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市種子站 胡俊敏
倉廩實、天下安。習近平總書記歷來高度重視糧食安全問題,強調:“悠悠萬事,吃飯為大,我國十幾億人口要吃飯,這是中國最大的國情,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們的飯碗應該主要裝中國糧。”糧食要高產,種子是關鍵,種業是農業領域科技含量高的基礎環節。只有“藏糧于技”,生產出高質量的種子,才能從源頭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河南省作為農業大省,農業生產特別是糧食生產對全國影響舉足輕重,河南省近年積極打造全國重要的糧食生產核心區。焦作市作為河南省的糧食高產地區,小麥是優勢作物。近年,焦作市通過小麥種子產業化建設帶動焦作小麥生產,自2001 年開始發展小麥種子基地建設,繁育面積逐年擴大,到2015 年發展到6.67 萬hm2,至今一直穩定在6.67 萬hm2以上,年生產小麥種子4 億kg 左右,小麥種子基地建設逐步向產業化建設發展。焦作小麥種子成為黃淮海冬麥區最暢銷的小麥種子,一些緊俏的新品種更是供不應求。
種子作為農業產業鏈的起點,為農業生產提供核心生產資料,種子生產技術創新研究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多年來,焦作市始終致力于小麥種子生產綠色高產高效集成技術研究,根據不同品種的特征特性,研究配套的生產技術,先在種子生產中推廣應用,再輻射帶動全市小麥生產。通過多年的試驗研究,焦作市種子站總結出一整套綠色高產高效小麥種子生產集成技術,提升了小麥種子生產產量、質量和商品性狀,從而促進了焦作市小麥種子產業化經營快速發展。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商品的需求越來越多樣化,優質專用小麥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青睞,為迎合市場需要,焦作市發展優質專用小麥種子生產勢在必行。
焦作市總面積4071 km2,自北向南基本形成了北山、中川、南灘三大條帶。全市以平原為主,境內有黃河、丹河、沁河等6 條可供引水的河道,流域面積均在100 km2以上。全境屬溫暖大陸性季風氣候,常年平均氣溫14.1~14.4 ℃,>10 ℃的有效積溫為4632~4960 ℃,無霜期為237 d,年日照時數2223~2553,日照率為54%,年均降水量548.8~590.5 mm。全市耕地面積19.58 萬hm2,近70%是平原肥水地,土壤養分的含量平均值為:有機質16.21 g·kg-1,全氮0.89 g·kg-1,速效磷16.5 mg·kg-1,速效鉀139 mg·kg-1,緩效鉀622 mg·kg-1。pH 為7.82,屬于高肥水土壤條件,每667 m2產量在500~600 kg,高產攻關田每667m2產量在700 kg 以上,全國小麥最高單產821.7 kg,小麥單產始終保持全國領先水平。焦作市光溫適宜,土壤肥沃,雨量適中,十分有利于小麥種子生產。生產的小麥種子色澤好、產量高、籽粒飽滿、質量穩定,深受黃淮海冬麥區農民的喜愛。
焦作市特殊的區位優勢為焦作市小麥種子生產提供良好的自然條件。同時,焦作市水利設施配套完整,排灌方便,近90%的農田實現旱澇保收,為小麥種子生產提供了良好的硬件設施,加之農民科技意識強,種植水平高,為焦作市小麥種子生產提供良好的技術條件。焦作市小麥種子生產具有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條件,生產的小麥種子色澤好、籽粒飽滿、質量穩定,深受黃淮海冬麥區廣大農民的喜愛,在小麥種子市場份額逐年擴大。
為了加快種業科技創新與研發步伐,建立健全種業科研體系,焦作市的科研育種企業先后與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農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河南農業大學、河南省農業科學院等10 多個科研院所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走“產學研相結合”的發展道路。全市先后建立了河南懷川種業院士工作站,焦作市懷川種子科技研究所。通過種子企業與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聯合組建技術研發平臺和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的商業化育種體系,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突破性小麥“大品種”。目前,焦作市已經形成懷川系列、平安系列、孟麥系列、溫麥系列四大品種系列,促使焦作市小麥種子生產的品種平均2~3 年更新1 次,提升了焦作市小麥種子基地的核心競爭力。
同時,焦作市與相關農業專家學者建立良好合作關系,為我們在小麥育種研發、高產栽培、病蟲害防治、質量提升等方面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技術和資源保障,極大地提高了焦作市小麥種子的產量和品質。
焦作市在80%以上行政村建立了科技服務站,通過新型農民培訓和萬名科技人員包萬村活動,培訓指導技術能手,保證每個村至少有1 名技術明白人,為我們的小麥種子繁育基地建設和產業化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保障了小麥種子繁育的安全穩定。
