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東,宋金豹,楊尚昆
(山東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山東煙臺 264199)
近年來,食品安全事件頻發,飲食問題不容忽視。因此,學校領導和食堂經營者應當深入落實食品管理工作,尤其要充分重視食品的檢驗檔案管理,發揮其在收集食品信息、保障飲食安全、高效監管食堂等方面的有利作用。對此,相關人員應當樹立責任意識,具備發現安全隱患的自覺性和能力,從制度、規定、人、物等多個方面著手,提高食品檢驗的質量水平。同時,靈活運用全新技術,為食品檢驗檔案工作注入活力,確保食堂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
加強高校食堂食品檢驗檔案管理工作,改進食品檢驗方法,引導員工嘗試采用更加精細有效的方法,達到優化食品管理的目的。這主要體現在食品檢驗檔案會記錄關于食品的諸多信息,便于指導員工有選擇、有針對地開展各項工作,及時避開盲區,靈活解決疑難雜癥,進而提高工作效率,實現信息資源的最大化利用。同時,檢驗檔案也會讓員工在遇到問題時變更和調整工作方法,從而減少日后食品檢驗工作的阻力。檢驗檔案管理工作能夠引導檔案管理人員培養探究和創新意識,促使他們正確認識當下食品檢驗檔案的不足之處,廣泛學習和采用國內外先進的理論和實踐經驗,并付諸于實際,以此累積更具有使用價值和科學性的檢驗檔案管理成果,從而保證食品檢驗質量。因此,學校食堂有必要加強食品檢驗檔案管理工作。
加強高校食堂食品檢驗檔案管理工作的行為能夠保障食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維護師生的身體健康。當下部分外包餐飲公司出于對短期盈利的考慮,對食品檢驗的力度不夠,導致食物中毒的現象時有發生。因此,學校有必要以檢驗檔案為切入點,詳細說明食品的安全指標、食用情況等,增進食堂人員對食品安全性、加工手段、食用方法的整體認識,這有利于食堂工作人員正確對待食品管理工作,落實安全主體職責,按照標準管理食品,及時發現問題和防范風險,從而杜絕食物中毒、危害人體健康的現象發生,保障師生的飲食安全。
加強高校食堂食品檢驗檔案管理工作的行為能夠實現食堂監管的規范化運行、增加食堂的生態效益。食品檢驗檔案包含食材來源、食材健康標準、食用情況等信息,影響和制約著食堂經營,促使相關工作人員按照規范和準則進行食堂管理,確保食堂管理的整個過程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以當下實際情況來說,很多高校食堂采用私人承包的經營模式,由于缺乏有效監督、承包商未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食品監管制度,食堂工作人員在飲食健康問題上的認知參差不齊,食品檢驗工作時常遲滯、形同虛設,這不利于食堂管理系統健全發展,且產生諸多安全問題。對此,為改變這一現狀,高校食堂應當加強食品檢驗檔案管理工作,確保食品監管行為合格到位、食堂管理井然有序。
針對加強食堂食品檢驗檔案管理工作行為的必要性,高校應當全面改善食堂經營,以食品檢驗為著力點,以食堂員工和單位負責人為對象,從檔案信息、制度、信息化手段為切入點,切實推動食品檢驗檔案管理提上日程。
高校食堂經營者應當注重檢驗檔案信息的完整性,廣泛收集檢驗信息,這些信息能夠為食品檢驗工作提供基本參照,信息越完善,越能幫助工作人員快速發現和解決問題。具體來說,高校食堂管理者應當以人、食品、食堂三者為維度,構建相互獨立而又彼此聯系的檔案體系。
(1)食堂經營者要建立員工檢驗檔案,包括個人定期體檢報告、思想道德審查記錄、食堂任職內容說明、履職記錄、從業資格證件、學歷或學習證明材料等,充分了解和掌握員工個人的信息,以此判斷員工能否適應和勝任食堂工作,評估員工的日后工作表現,調整人員分配,從而有效避免一些不安全因素的產生。
(2)食堂經營者要建立食品檢驗檔案,可劃分為食堂食品和外來食品兩類檔案。其中,食堂食品檢驗檔案應包括食材來源地記錄、食材健康指標評定、制作手法、食用方式說明、食品加工過程須知和注意事項等信息[1]。與此同時,外來食品檢驗檔案應包括食品提供商生產許可證、提供日期、食品種類資料和售賣記錄等。這些信息在落實食品檢驗工作時發揮導向性作用,便于相關人員在遇到問題時對癥下藥。
