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雯
(安徽省阜陽市食品藥品檢驗檢測中心,安徽阜陽 236000)
食品行業的發展不僅與我國經濟社會有著直接緊密的聯系,同時與大眾的生命健康息息相關,我國的食品安全監管還存在著很多問題,將快速檢測技術應用到實踐工作當中能夠有效提升食品安全檢測的效率與質量,促進食品行業的穩定發展。
檢測環節中大型儀器的體積較大,需要將檢測樣本帶到實驗室中進行檢測,增加了工作難度和時間成本,不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所以國內食品安全快速檢測工作的質量和效率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5]。很多食品安全檢測人員沒有持續更新自身知識儲備,沒有轉變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現有的檢測任務繁雜、整體效率低下、人力物力投入較大,且不能保證檢測結果的準確性與穩定性,不利于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順利進行,市場中食品的質量得不到保障,從而影響消費者的身體健康,不利于社會的穩定 發展。
當前快速檢測技術在食品安全監管工作中的應用還存在很多問題。①快速檢測設備分配不平均,目前國內食品科學檢測技術的應用與推廣范圍相對較小,省級食品監督檢測機構的設備相對完備、技術先進,但是部分省級以下的各個單位與各區域缺乏良好的設備與技術支持。②快速檢測方法標準研究落后,檢測結果的穩定性與科學性還有待進一步提升,同時對于食品安全快速檢測的要求與標準在各個地區不太相同,缺乏統一的快速檢測標準體系,存在質量參差不齊的現象,影響該項技術在食品安全監管當中的應用與推廣。③檢測方法不當、工作人員操作不規范等多種因素都可能會影響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其中常出現的就是人員操作不當,這樣會直接影響檢測結果的準確性。
快速檢測技術應用在食品安全監管工作中,不僅能夠提高現有的檢測工作效率,還可以保證檢測結果的精準度。傳統的大型檢測儀器體積較大,還會受到場地與時間的限制,但是快速檢測可以在現場完成。
監管人員能通過快速檢測技術實現對食品的監管,同時得到可靠性與準確性較高的數據,并對數據進行進一步分析。如果檢測沒有問題則能夠保證食品的安全性,如果檢測到不合格食品,則可根據實際情況做好相應的下架安排,保證市場中食品的質量安全[1]。和大型檢測設備相比,快速檢測設備輕巧方便,適用于各種檢測環境,能夠全面提高食品安全檢測工作效率,推進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順利進行。
經濟的日益發展為我國食品行業帶來了全新的機遇和挑戰,與此同時,也為相關的技術研發領域帶來了更廣闊的發展進步空間。應加強快速檢測技術在當下食品檢測工作領域中的應用,在原有經驗和技術的基礎上開發新型的檢測技術,增強該項技術與時俱進的能力,進一步擴大其應用范圍,發揮其檢測精準性高、省時、便捷等優勢與作用,提升食品安全監管的總體密度,從而有效阻隔有毒有害食品進入市場,保證消費者的身體健康,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2]。
傳統檢測的工作模式與方法需要較大的成本支出,并且操作環節復雜,而快速檢測能夠加強成本管控,優化操作環節,不僅能夠為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節省經濟支出,同時也能收獲社會效益。
快速檢測能夠推動食品安全檢測行業的內部發展,并形成一定的監管體系,可以實現對運輸環節及生產環節的檢測,第一時間發現不合格食品,阻隔不安全食品的流通,對消費者的生命健康負責,同時也能推動食品行業的穩定發展,為其發展提供安全保障與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部分企業和商家為了獲取更大的經濟效益,沒有按照國家標準使用添加劑,甚至出現了超范圍使用添加劑的情況,這對于食品監管部門而言也是一個難以應對的問題。將快速檢測技術引入到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環節當中,能有效避免此類違規事件的發生,同時不斷促進食品監管技術的優化與創新,提升監管工作者的工作效率,便于及時獲得科學、可靠的數據對食品安全的具體狀況進行判斷[3]。
免疫膠體金技術操作簡易、方便、安全性高,檢測速度相當迅速,并且能夠收集到食品生產的各種指標,有助于食品安全監管工作順利進行,進一步完善國內現有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
