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軍林,劉 韜,李菁菁
(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蘇州 215000)
移動學習模式是當前信息化教學以移動通信技術大發展為基礎而產生的新的教學模式[1],互聯網與移動智慧產品的發展,使得互聯網的應用范圍得到極大延伸,給教育領域帶來互聯網+的可能性,形成了新的學習方法及學習體驗。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正常的上課和教學秩序,使得居家學習和遠程教學成為高等教育、中小學教育在疫情特定時間段內的教學常態。高等院校推遲學生開學,進行線上教學,學生通過移動端設備接收教學信息,移動學習模式成為各個等級教育的主流學習方式。高職院校教師紛紛化身網絡主播利用各種直播教學平臺進行常態化的教學。學生作為線上教學的接受者,往往使用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端設備進行學習活動,使得移動學習的模式突然成為主流的學習類型。移動學習模式在高等教育教學活動中的理論研究,涉及資源建設、組織實施、教學評價、實踐應用等多方面。對于學生自主學習與移動學習模式結合的實踐研究已經變得刻不容緩,同時對于信息化教學改革也具有較大的理論指導價值。
高職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相對其他接受高等教育的同學,其學情特征表現在學習的自主性、獨立性方面較為被動,受到興趣的影響較為明顯。同時,當前高職院校的同學在互聯網的影響下成長,對于互聯網上產生的新生事物接受能力強,對于感興趣的知識有探索精神,能夠進行深度的學習。由于互聯網平臺上教學資源種類數量多,可選項目比較廣泛,因此學生對于低效率、低趣味的事物往往表現出比較低的容忍度,對于學習平臺的資源優化、推送等提出比較高的要求。
本文論述的自主學習,是在高職院校教育環境中創造一定的自主學習的空間,也包括學校教育引導下的遠程線上教學空間,以期滿足在不同時期、不同地點的學習者的需要。教育者通過移動學習模式的引導,激發學生們的學習動機,從而實現較好的學習效果。與此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學生在離開學校的環境中,例如疫情期間在居家線上教學的情境下,能繼續保持較好學習效果。因此,自主學習的本質是以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學生在不受外界干擾的情況下通過閱讀、聽講、研究、觀察、實踐等手段使學習個體可以學到知識與技能,體驗到方法與過程,得到情感與價值的改善和升華[2]。
高職院校同學在移動學習模式下的自主學習,可以將學習過程分解為學習主體、線上平臺、學習資源、移動設備、信息交互、組織形式幾個構建要素。基于以上因素的條件變動,可以將自主學習的移動學習模式分類為:基于移動設備和學習資源的學生自主學習模式、基于學習平臺和互聯網的線上自主學習模式和基于學校組織的線上教育和自主學習模式,這些模式的共同特點都是需要移動硬件和互聯網的技術支持,都需要學生具備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互聯網+”與教育技術、教育需求結合,使教與學的形式能夠突破空間和時間上的限制,形成各種類型的自主學習方式,經過調研顯示,高職教育的多數同學更能接受線上學習與線下學習相結合的學習方式[3]。由于在線學習平臺的用戶數量較多,平臺與學習主體的問題信息交互往往效率較低,學生在學習中產生的疑惑無法在第一時間得到解答。
教育學理論指出,認知學習的過程是通過研究人的認知過程來探索學習規律。研究表明,人是學習的主體,人類獲取信息的過程是感知、注意、記憶、理解、問題解決的信息交換過程[2]。人們對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理解是有選擇性的,選擇性是自主性的具體體現。因此,人的認知過程就是自主學習的過程,也就是對人所獲取信息的主動構建過程。自主學習的激發因素是人的學習內在動力和意愿,其過程就是人對所獲取信息的主動構建過程,即自主學習意識,也就是學習的“自主性”。
移動學習模式下,學習主體的自立性主要體現在要尊重學習者的獨立性,對其個性化的心理認知結構有所認識。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體現的就是尊重學習主體的自立性。在移動學習模式下,學習時間設定,學習情境創設,教學過程與課堂教學都存在很大不同,每個學生的自律能力也存在差異,因此在尊重學生學習自立性的同時,也要注重培養自主學習主體的學習潛能和學習能力。
學習自為性是個體學習主體獨立性的體現和展開,表現在對“文本”知識的學習上,同時也表現在學習主體對事物、事件的直接認識上的自我探索、自我選擇、自我構建和自我創造的過程。學習主體通過自我探索獲取知識,在探索中對信息進行篩選和有意識地關注,學習主體收集到的外部信息經過選擇納入認知領域。學習主體在學習過程中對認知的信息進行建構,從而形成對新知識的建立過程。在知識的自我建構基礎上進行自我創造是學習自為性更高層次的表現。學習主體在自我建構的知識框架的基礎上,通過實踐與理論的結合創建出能夠行之有效的學習和實踐方式并固化成實踐理念和模式,是學習主體根據對事物規律的認識與自我需求項結合從而進行創造性思維的結果。
學習主體的自律性是對自己的學習要求、目標、行為、意義的一種充分覺醒,其外在表現為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習主體的自律主要來自于學生的自尊水平和自我實現的需求,也來自于自身責任感的要求。移動學習模式下學生的學習環境并不固定在校園環境。在疫情的影響下,線上教學成為教學的補充模式,對于學生自律性提出更高的要求。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自律性的引導和培養。
學習目標的設定是學習主體自我選擇性的集中體現,對學習目標的意義有充分自覺,是推動學習行為自覺、自律發生和發展的重要動力。自主學習的目標設定可以是短期目標如日目標、周目標和長期目標如學期目標的結合。在學習計劃執行過程中,學習時間的管理應堅持正常的作息時間安排,合理規劃每天的時間并制定時間表,將每天的學習任務分解成能夠完成的任務單元,并堅持完成。
移動模式下自主學習的行為需要依靠移動設備和互聯網,因此自主學習環境的創設除了安靜舒適的空間,在線練習的電子設備、學習軟件以及信息交流的社交軟件也是必備的學習環境因素。自主學習的環境創設可以分為物理環境即學習的空間和環境的準備,移動學習模式對于物理環境的要求要低于課堂教學。資源環境主要分為教師輸出的學習資源和學生搜集的信息資源等,技術環境指教學過程中應用的教學平臺、網絡平臺等。自主學習的情感環境維度也是自主學習環境創設的重要部分,是自主學習得以開展的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