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恩
(重慶特來電新能源有限公司,重慶 401120)
財務戰略是基于財務管理的角度,針對企業未來資金流動進行統籌規劃,在戰略執行過程中進行監督管理及提供必要的企業資源支撐,以保證企業資金的高效循環,創造最大的經濟價值。企業戰略是企業經營發展的整體規劃設計。兩項戰略都具有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的作用。通過對戰略管理協同的研究分析,可以促進財務戰略引領、主導、管理企業戰略,同時企業戰略也能夠為財務戰略提供基礎資源、部門職能等支撐。
財務戰略是企業戰略的一部分,影響著企業戰略實施的最終結果,兩者的基本特征較為類似。一是全局性,財務戰略管控企業經營活動的各個環節,其必須從企業全局的視角規劃設計資金的使用,以財務管理工作管控企業的生產、經營全過程;二是長遠性,財務戰略是對企業未來一段時間的規劃,長遠性是最基本的特征,以企業發展愿景為導向制定財務戰略;三是綱領性,財務戰略制定后,企業各項業務的開展以其為指導文件,遵循財務戰略要求開展活動,實現業務的降本增效;四是應變性,企業處于社會大環境中,生存發展受到政策變化、市場形勢、行業變動以及內控環境、管理技術水平等多種內外因素的影響,使其資金流動發生變動,因此財務戰略具有適應性、可調節性[1],根據企業實際的經營狀況進行動態調整。從戰略本身的概念來看,可解釋為全局計劃與策略,或者決定全局的策略,以贏得勝利為目標,具備較強的競爭性。戰略是對未來的規劃,而未來具有不確定性、不可預測性,那么實行過程中必然存在風險,因此財務戰略要具有應變性,以在戰略實行過程中適時調整與管理。
企業結合內部與外部影響自身經營發展的各項因素,制定一系列企業戰略。通過企業戰略的實施,實現經營發展目標,是企業經營發展的總綱領。在企業戰略實施過程中,結合當下經營環境狀況調控與評價戰略,實施動態管理,以保障企業戰略的全面有效落實。
企業戰略管理體系主要由以下幾個方面組成。一是企業總體戰略,屬于企業戰略的頂層設計,通常由董事會制定,具體類型有成長型、穩定型、收縮型。二是經營戰略,根據企業產品的特點進行市場定位與產品營銷、推廣、生產等[2],完成區域性布局。三是職能戰略,企業職能部門制定的戰略具有輔助其他戰略落實的作用。財務戰略則是財務部門的戰略,用于支撐企業總體戰略、經營戰略的實施,是企業戰略有效實施的保障之一。
市場決定著企業的生產經營行為,在市場競爭激烈的形勢下,兩項戰略的管理協同要遵循行業經濟周期要求,深入研究其對戰略協同的影響,同時加強成本管理,提高企業的生產經營效益。從目前企業財務戰略本身來看,其生產經營受行業經濟周期的影響較大。應從財務戰略出發,重點關注行業前景,關注國家與地方政策變化,結合行業的經濟周期要求,制定具有超前性、可行性的戰略協同管理機制,同時動態調整財務戰略,實現戰略管理協同,增強戰略與行業經濟周期的適配性,優化戰略管理協同的效果。
企業在不同發展階段面臨不同的風險,而風險防控是企業戰略與財務戰略中的一部分。企業戰略是基于企業全局視角進行風險防控,財務戰略則側重于財務風險。基于風險管理理論,協調企業經營風險與財務風險,應保持兩者的反比狀態,即高的經營風險配置低的財務風險,反之則配置高的財務風險,平衡經營與財務風險,維持企業高質量的經營狀態。因此,財務與企業戰略管理協同首先要貼合企業生命周期,分析企業面臨的風險,評估風險等級,構建企業及財務戰略管理協同機制,以減少企業整體生產經營風險。
