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瑩
小學藏語文教學里的情感教育主要是指教師在藏語文教學活動中,了解學生的情感需求和發展特征,從而能夠把藏語文教學和學生的身心發展相結合,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心態。情感是學生學習的動力。積極的情感可以使學生心情愉快,思維敏捷,積極投入學習。反之,學生對學習毫無興趣。情感教育是一種全面發展、個性健康的教學模式。不僅符合了新課改對小學藏語文教學的發展需要,針對全體學生,讓學生能夠學習藏語文知識技能,在學習的過程中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從而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 藏語文課程是培養學生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的重要課程。藏語文教師要善于把握文中的感情激流,領悟字里行間的感情脈搏,利用情感因素培養學生健康的情感,使藏語文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縱觀小學藏語文教材中的大量作品,無一不凝聚著作者的愛憎,深蘊著作者的感情。這些文章,文質兼美,圖文并茂,字里行間洋溢著或優美淡雅,或清麗委婉,或崇高悲壯的美感。因此,在教學中,必須注意把情感教育貫穿于小學藏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在向學生傳授藏語文知識的同時,也進行情感傳遞和情感教育。在此,筆者就小學藏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予以探討。
一、充分認識藏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意義
情感教育是情感因素與理性認知的結合,它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開發學生的綜合素質及潛在能力。(1)情感教育的調控性。由于學生年齡小,生活體驗少,感性體驗匱乏,小學生的情感極易外顯出來;加上自控能力不足,情感穩定性較差,所以,他們尤其渴望老師情感上的鼓勵。老師可運用情感教育的方法,在尊重學生內心感受的同時,和學生進行情感交流。在此過程中,老師可以激發孩子們的情感思維,訓練他們的想象能力,從孩子的心理特點出發,對他們的情感加以有效調控。(2)情感教育的熏陶作用。小學生模仿能力非常強,尤其喜歡模仿老師的一舉一動。作為教育工作者,老師要以身作則,向學生施加潛移默化的影響。此外,可以利用藏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將積極、進取、樂觀的情感滲透進孩子們的心靈。因此,藏語文老師特別要注意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有效引導學生的學習,感悟文本中所隱含的真情實感,從而對學生進行情感熏陶。(3)情感教育的完善作用。由于藏語文課本中精選了許多優秀的篇章,它們可以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學生在學習文本表現技法的同時,還能夠從中體會美好的意境,從中獲得人生的感悟,從而讓自身人格得以完善。
二、高度重視教師情感素養的提升
羅曼·羅蘭說:“要撒播陽光在別人心中,總得自己心中有陽光?!碧K霍姆林斯基說過:“熱愛自己學科的教師,他的學生也充滿熱愛知識、科學、書籍的感情情感教育對教師提出了一個十分重要的任務,它要求教師要有廣博的知識,更要有一顆博愛、寬厚、敏銳的心。教師應做到愛自己的職業,愛自己所教的學科,愛自己的學生。教師的世界觀、人生觀、工作責任感和敬業精神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因此,教師要不斷地加強自身的情感修養, 高度重視教師情感素養的提升,把握住自己的情感,用自己的真情實感去感染學生。教師的情感越濃烈,其感人的力量就愈深。以教師自己的快樂情緒來影響和引發學生的快樂情緒,無疑是一種不可忽視的教學輔助手段。當教師面帶微笑,懷著喜悅的心情,精神十足地走進教室,學生會倍感親切,溫暖、快樂之情油然而生。反之,當教師繃著臉,或表情冷漠、或憂心忡忡、或怒氣沖沖、或神色恍惚、或煩燥不定地走進教室時,學生會感到情緒壓抑,氣氛緊張。因而教師自身具備的情感素養是開展藏語文教學的重要條件。
三、深入挖掘藏語文教材的情感內涵
小學藏語文教材,大多都是精挑細選,教材自身包含著豐富的情感內容。所謂情感,包含的主要是興趣、愛好、快樂、厭惡、憤怒、恐懼和悲哀等多種不同的基本情緒。藏語文教材中,情景交融的詩歌、富有詩意的散文、引人入勝的小說、催人淚下的劇本占相當比例,它們都蘊含著濃郁的感情因素,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細品之,有助于學生產生積極的情感、形成崇高的人格。同時,心理學研究結果表明,學生的內心是一片洶涌的大海,從未平靜過,他們渴望豐富的情感體驗、強烈的感情共鳴、適時的情感發泄。因此,藏語文教師要善于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采用朗讀引發、研讀體味、情景再現、情境體驗、背景穿插、烘托渲染等教學方法,以情導情,激起學生內心的感情波瀾,引發學生的情感,使之與作者產生共鳴,進而理解課文、發展情感。當然,導情要適度,要圍繞理解課文、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進行。藏語文教材自身也涵蓋了很多作者自我的情感,所以,這就要求老師在授課的過程中,應該要深入了解教材,分析課本中的情感因素,有效地把情感和知識相結合。比如說,在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懷的時候,可以通過講述革命年代的文章,把課本中的情感與教學相融合,從而讓學生體會到文中人物的情感,這樣的教學對學生的情感教育起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四、開展有意義的情感實踐活動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情感教育的結果要通過實踐活動進行檢驗。小學藏語文教師可以經常組織一些有意義的實踐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加活動,通過活動情感教育的效果并對學生進行更加深入的情感教育。教師可以在校內邀請一些教育專家、模范人物進行講座,也可以組織學生之間進行情感交流,通過專家、模范人物或者學生的個人情感體驗打動學生,從而達到情感教育的目的。教師也可以帶領學生走出校園,讓學生走進自然、走進生活,感受自然的魅力,領悟生活的真諦,還可以組織學生參觀博物館、藝術館等,教師可以利用這些活動更好地滲透情感教育。
總之,小學藏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順利實施,需要教師將自己豐富的情感投入其中,同時還要結合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和先進的教學手段,為學生創造豐富的情感體驗,陶冶學生的情操,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