表現一次可加2分。每月要表彰一次積分排名前三名的小組。這套課堂展示評價機制,有力地調動了學生展示的積極性,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
總之,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中展示交流的方法在實踐中還有待逐步的改進和完善,老師要關注交流產生的效果,讓學生獲得更多的思考時間,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去,幫助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提升思維、表達及合作的能力,獲得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作者簡介:李菊香,女,河南省小學數學骨干教師、學術技術帶頭人。2014年全國中小學教師說課比賽中榮獲二等獎;主持或參與國家級、省級、市級課題研究5項,撰寫的10多篇論文分別獲得省市級優秀論文獎;輔導學生發表數學小論文5篇。
本文系2021年漯河市基礎教育教學研究項目《小學數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研究》(LHKT2021056)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