比如,在企業創立初期,必須以財務籌資戰略與企業生產經營戰略為主,將籌資成本控制在最低,如采用零股利政策[3],使用股票股利分配方法,達到增加企業資金的目的。處于成長期時,企業資金充足,財務風險與生產經營風險較小,財務戰略傾向于填補資金缺口。發展至成熟期,企業生產經營穩定,資金充足,資源狀況良好,企業戰略側重于拓展市場空間,財務戰略則側重于融資戰略、投資戰略、現金分配戰略等,實現兩者的協同。
企業只有穩定可持續地發展,才能實現經營效益的最大化。因此要不斷優化財務戰略,為企業戰略的實施提供輔助。在可持續發展的導向下,財務戰略及企業戰略管理協同不可過于追求盈利水平的提升,而要綜合考量諸多因素,如可持續增長率,該值的上下浮動與企業的財務、生產、經營狀況密切相關,可基于財務戰略評估。當該值小于實際增長率,說明企業資金出現了較大的缺口,反之則是財務職能戰略實施存在不足,資金利用率較低。因此,在企業戰略管理協同工作中,應將影響企業可持續發展的諸多因素納入管理,以準確掌握企業的生產經營及財務狀況,獲取其中的風險因子,實現戰略管理協同的最大價值。
企業戰略與財務戰略的基本特征相同,都具備長遠性、風險性、全局性、應變性等。在兩項戰略管理協同過程中,首先要實現兩項戰略之間的協同與對接。企業戰略包括成長型戰略、穩定型戰略和收縮型戰略,財務戰略有擴張型戰略、穩健型戰略和防御型戰略[4]。基于企業內部資源與外部條件,在企業戰略制定階段融入財務戰略,主動建立兩者的管理協同關系,改變財務戰略被動跟隨與輔助狀態,增強財務戰略的效用,促進其與企業戰略的更好實施。
成長型企業戰略,從字面意思上理解,即促進企業發展壯大的戰略,包括企業核心產品的研發、產品銷售布局、業務范圍的擴大等。成長型戰略是企業發展的必要手段,被分為密集型和一體化這兩種戰略。
1.成長型企業戰略類型
第一,密集型戰略。該戰略強調市場競爭,開拓市場,加強產品研發,擴大產品的銷售范圍,釋放自身的服務潛力,向市場深度滲透。企業運用該戰略做強做大市場,在自身領域深耕。在戰略實施中,財務為產品開發、市場開拓等提供充足的資金,鞏固市場地位,獲取市場競爭的經濟效益,進而實現企業現金流的良性循環,形成與財務戰略的協同聯動,提高邊際貢獻。
第二,一體化戰略。企業發展至一定水平后,業務擴張、市場深耕是其發展的必經之路,原有單一的業務板塊已經無法滿足企業戰略擴張的需求,所以促進了一體化戰略的實施,但是該戰略對財務戰略來說是一種挑戰。該戰略是指企業向產業鏈上下游延伸,逐漸擴大業務范圍,形成市場規模效應,降低企業生產經營成本,構建完整的產業鏈,從而增強抗風險能力。企業在實施該戰略時,應充分考慮與財務戰略的管理協同,由財務戰略主導企業戰略,評估一體化戰略實施的財務風險水平以及戰略落實后盈利的可能性,確保戰略決策的準確性。財務戰略主動參與企業戰略決策,為一體化戰略的實施奠定資金及風險防范的基礎。
2.擴張型財務戰略
擴張型財務戰略的一大特點是籌資負債經營,增加了財務風險,但是減少了經營風險,企業有息負債增加,經營成本提高,產出比下降,一旦經營業務出現問題,則會增加財務風險,引發資金流斷裂風險。雖然企業通過實施密集型、一體化戰略獲取了較大的現金凈流量,但企業仍面臨著較大的風險。因此,成長型企業戰略與擴張型財務戰略必須實現管理協同,財務戰略要堅持原則,主動參與企業成長型戰略,識別企業投資、融資、業務擴張、產品開發中的風險,為企業戰略的調整提供支撐,以財務戰略控制企業戰略風險,發揮出財務戰略的核心主導協同作用。
穩定型企業戰略為安全型戰略,以維持企業經營安全為目標,保證市場占有率、業務規模的穩定性,維持企業生產經營現狀。基于穩定型戰略的特點,需要與之協同的是穩健性財務戰略,其注重提高企業資源利用率,優化企業現有資源的配置,將維持財務活動穩定安全作為目標,盡量將風險控制在最小,企業通過自身的持續積累,實現企業資產規模量的轉變。