焦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小麥種子產業發展,多次組織專家對小麥種子生產的優勢進行考察論證,把發展小麥種子產業作為全市農業結構調整,實現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的重大舉措,并列為全市六大主導產業之一,明確提出把焦作市建成優質小麥種子繁育和加工銷售基地。2008 年,焦作市人民政府下發了《關于印發焦作市2500 斤糧食單產能力建設規劃的通知》(焦政〔2008〕18 號),規劃提出要重點實施好小麥種子產業化建設項目,要求建設小麥種子繁育基地5.33 萬hm2。2013 年,焦作市委十屆六次全會將“小麥良種繁育集散基地”建設的目標任務,列入了市委重點工作任務臺賬。2015 年,全市完成建設目標6.67萬hm2小麥種子繁育基地。2017 年焦作市人民政府辦公室下發了《關于印發焦作市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劃定工作方案的通知》(焦政辦 〔2017〕123 號),方案明確將6.67 萬hm2小麥種子繁育基地劃入糧食生產功能區,作為核心產能進一步加以保護發展。
作為全國聞名的糧食高產地區之一,發展優良小麥種子,不僅有利于調整優化焦作市小麥種植結構和品質結構,而且還將對全省和全國的優質小麥生產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焦作市委、市政府在認真分析形勢的基礎上,經科學論證,于2001 年提出了發揮小麥產量高、品種優和品質好的三大優勢,以“市場多樣化需求為導向,以提高效益和增加農民收入為目的,依靠科技,發揮本地優勢,合理布局優良小麥種子種植區域,實現規模化生產,產業化經營”的指導思想,把焦作建成全省乃至全國重要的優良小麥種子標準化生產基地。
焦作市自2001 年開始發展小麥種子基地建設,繁育面積逐年擴大,2001 年為1.65 萬hm2,2002 年為2.04萬hm2,2003 年發展到2.36 萬hm2,2004 年迅速發展到3.35 萬hm2,提前一年完成了3.33 萬hm2的建設目標,到2005 年達到了4.04 萬hm2,占全市小麥總面積的31%。小麥種子外銷量達到2.64 億kg,基地面積和種子產銷量居全省首位,外銷種子輻射到河北省、山東省、江蘇省、安徽省、湖北省、山西省和陜西省,基本形成了規模化產業格局。2005—2012 年,焦作市小麥種子基地面積始終穩定在4 萬hm2以上。2013 年,焦作市委十屆六次全會明確提出了“到2015 年,小麥良種總產量達到4 億kg 左右、外調率達到96%,建成輻射周邊10 多個省的全國重要小麥良種繁育集散基地”的目標任務,并列入了市委重點工作任務臺賬。2014 年,全市收獲小麥種子基地5.69 萬hm2,繁育品種80 多個,生產小麥種子4.3 億kg,2015 年以來,小麥種子繁育基地面積穩定在6.67 萬hm2以上,年產優良小麥種子4 億kg 左右。
同時,針對影響焦作市小麥種子生產發展的限制因素,我們積極研究創新技術,改進技術措施,特別是在繁育技術、制種效率、種子質量等方面開展配套技術研究,通過優良品種篩選、合理種植密度、改進種植方式、應變肥水管理等專項試驗,邊研究、邊改進,研究探討了小麥種子標準化繁育技術,通過“百、千、萬”示范工程,總結形成了一套適合焦作自然和生產條件的優良小麥種子綠色高產高效集成技術體系和小麥種子生產管理技術措施。為了高效生產技術的推廣應用,我們采取科技人員下鄉指導,龍頭企業、種植合作社示范帶動等措施,推廣應用效果顯著,涌現出一批種子專業村、專業鄉鎮、專業縣。
河南省是全國的糧食大省,小麥是河南省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但長期以來,產量和品質一直徘徊不前,這與小麥品種選育和種子生產有很大關系。大力發展小麥品種選育和優質種子基地建設,將有利于提高河南省小麥種子的產量和品質,推動河南省農業向高產、高效的產業化方向發展。
焦作市生產的小麥種子適宜黃淮海冬麥區種植,范圍廣,面積大,銷售輻射整個黃淮海的冬麥區,為焦作市發展優質小麥種子生產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通過小麥種子基地建設,不僅有利于充分發揮焦作市的種子科研、生產、經營優勢,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和優質小麥種子產業化的生產,而且通過建立“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機制,有利于農業科學技術的推廣應用,增加附加值,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加速焦作市農業產業化進程。
由于焦作市特有的自然、生產條件,即光溫適宜、土壤肥沃、雨量適中等自然條件好,農田基本建設基礎好,農民科技種田意識強,故焦作市生產的種子籽粒飽滿、色澤鮮亮、質量穩定,商品性狀特別好,深受用種地區廣大農民和經營企業的青睞。我國長期以來形成以中筋為主導的小麥種植結構,造成強筋不強、弱筋不弱的局面,國家已經調整種植結構,引導優質小麥生產。焦作市作為全國重要小麥種子繁育基地之一,更應順勢而為,努力打造具有焦作市特色的優質小麥種子繁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