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州市農業農村局 申克 茍成寶
孟州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引,通過健全規章制度、盤活資產資源、加大扶持力度、注重示范引領等措施為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和提升村級集體經濟自我發展能力謀劃路徑、指明方向、提供保障,不斷提升村級組織“造血”功能與質量。
2020 年,孟州市農村集體經濟經營性資產1.55 億元,集體經濟總收入2.15 億元,總支出1.69 億元,本年收益0.46 億元。全市集體經濟年收入在100 萬元以上的村有10 個,50 萬~100 萬元的村有21 個,10 萬~50 萬元的村有86 個。孟州市村集體經營性收入主要來源于機動地發包,門面房、廠房、倉儲出租等,部分村還主要依靠財政轉移支付資金維持村級運轉。
孟州市成立了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關于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指導意見》等文件,為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提供制度保障。全市各部門各司其職、緊密協作,細化工作措施,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健全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分析研究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工作。
突出黨建引領,注重發揮駐村書記在招商引資及推動集體經濟發展中的“頭雁效應”,健全村干部集體經濟發展激勵考核機制。同時,加強村干部培訓,打破思維慣性束縛,提升干部在推動集體經濟發展的能力。
鞏固產權制度改革成果,規范程序和股權管理制度,完成了集體成員身份確認、股權設置、資產量化、賦碼登記頒證、股權證發放等改革任務。全市共組建村級股份經濟合作社274 個,確認集體經濟組織成員33.14 萬人、量化集體凈資產7.27 億元。
孟州市在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基礎上,深入開展了清合同、清資產、清欠款“三清”整治工作,集中解決當前農村集體產權管理中存在的應收賬款追繳困難、資產承包不規范、強行霸占集體資產等突出問題,進一步明晰了村集體產權歸屬,提高閑置資產利用率,提高了村集體產權管理水平。
做好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試點項目扶持,2019—2021 年孟州市23 個村共爭取財政資金1 150 萬元,有效解決了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第一桶金”的問題。同時,在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上,對集體收入比較薄弱的村給予傾斜。
針對各村資源資產稟賦條件,堅持以村為主,“一村一策”,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多樣發展。城中村、城郊村重點發展寫字樓、公寓樓、倉儲等外租項目增收;自然風光優美及具有歷史文化底蘊村探索發展鄉村旅游,通過發展二三產業增加集體收入;其他村重點進行土地流轉,發揮土地股份合作效應。
注重總結提煉經驗,通過選擇而樹立不同基礎、不同類型、不同模式的集體經濟發展示范村,以點帶面,整體推進。其中,槐樹鄉源溝村以“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發展現代農業、康養產業、觀光等鄉村旅游項目,開辦鄉村振興學院,提供會務用餐、教學場地等方式實現營收,連續兩年村民分紅。
孟州市多數村集體家底薄,村與村之間集體經濟發展不均衡。自然環境條件好、區位優勢明顯、有主導產業的村收入普遍較高;位置偏僻、資源缺乏、無人才資金的村收入偏低。
一些村雙委班子存在著傳統的思維定式和工作慣性,能力有限,理念落后,對于如何發展集體經濟思路不清、無所適從、無處下手,工作成效不明顯。
地方財政緊張,總體扶持力度不夠大,政策覆蓋面不夠寬,仍有很大一部分村沒有得到實質上的扶持,造成發展無實力、服務無能力、工作無活力。
隨著經濟發展,每年村集體承擔的集體公益費用等支出水漲船高,財政壓力在持續加大,有的甚至入不敷出,難有節余資金投入集體經濟擴大再發展。
堅持“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導向,吸引更多人才進入村干部行列,積極開展新理念培訓,提升村干部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素質和能力,完善激勵機制,把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納入目標考核,充分調動積極性。
完善村級財務管理制度,實行責任追究制度。開源節流,盤活存量資產,構筑資產增值機制。強化民主監管,接受群眾監督。實施干部離任審計制和職能部門督查制。建立債務化解和防范機制,嚴控舉債搞建設行為。
在用地、稅收、信貸、用電等方面給予政策優惠,為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建立專項基金,作為扶持集體經濟薄弱村項目發展的啟動資金。把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與鄉村振興項目緊密結合,利用自身資源,開展村企對接,實現合作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