(3)學校應共同完善食堂檢驗檔案信息,作為監督者要嚴格收集食堂管理者的從業資質資料,尤其要嚴格檢查私人承包商的從業許可證明和衛生合格證明[2]。收集食堂獲得的榮譽證明和取得成績的證明材料、階段性檢驗報告、同行業優秀食品檢驗和管理材料、針對預防和應急處理食物中毒等事件的方案、上級部門制定和發行的關于加強食品管理的明文規定和條例等,有利于促進食品檢驗工作,形成自上而下的食堂監管氛圍。
檔案專職人員是檔案管理的中心角色,檔案專員的素質檔案管理專業化運行的重要保證,事關檔案管理的科學性。因此,高校應當全面提升檔案專員的素養和各項基本能力。
(1)檔案專員要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具備服務意識、安全意識、大局意識,深刻認識到食品檢驗工作與師生身心健康的關系。積極配合上級單位和學校的食品檢驗工作,主動發現、反思工作上的疏漏,并及時糾正。
(2)檔案專員要提高業務素質。學校需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在招聘時優先考慮食品檢驗類專業或檔案管理類專業人才。對檔案專員實施崗前培訓,確保其掌握基本的檢驗檔案管理知識,熟悉檢驗檔案建立、整理、保存的流程,為日后工作奠定堅實基礎。檔案專員需不斷拓寬視野,努力學習關于食品檢驗的理論和知識,并結合本校食堂檢驗檔案的實際進行改造和創新。同時,學校也采取“走出去、引進來”的方式,組織本校專員到其他學校的食堂進行實地考察和調研,借鑒和總結有價值的經驗[3]。同其他學校商議采取人員換崗制,持續為學校食堂檢驗檔案管理工作注入新鮮血液。更重要的是,檔案專員要順應時代潮流,學會應用當下社會時興的科技,如計算機技術、大數據等,便于高效率地處理工作。
當下互聯網信息技術高速發展,各種數字化和智能化產物層出不窮,使工作更加簡便、迅捷。因此,高校也應當汲取互聯網技術的優勢,實現食堂食品檢驗檔案的信息化管理。具體來說,食堂經營者扭轉思路,突破傳統的紙質化檔案管理模式,運用計算機記錄和整理檔案,按照檢驗內容分別建立信息臺賬,每日根據食堂食品管理、食堂運行的實際情況實時更新臺賬,并定期將報表提供給上級單位,供食堂相關責任人及時掌握動態化的食品檢驗信息,這不僅能夠讓相關責任人了解食品檢驗工作的落實和后續跟進狀況,也便于上級單位對食品檢驗工作實施空中化監控[4]。不僅如此,學校可以建立或完善食品檢驗檔案網站,在此發布食品檢驗新聞和報告,公布每日被食堂列入食用和售賣計劃的食品相關信息,設置食品須知資料庫窗口,搭建面向全校師生和工作人員的食品檢驗交流平臺,通過這種方式拓寬師生了解食品檢驗知識或訊息的渠道,實現信息資源共享。此外,高校也可以利用移動數字技術,結合自身條件開發食品檔案檢驗客戶端或軟件,將實地辦公模式轉化為掌上App辦公模式,在此之上設置檔案篩選、分析、整理和保存等多種功能,讓食品檢驗檔案管理工作更加智能化,改變原有模式效率低下、操作過程紊亂無序、歸檔分類不恰當的缺點,有利于實現移動化辦公。同時,為推動食品檢驗檔案管理工作的常態化運行,高校在客戶端或軟件上創建員工留言區和專員考核區,要求員工人人下載客戶端,每日在留言區中填寫自己參與或完成的有關食品的所有工作的情況,檔案專員按時閱覽員工留言區信息內容,根據各項指標考量員工的行為是否符合標準,判斷食品是否存在安全問題,并及時梳理檢驗情況信息,從而做好每日檔案整理和后續更新工作。這種方式能夠讓檢驗檔案始終保持生命力,完全融入到食堂的日常管 理中。
為保證食堂食品檢驗檔案工作扎實落地落實,高校應當建立必要的保障機制。具體來說,高校可以建立健全關于加強檢驗檔案管理的規章制度,制定適用于本校食堂經營和符合國家檔案法的規范。例如《食堂食品檢驗檔案管理條例》《食品檢驗檔案保密須知》《食堂員工落實食品檢驗工作的內容和守則》[5]等,使食堂所有職工在規定的制約和督導下工作,從根本上保護食品質量安全。不僅如此,高校也應當加大資金和技術投入力度,創建檔案管理辦公室,購買存儲檔案的儀器設備,安裝智能化數據處理、加工和分析系統,不斷優化內外部工作環境,為檔案專員提供良好的工作氛圍。此外,高校可以建立人員考評機制,對表現出色、能力出眾、態度認真的員工予以獎勵,提高這部分員工的薪資待遇,予以其晉升和發展空間,不斷激發他們對檔案工作的熱情。同時,對那些工作怠慢、業績平庸的員工予以警示和思想教育,加大對這部分員工的業績考核,增強其責任感和履職能力。
食堂食品檢驗檔案管理工作對高校公共衛生安全建設尤為重要,學校和相關責任人應當對其予以高度重視,以務實的作風、求新的眼光、嚴謹的態度對待食品檢驗檔案管理工作,從而打造有序、合法、衛生健康的一流高校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