實行穩定型與穩健型戰略管理協同的企業,通常處于發展成熟期,經營業務穩定,資金充足,無須進行激進、負債、高財務風險的規模擴張,慎重開展投資、籌資活動,主要是集中企業資源,專注專業、深耕挖潛,戰略進攻與防御并行,實現持續發展。但是從企業所處行業來看,如果是萎縮行業,市場前景不被看好,企業采用此種戰略,就會錯失轉型發展的良機,不利于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在兩種戰略管理協同過程中,財務戰略應發揮主動引領的作用,預警企業經營發展風險,督促及指導企業開展投資活動與進行業務轉型。
收縮型企業戰略與擴張型企業戰略正好相反,當企業面臨不良的外部經營環境及內部資源狀況時,通常采用收縮經營方式,縮減不必要的支出,甚至是戰略撤退,縮小生產規模,以退為進,扭轉不良的經營局面,獲取滿意的經營效益。
該戰略一般用于行業經濟周期的衰退階段,或者企業處于夕陽行業,生存發展艱難,自身現有的資源無法應對外部環境的變化,即使實施穩定型戰略也難以維持正常的利潤水平。企業在經營發展中投資失誤,資金鏈斷裂風險較大,在進行戰略大調整時,需要實施收縮型戰略,通過戰略收縮與防御,保證企業持續生存與發展。在此種情況下,需要防御型財務戰略的積極協同,為企業戰略收縮與防御機制的實施提供基礎保障。
防御型財務戰略以預防、抵御為核心,謀求企業的生存發展,積極參與企業收縮工作,如精簡機構、縮減非重要開支[5],將企業經營成本控制在最低,收縮業務、盤活存量資產等,凝聚企業所有資源,為企業核心業務的開展提供全力支撐,維持自身現金流量的穩定性。防御型財務戰略實施開源節流措施,整合企業資源,收縮業務規模,割舍市場空間,達到增加現金流入量的目的,提高資產創效能力,逐漸積累資金與資源,調整企業發展戰略,以重新獲取市場競爭機會,實現再次擴張。
因此,防御型財務戰略與收縮型企業戰略的管理協同,以增加現金流入量、減少現金流出量為目標。
1.完善管理協同制度建設
制度是實施管理的前提,在財務戰略與企業戰略管理協同工作中,首先要完善制度,奠定戰略管理協同的基礎;其次,建立信息化協同機制,企業在實行戰略管理協同過程中,要引進新技術、新設備,實現企業內部信息資源共享,財務部門與生產部門、業務部門、銷售部門等實時交互業務數據信息,實現業財融合,為戰略管理協同實施夯實技術基礎;最后,針對企業的各種戰略,構建與之配套的財務戰略管理機制,如企業實行的是穩定型戰略,則財務方面應制定并實施穩健型戰略,實現兩個戰略之間的相互補充,以保障企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2.加強預算及風險管理
財務戰略及企業戰略管理協同面臨著一定的風險,財務戰略有財務風險、資金風險、債務風險等,企業戰略則有經營風險、業務風險、市場風險等,風險種類多,風險等級各不相同。因此,在戰略管理協同過程中,可執行全面預算管理機制,起到預警和防范風險的作用。
從企業戰略視角來看,財務戰略是其重要組成部分,處于從屬地位,財務各項戰略的實施較為被動。而從企業全局發展的視角來看,財務戰略處于核心地位,具有主導、引領、約束企業戰略的作用。因此,財務戰略與企業戰略管理的協同可借助財務戰略的收入支出管理、風險管理、現金流管理、資產管理等各項工作,為企業經營戰略、營銷戰略、生產戰略、業務戰略等的高質量落實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