酶抑制技術也是快速檢測技術的重要類型之一,其本身也有操作簡便、成本較低等優勢,但其檢測的精準度有待進一步提升。對于部分特殊食品,如韭菜可能會影響檢測的精準度,使檢測結果呈現假陽性。該技術除了操作簡便、檢測速度快等優勢外,還有支出成本相對較低的優勢。
紙片檢測技術的主要檢測對象集中在各種常見菌種中,針對性較強,紙片檢測技術也有操作迅速、簡易的優勢,該項檢測主要以紙片的顏色為結果判定的主要依據,但是該項技術檢測的缺點在于其精準性不是很高,定量分析的效果不好。
生物傳感器技術主要的檢測對象是各種肉制品,是一種新興的快速檢測技術類型,其工作的主要方式是借助傳感器來獲取生物組織的核心物質狀況與數據信息,并將其轉化為電信號來掌握生物組織的特征。在傳統的肉制品檢測工作當中,一般都需要工作人員結合自身的工作經驗來判斷食品是否安全合格,但是這種工作方式的主觀性過強,不能提高工作效率和保證工作質量,而生物傳感器技術則能夠很好地克服這一缺點,為消費者的身體健康提供重要的保障[4]。
生物芯片技術是快速檢測技術的品類之一,有較強的技術性,所檢測的食品對象主要是蛋白質以及其他生物組織,這項技術的應用能夠提升檢測工作的效率和質量,促進我國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建設,發揮技術優勢。
技術人員在推廣與普及這項技術之前,應該建立健全現有的管理體系,結合檢測的實際情況,進一步對工作進行調整與優化,了解市場情況、掌握市場新品供應商的各項資質,同時還應對采購環節進行科學的監管,保證芯片檢測的質量和檢測的準確度。
應有效發揮制度的作用,進一步完善現有的食品安全監管制度,按照明確的法律法規進行生產,讓生產過程與操作流程都符合一定的標準。嚴控生產環節,防止生產環節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生物、化學、物理等因素對食品安全造成影響與損害。在生產關鍵環節中進一步加強對工作的監管,及時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清除生產當中存在的各種缺陷與安全隱患,及時處理有毒有害和變質食品,在源頭上保證食品的安全性[5-6]。
相關部門應規范檢測工作的具體流程。食品監管部門應該發揮自身職能,制定并完善監管程序,使其更具有實操性,同時保證其嚴密性,嚴格要求監管人員,督促監管人員依照程序來進行工作。同時加強檢測工具的配置,如檢測箱、檢測車和檢測室,讓各項配置都能發揮其自身的優勢,對效應好、社會影響力強的品牌食品更應進行嚴格監管。此外,食品安全監管不只是監管部門人員的責任,應加強監管部門同其他部門之間的聯系,形成上級與下級、部門和部門、單位與單位之間的協調統一關系,加強不同主體之間的聯系,形成多方面、多層次、多角度的實時動態監管,降低支出成本,避免資源浪費。
不同食品有其不同的特性,需要針對食品特性采用不同的檢測技術進行檢測,在工作中首先應該明確監管工作的范疇與工作內容,優化并完善現有的快速檢測技術應用機制,針對不同類型的食品選擇不同的快速檢測技術,讓各項技術發揮自身的優勢與價值。
需要監管工作者與具體的操作人員對不同的檢測技術進行熟悉與掌握,提高自身的檢測能力,完善知識體系,對食品安全檢測環節中出現的各種問題進行科學合理的分析并及時進行解決,發現各種潛在的風險,科學選用快速檢測技術,結合食品的不同安全需求與標準進行有針對性的技術檢測。
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在不斷發展,如果能夠將其應用到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當中去,能夠提高現有的工作效率。應用信息化技術對食品檢測進行監管,能有效提升快速檢測技術應用的合理性與科學性,并將該項技術的優勢發揮出來,將檢測的各種數據信息錄入到統一的系統當中,再結合檢測的主要特征來選擇快速檢測技術類型,不斷積累工作經驗,依照表格來進行快速檢測技術類型的選擇。
提升設備的應用效能,加強檢測人員對檢測技術與檢測設備的理解,鍛煉其操作,樹立一定的創新意識,完善現有的檢測應用流程,對流程進行優化與調整,實現檢測技術與檢測設備之間的有機融合,全面提升食品安全檢測工作的質量。
相關部門和單位應該發揮自身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對現有的問題進行綜合掌握與分析,不僅要進一步建立健全的食品安全監管制度,還應該規范檢測流程,除此之外還應該進一步細化監管內容,實現精細化管理。食品安全檢測工作的管理人員與操作人員還應該樹立技術創新意識,完善應用流程,從而在有效促進食品行業自身的發展、創造經濟效益的同時,帶來一定的社會效益,促進經濟社會實現健康、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