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秋霞
此為周口市基礎教研室課題(編號 ZKJY22023004)《基于核心素養發展的數學活動設計實踐研究》研究成果
【摘要】在當前“雙減”背景下,精心設計豐富多彩的數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使學生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一、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二、轉變課堂教學方式,三、優化數學活動內容。
【關鍵詞】? 數學活動? 核心素養
在當前“雙減”背景下,精心設計豐富多彩的數學活動,讓數學學習更加生動,更加有趣。通過豐富有趣的數學活動鞏固課堂學習知識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判斷能力和綜合規劃能力。數學知識的形成來源于人類對生產生活經驗的總結,數學形成于人類的生產活動,所以學習數學也離不開活動與實踐。在核心素養背景下,學生知識和技能的獲取應當來自于學生本人的動手操作過程。因此數學的學習不能僅僅單純依靠記憶、刷題,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應當是實踐感知、分析探究、合作交流、設問質疑、創造創新。然而,從現今整體教學情況來看,數學教師沒有很好地落實數學活動。絕大部分老師還是用陳舊的眼光看待課堂教學,在課堂上以講解知識、習題訓練為主,課堂氣氛缺少趣味性,課堂結構死板一塊,啟發性不足,學生的參與度不夠,聽課的積極性較低,不僅培養不出學生的創新意識、創造能力,還將抹殺學習的活力與思維的靈性,甚至造成學生對數學產生倦怠與厭煩,喪失學習數學的動力與信心。為此,我們努力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
對于初中生來說,學習興趣是影響學習效率最大的因素,如果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足,很容易讓學生產生厭學心理,從而影響教學效果。所以,教師在開展課堂活動的時候,還需要更加重視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引入更多學生喜歡的內容,讓學生更愿意參與課堂。此外,教師在開展主體性課堂交流活動的時候,還需要充分了解學生的認知范疇,以免選擇的交流內容超出學生認知,影響學生參與的興趣。同時,教師還需要注意研究學生的心態,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來開展教學。例如,在“軸對稱”相關知識點的教學中,教師可以事先準備好一些白紙和縫衣針,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給每個學生發一張白紙和一根縫衣針,要求學生將白紙對折,然后用縫衣針在對折后的白紙上扎出自己喜歡的圖形,扎完之后,打開白紙,沿著折痕觀察,就能直觀、生動地了解什么是軸對稱。為了讓學生理解起來更加清晰,教師還可以讓學生用簽字筆將中間的折痕及針扎的圖形描出來,然后引導學生討論每個針眼與中間折痕的關系,更好地帶領學生學習軸對稱圖形。
二、轉變課堂教學方式
在教與學的方式方面,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而非以教師為主體,教學方式的轉變就涉及教學目標的轉變、活動過程的轉變、管理方法的轉變以及評價方式的轉變,教學目標要轉向提升學生的自主性,活動過程不再是單獨的個體而是合作的方式,教師在課堂中可以適當采取放松一些的松散管理,評價方式也轉變成觀察能力、創新能力等目標。例如,開展主題為“容器中的水能倒完嗎?”數學活動課,教師可以給自由組隊的每組學生發放兩個水杯,讓學生自己將一個杯子裝滿水,另一個為空杯,小組成員自由倒水,可以第一次倒出二分之一的水,第二次倒出剩下水的三分之一,第三次再倒出剩下的四分之一,以此類推,最后記錄倒完整杯水的次數,這種課堂模式通過學生自由發揮而教師不過多干預,可以讓學生通過動手實踐來體驗分式運算法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以特定情境的方式進行導入,讓課堂教學的重心從純知識傳授轉向能力的提高,對于作業也不必采取枯燥的做題方式,而是可以采用實踐型、實驗型等方式的作業,增強作業的選擇性和多樣性,作業提交的形式也不必拘泥于紙質,可以通過實物等形式提交作業。教師還可以將數學活動課與日常的數學課形成互補,教師可以將日常數學課中教授的概念、定理、習題等進行延伸拓展成數學活動課的素材,這也更利于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提升。例如,八年級下冊的“勾股定理的證明”以及“費馬大定理”的數學活動課程就是典型的例子,初中生對于定理的證明這方面的數學認知還不夠深刻,因此教師可以將前面舉例的兩個定理的證明融入數學活動課中,除了通過定理相關人物簡介等情境設定的引入外,教師可以讓學生動手測量來體驗解決像費馬點這樣的數學問題。
三、優化數學活動內容
1. 我們圍繞數學抽象、幾何推理、模型建構、軟件實現、歸納分析這五個方面,以幾何畫板、geogebra作為數學活動研究工具,教學前設定好活動方案,在教學過程中探索有效的軟件實現、教學手段,獲取切實可行的核心素養下的數學活動授課模式,同時取材學生身邊常見、生動有趣、易于實現活動的事物,無論是哪種形式的數學活動都應遵循由淺入深、由直觀測量到猜想試驗、由簡單計算到邏輯推理的核心。
2..結合數學活動,設計布置新型多樣、富有有趣味性的作業,更好的鞏固學生的數學學習效果研究。課堂作業的設計是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的重要一環。依據國家的課程標準、初中生的思想發展特點、創新原則、雙減要求設計作業。每一個作業題目都應該著重于學生所獲取的活動經驗的應用,緊扣數學活動的且富有趣味性的作業,有助于學生強化學生對數學活動的理解與反思,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
總之,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可以創建良好的知識傳授氛圍,更好地提高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意識與激情,使學生的主體作用在課堂上更充分的發揮,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更好地激發出來,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劉同軍. 數學基本活動經驗導論[M]. 北京: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2013.
[2]童鵬.例談初中生數學基本活動經驗的培養策略[A].天津:天津教育,2021
[3] 積累基本活動經驗 發展數學核心素養[J]. 范東暉.? 數學通報. 201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