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蕾
(新鄉市職業教育中心,河南 新鄉 453000)
我國職業學校的培養目標,是為社會培養具有一定職業技能的初、中級技術人才。課程結構設計是職業院校人才培養方案和專業建設的重要內容。職業院校計算機專業想要提高畢業生文化素質、增強其專業技能水平、規范其職業素養,使他們在競爭激烈的人才市場中能夠脫穎而出,受到企業歡迎,就必須構建以“1+X證書”引領就業為導向的課程結構體系。學校更新硬件設施以滿足教學要求、優化課程設置、更新教學理念、改進教學方法,深化計算機應用專業的課程改革,從而達到促進學生就業的目的。
隨著互聯網的不斷壯大和發展,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可謂是日新月異。然而,目前職業院校的計算機課程設置卻還是沿襲傳統的陳舊內容,并沒有及時地對科技前沿的知識和技術進行適當補充,導致教學內容嚴重滯后于社會發展。這既影響了學校的教學效果,又影響了學生的就業率。因此,學校應該加強對行業市場的深度調研工作,以市場實際需求為導向,靈活開發和建設校本教材,使課程設置能夠與就業崗位對接,以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1]。
職業院校目前的課程結構仍然沿襲傳統的教學模式,學生仍然處于只能被動接受的狀態,無法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而學校設置的課程目的性和導向性又不夠強,導致學生職業資格定位單一,就業范圍可選擇性比較小,缺少多方向的職業能力。目前,職業院校計算機專業的畢業生在進入企業后,大多數從事網絡維護、數據錄入、計算機硬件的組裝及維護等一些煩瑣的工作。究其原因,主要是職業院校畢業生的技能結構不合理,其技能水準達不到企業的要求。此外,職業院校畢業生普遍文化基礎知識薄弱,缺乏學習能力和溝通能力,職業素養較低,工作態度不夠積極主動,所以在企業中很難得到重用和發展。
目前的職業院校往往迫于學生的就業壓力,通常只是考慮用人單位對職業技能的需求,強化對學生專業課的教育,卻忽視了數學、語文等基礎文化知識的教育[2]。有的學校為了增加專業課的課時比例,將歷史課和勞動教育課程都取消了。這阻礙了學生自身可持續性發展和學生未來的工作發展。
計算機課程教學與其他課程不同,其操作性非常強,單純依靠教師在課堂上講述理論知識,是無法完成教學任務的。然而,目前大多數的職業院校授課用的計算機設備明顯不足,無法達到人均一機的水平,各班學生往往只能輪換著進行上機操作,導致學生的實訓時間少,實際操作能力不足,影響了學生的上機學習效果。
“1+X證書”制度是國務院印發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中的“職教20條”的一條。啟動“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要進一步發揮好學歷證書作用,夯實學生可持續發展基礎,鼓勵職業院校學生在獲得學歷證書的同時,積極取得多類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拓展就業創業本領,緩解結構性就業矛盾。
“1”是指學歷證書,“X”為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是“1”的補充、強化和拓展[3]。學歷證書是人才培養質量的證明,職業技能證書則是學生具有對應職業技能和職業素質的有效證明。傳統的職業院校教育課程設置,往往都是施行“雙證制”,即“一本學歷證+一本專業技能證書”。這就造成了學生畢業后職業選擇單一的困境,不僅局限了學生未來人生的發展方向,也嚴重影響了學生在人才市場中的競爭力。而“1+X證書”的課程結構,則能夠有效補充和強化學生的新技術和新技能,成功拓寬了職業院校畢業生的就業通道,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人生選擇,也為社會輸送了更多的復合型人才。
課程結構建設是學校教學的基礎環節,一定要結合本校師資和實訓基地的實際情況,結合社會發展和行業對于人才的最新需求來進行設置。教師根據最新技術對課程內容和題庫及時進行調整,以保證教學效果。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用戶群的不斷擴大,社會對于計算機專業的人才需求也在不斷增加,尤其是多媒體的迅速發展,更是拓寬了計算機專業人才的就業渠道。傳統的打字員、計算機操作員、計算機組裝與維護維修工作已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職業院校畢業生要嘗試從事Web前端開發、網頁設計與制作、網站開發、三維動畫設計、網絡營銷、UI設計等工作。這就要求職業院校的專業課程設置方向要更貼合社會需求,增設相對應于 Web 前端開發、網絡安全服務、界面設計、動畫制作等職業技能的等級證書。
計算機應用專業的操作性特別強,往往要求學生能夠具有豐富的操作經驗,對于學生的反應速度和熟練程度也有極高的要求。因此,在進行課程設計的時候,要以能力培養為核心,注重課程的實際應用性,強調理論實踐一體化。要注重與“1+X證書”中的“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考核要求相結合,有針對性地采取“項目+案例”教學、PBL、任務驅動等方法,給學生開設實踐性、操作性強的課程科目。學校要建設自己的實訓基地,以校內實訓、校外頂崗實習等多種實踐形式來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
職業院校課程設置要以“1+X”理念為引導,針對市場對人才的最新需求來開展。同時,因為職業院校教育是三年一貫制,學校也必須要考慮課程結構的整體連貫性,保證學生在三年的時間內前后所學到的知識能夠融會貫通。為此,學校要充分進行市場調研,有針對性地開設和更新課程,采用學分制,形成學習和考核層層推進的教學機制。學校在初級階段開設常用工具軟件、計算機文字錄入與編輯、計算機編程基礎等基礎課程。學校在中級階段開設計算機網絡技術、網頁設計與制作、數據庫應用基礎、VB、圖形圖像處理、多媒體制作等課程。學校在高級階段開設Python、Web前端開發、網絡搭建與應用、多媒體編程技術、三維動畫設計等課程。同時,學校還要注意擴大選修課程的范圍,并組織個人、小組、班級之間技能競賽,達到實現以賽促教、以賽促學的目的;并采取頂崗實習的形式,加大專項實習的力度,以便于幫助學生全面提升專業技能水平,獲得“X”證書。
教師團隊素質的重要性是眾所周知的,為適應教育的發展趨勢,加強學習型教師團隊的建設,從整體上提升教師專業素養,以滿足教師適應新時期教學改革的需求。首先,新入職教師須培訓,打好堅實基礎。對剛參加工作的新教師進行崗前培訓、崗中指導,使新教師能夠盡快地進入教學角色。學科骨干教師發揮“傳、幫、帶”的作用,重點指導課堂教學工作,使新教師在一年內進入角色,在二年內達到合格,在三年內進入骨干教師行列。其次,定期進行教師專業培訓。教師通過培訓,掌握知識技能。學校運用新的教學理念,指導教師走進課改,并解決課改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促進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的提高。同時,教師要注重更新知識結構,反思教學效果,開展互動研討、案例學習和課題研究,從而切實提升教師自身素質,保證課程體系的順利建設和實施。
綜上所述,“1+X證書”的教學理念成功扭轉了以往職業院校計算機應用專業就業方向單一的不利局面,不僅有效提升了職業院校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同時也對職業院校未來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