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瑞波
(云南外事外語職業學院,云南 昆明 651700)
在職業教育深化改革背景下,賦能教育受到了教育者的高度關注,并在各個專業的課程教學中得到了推廣應用。以賦能為目標,創建以理論知識講解為基礎,以專業技能訓練為核心,以職業素養培育、職業生涯發展為引導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將理論與實踐、課程學習與職業發展有機結合起來。一方面完成了當下的課程教學任務,另一方面也為學生將來的職業成長打下基礎,符合新時期職業院校的人才培養戰略。
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將重心放在了理論講解上,這種教學模式忽視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性,學生掌握了理論但是不能熟練進行操作。例如,辦公軟件Excel,Word中有很多快捷鍵,熟練運用這些快捷鍵將顯著提高辦公效率。經過理論學習,很多學生都記住了快捷鍵組合與功能,如Excel表格中,Ctrl+1為“設置單元格格式”、Ctrl+X為“剪切”。如果平時缺少實操訓練,不能強化記憶,等到真正使用這一軟件時,很難準確應用快捷鍵[1]。
高職院校使用的校本教材,由于內容更新不及時,所學內容已經落后于當前的行業發展現狀。在“計算機基礎”教學中,如果教師只是照本宣科講解知識,沒有根據行業發展現狀,適時添加一些新內容,也會導致學生學習、掌握的知識缺少實用性。因此,如何保證教學內容緊跟行業發展動態,也是現階段“計算機基礎”教學中必須要考慮的問題。
職業院校的學生雖然有一定的計算機知識儲備,但是相互之間水平差異明顯。調查發現,很多計算機教師在授課時,選擇“一刀切”的教學模式,按照教學大綱、教材內容授課。這對于那些基礎較為扎實的學生來說,相當于在浪費時間,也不利于激發他們對這一課程的熱情,打擊了他們在計算機方面進行深入鉆研的積極性。從這一方面來看,單一的教學模式也成為下一步職業院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改革的重點內容。
基于賦能培養的教學改革,其創新之處首先體現在教學目標上,包括3方面:第一是計算機知識掌握能力。要求通過課程學習,學生必須對計算機的發展歷史、計算機的軟件和硬件組成,計算機的發展趨勢等內容,有一個全面地了解。第二是計算機技能應用能力。要求通過上機實操,熟練掌握Word,Excel等常用辦公軟件的操作技巧[2]。第三是計算機專業應用能力。學生已經具備豐富的理論儲備和熟練的操作技巧,在此基礎上結合學生所學專業。
適當降低理論講述的課時比例,增加關于上機實操的機會,讓學生有更加充足的時間進行上機操作。在講解“計算機基礎”的相關理論時,要求教師應基于自己對行業發展現狀的了解,或者是從互聯網上查找相關資料,把最新的知識教授給學生,將教材中那些過時的、不符合計算機行業發展現狀的內容替換掉,提高課程教學的有用性、實用性。
推行一種“線上+線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線下教學主要包括“課堂知識學習”和“機房上機練習”這兩部分[3],講解“計算機基礎”知識后,學生趁熱打鐵,上機操作,鞏固知識,提高了計算機操作水平。線上教學則是充分利用職業院校學生的課后時間,進行網絡在線學習。學生利用智能手機或筆記本電腦等工具,登錄相關的學習軟件進入在線課堂,進一步提高自己的計算機知識儲備或操作技巧。
“計算機基礎”在講解理論內容時,為了增強學習過程的趣味性,同時方便學生更加容易理解抽象性內容,采用了SPOC(小規模限制性在線課程)教學模式。由教師根據本節課所要講解的內容,提前從網絡上搜集預制相關的資料,可以是圖片、視頻等形式。然后確定一個主題、設置多個問題,構建起電子教案的大綱。以此作為依據,開展線上教學。將電子教案共享給學生,讓學生參照教案完成自學。將自學過程中不懂的地方標記出來。在自學結束后,由教師針對共性問題做統一講解,在這一過程中不僅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還幫助學生提高了自主學習能力。
完成一個章節的學習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計算機知識水平,以及課上實操表現,將其分成A,B兩個層級,然后分別設計不同的實驗任務。以“Word基本操作”為例,A組基礎較差的學生,其任務以掌握Word工具欄各類常用工具的應用為主,如在文檔中插入一幅圖片、一個表格,或者進行文字排版、處理等;對于B組有一定基礎的學生,他們對工具的使用、文字的編輯已經熟練掌握,布置任務時以熟練運用各類快捷鍵為主,例如使用Ctrl+Shift+>增大字號,使用Ctrl+L左對齊等。通過強化訓練,實現Word操作的進階。通過實驗、實踐,讓每一名學生都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任務,進一步提高了計算機的實操能力。
由教師分配任務,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相互合作中完成任務、鍛煉技能。以實驗實踐環節不同之處在于,分組時打亂順序,保證各個小組之間整體實力相近。在設計任務時,可適當增加難度,有助于激發小組的凝聚力和積極性。以“PowerPoint幻燈片制作”為例,小組成員一致討論、確定主題。然后進行明確分工,有的負責布局PPT的框架,有的負責上網搜集素材,還有的負責后期的編輯、加工。最后在小組成員的努力下,制作出一份優秀的PPT。通過小組練習,讓學生的信息搜集能力、計算思維能力都得到了提升,很好地完成了“計算機基礎”教學的賦能目標。
在混合式教學中,上述幾個環節主要還是圍繞“計算機基礎”相關知識、技能的教學。除此之外,教師還應關注行業前沿動態,從學生的職業發展角度出發,引進一些課外知識作為課堂的拓展與延伸,幫助學生對計算機專業的最新動態、發展前景等有進一步地了解,培養他們對于這門學科的熱愛。在教學模式上,除了課上利用電子白板展示相關內容外,還可以采取科普講座形式,或者實地參觀形式,讓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計算機在各行各業的實用價值,主動將計算機與專業知識相融合,為將來的職業發展奠定基礎。
以賦能為目標的“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與當前職業院校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教學宗旨有高度的相似性。圍繞這一目標,構建混合式教學模式,將線上教學、自主實踐、小組練習和知識拓展等環節融合起來,切實提升學生的計算機綜合素質,在高標準完成課程教學任務的基礎上,為學生將來的專業學習和職業發展提供了有益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