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小玲
(廣東美味鮮調味食品有限公司,廣東中山 528411)
在食品行業快速發展的過程中,食品質量是人們關注的重點問題,如果食品存在質量問題,可能會對人們的身體健康造成危害,同時也會對行業的穩定發展造成嚴重威脅。因此,必須要加強食品質量管理,以保障人們的飲食安全。PDCA循環工具在發酵醬油的質量管理中應用具有顯著優勢,能夠根據循環模式分為4個階段,并且通過這4個階段實現對發酵醬油全過程的質量管理,以確保其質量得到有效控制,而且也能夠對生產企業的生產起到良好的控制效果,從而更好地滿足醬油生產的質量 需求。
PDCA循環是由美國著名的質量管理專家沃特·阿曼德·休哈特首先提出來的,由戴明采納、宣傳,獲得普及,因此此項工具也被稱為戴明環[1]。全面質量管理工作開展的基礎依據便是PDCA循環工具,通過將質量管理分成4個階段,即計劃(Plan)、執行(Do)、檢查(Check)、處理(Act)。在此過程中,對于質量管理的各項工作開展都要先作出計劃,制定工作開展的方案;然后進行實施階段,根據已經知道的相關信息,對具體的執行方案、計劃進行分析和布局,并且根據方案開展具體的運作實施,以逐步實現計劃當中的各項內容[2];對實施效果進行檢查,對計劃執行的結果進行分析和總結,要明確此項工作開展的效果,找出其中存在的問題;最后進行效果反饋,對于成功的經驗加以肯定,并進行標準化,對于不成功的內容,則進入到下一個循環中進行解決。以上4個環節并不是運行一次,而是不斷地循環,以實現階梯式上升,直到所有的問題得到解決,這項工具的應用是企業開展質量管理工作的基本 方法[3]。
由此可見,PDCA循環工具在質量管理工作中的應用有較高的可行性,在開展質量管理工作時,通過循環地執行這4個環節,能夠實現對生產過程中質量的循環管理,以實現整體質量管理水平的提升,更好地滿足企業生產需求,并且避免出現質量安全問題,提高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4]。對此,生產企業應當加強兩者融合的研究與分析,通過強化兩者實現對醬油發酵質量管理工作的持續 開展。
醬油的釀造通常要經過發酵環節,隨著當前現代化工藝技術的快速發展,傳統醬油發酵工藝不斷優化,不僅實現了對菌種的優良選育,同時還在保證醬油風味的基礎上實現了原料利用率的提升,實現了發酵周期的縮短,大大提升了勞動生產效率[5]。在醬油生產過程中,所設計到的內容較多,影響因素也比較多,由此導致醬油發酵的質量容易受到影響,輕則會導致醬油風味受到影響,導致醬油產品的市場銷售下降,嚴重的可能會導致出現質量安全問題,甚至產生食物中毒,危及到消費者的生命安全[6]。因此,加強發酵醬油質量管理至關重要。PDCA循環工具就是基于質量管理發展起來的一項工具,對于加強質量管理具有重要意義,將此項工具應用到發酵醬油質量管理中,不僅能夠實現對醬油生產過程的循環質量管理,還能夠不斷針對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和總結,然后經過不斷的循環得到有效的解決方案,以實現醬油質量管理水平的 提升。
本階段主要是針對發酵醬油的質量管理制定計劃,確定質量管理的目標,為下一步的工作開展奠定基礎條件。從我國的發酵醬油質量管理情況來看,目前市場流通中的醬油產品質量合格率已在98%以上,但仍存在一些質量不合格的問題,如原材料不合格、菌落總數存在超標情況、氨基酸態氮的含量超標等,這些因素都對發酵醬油的質量產生了明顯影響,會導致醬油的色澤及風味出現明顯質量問題,進而影響到醬油的整體質量,無法保證醬油在市場上流通的安全性,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醬油產品食用的安全隱患[7]。針對這一問題,在計劃階段,需要根據存在的問題確定質量改進的目標,針對這些問題進行分析,以確保能夠明確相應的原因,并且及時解決這些問題,確保發酵醬油質量管理水平的提升。
在執行階段,主要是針對計劃階段發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并執行相關的應對措施,以確保實現醬油質量的改善。針對原材料質量問題,生產企業應當加強對原材料的質量控制,尤其是要注重對蛋白的原料豆粕進行控制,顆粒直徑應當小于5 mm,如果直徑小于1.25 mm,這部分原料在整體原料中的含量應當小于5%,3.1 mm以上直徑的顆粒應當小于20%[8]。另外還有淀粉原料,包含了面粉和麩皮兩種主要原料,豆粕和麩皮的比例要保持6∶4,麩皮和面粉比例要保持2.6∶1。另外在進行潤水的過程中,豆粕時間要控制在30 min以上,水溫在60~80 ℃,蒸煮壓力為147~196 kPa,時間控制在20~30 min。 在具體的發酵過程中,前期的發酵溫度控制在28~35 ℃,發酵周期為2~5 d,中期控制在40~45 ℃,時間4~8 d,后期則控制在20~30 ℃,時間為10~15 d。在9~10 d時進行第一次倒池處理,然后隔7~8 d進行第二次倒池處理。通過對以上與醬油發酵質量相關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并且針對這些因素加強管理與控制,同時對整體的發酵流程進行優化與控制,對于實現整體的醬油發酵質量提升具有重要意義。
在檢查階段,需要對執行階段的實施效果進行調查分析,并且針對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明確實施效果的同時掌握其中的缺陷,以便于后續進行改正[9]。經過實施有效的原材料質量控制,以及對發酵過程中的發酵流程的有效控制,大大提高了發酵過程的質量控制水平,并減少了質量問題的出現。但由于醬油發酵過程較為復雜,影響發酵質量的因素較多,因此對于醬油發酵質量的控制也需要確保全面性和綜合性,以確保達到理想的質量控制 效果。
在處理階段主要是針對檢查階段的質量管理情況進行分析,明確了醬油發酵質量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影響質量的多樣化因素,需要針對這些因素進行有效控制[10]。在實施原料及發酵過程控制后,能夠達到理想的質量管理水平,減少了質量問題的出現,將成功經驗進行標準化處理,在后續醬油發酵過程中可將其作為標準進行具體實踐操作,從而減少對質量的影響因素,保證醬油發酵質量的提升。但由于醬油發酵質量管理中影響因素的多樣化,導致醬油質量管理仍舊需要進一步加強研究和分析,如原料產地、生產季節、生產條件及環境條件等,這些因素也會對醬油質量產生影響,需要在開展下一輪的PDCA循環時采取有效措施進行解決。
食品是人們賴以生存的基礎物質條件,只有保障食品質量安全,才能夠保障人們正常生產、生活、工作的開展,促進社會經濟的穩定發展。因此,針對發酵醬油的質量管理,生產企業必須要引起重視,可以加強對于PDCA循環工具的應用研究,明確4個階段中針對質量管理應當采取的措施,從而實現對各項影響因素的有效控制,提高整體的醬油生產質量。而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生產企業應當進一步加強對于此項循環工具的應用研究,將其與醬油發酵質量管理緊密結合在一起,保障醬油發酵質量,提高醬油食用的安全性,從而更好地滿足人們的食用需求,也促進我國食品行業的健康穩定 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