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農業科技發展中心 周宏太
河南農業職業學院洛陽分院 張靖涵
“十四五”時期,是河南省邁向新征程、譜寫新時代的關鍵時期,是乘勢而上實現更大發展、為全國大局作出更大貢獻的重要階段。在新的歷史時期,河南省必須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為引領,全面防治農業面源污染,推動農業綠色發展,走出一條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質量發展道路。
河南省是人口大省、農業大省。近年,全省農業持續穩定發展,糧食連年豐收,總產量穩定在650 億kg 以上,果菜茶、肉蛋奶、水產品等供給充裕,優勢特色農業產業得到了大力發展,綠色優質農產品也進軍了高端市場,農業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但全省農業面源污染形勢依然嚴峻,農業長期高投入、高消耗,農藥、地膜等農業投入品過量或不合理使用,畜禽養殖廢棄物、農作物秸稈、農膜及農藥包裝廢棄物等處理不及時或不當,資源化利用率不高,農業清潔生產存在短板,農業生態環境亮起“紅燈”,嚴重影響了全省農業綠色發展。
推進全省農業高質量發展與現代農業強省建設,必須全面防治農業面源污染,轉變農業生產方式,推進農業清潔生產,不斷提升農業廢棄物回收及資源利用水平,形成生產、生活、生態協調統一的農業綠色發展格局。
要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思想的政治高度,充分認識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的新機遇和新要求。“生態興則文明興”。2019 年3 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河南代表團審議時提出,要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加大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力度,開展農業節肥節藥行動。2019 年9 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調研時再次提出,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決打贏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農業生產和生態環境保護辯證關系的深刻闡述,要全方位推進農業綠色發展,全面實施秸稈綜合利用和農膜、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開展節肥節藥及農業農村污染防治行動,讓綠色成為“三農”的底色。
要從全面助推鄉村振興的戰略高度,深刻理解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的新機遇和新要求。“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生態振興是鄉村振興的主要內容之一,《河南省鄉村產業振興五年行動計劃》提出,要實施綠色興農行動,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推動生產、生活、生態協調發展。在發展理念上,要深刻認識農業綠色發展的重大意義,以更寬視野、更實舉措統籌好農業生態環境保護,不斷加大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力度,加強農業資源保護及高效利用。在發展政策上,要堅持環保先行,根據農村經濟發展實際,制定更為細化、可行的政策法律,逐步轉變農業生產和資源利用方式,并做好源頭防控,避免工業污染向農村轉移。
要從助力河南省“三農”高質量發展的全局高度,準確把握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的新機遇和新要求。2020年7 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印發了《關于加快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農業強省的意見》,指出要樹牢綠色發展理念,探索綠色發展機制。推進全省“三農”高質量發展,必須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必須全面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行動,深入開展農業秸稈、農膜等資源化利用,綜合防治農業面源污染,為全省農業資源高效利用、生態環境保護和糧食安全提供有力支撐。
開展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推進農業綠色發展,是河南省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更是建設現代農業強省、實現中原更加出彩的必由之路,對于推動農業生產方式轉型升級、改善提升農田生態環境和提升全省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
化肥減量增效是指在穩產的前提下,通過改進施肥技術和方法、研發新型肥料等措施,減少化肥施用量,提高農作物肥料利用率,最終達到農業節本增效、減少農業面源污染的目的。要縱深推進測土配方施肥,持續改善施肥結構,改進施肥方式,深入宣傳機械深施、種肥同播等高效施肥技術,推廣緩釋肥、復混肥等新型肥料,杜絕盲目施肥和不合理用肥。推動有機肥替代化肥,開展糞肥還田利用,并在農業生產上,重點宣傳扶持商用有機肥,減少化肥施用量,增加優質綠色產品供給。
農藥減量增效是指通過更加科學的施藥方式,提升農藥使用效率,減少及避免不合理施藥的現象。持續推進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和高效植保機械標準化作業,加大病蟲防治專業化服務組織扶持力度,大力宣傳科學合理使用農藥,帶動群防群治。推進綠色防控及科學用藥,推廣應用新農藥、新助劑等高效低風險綠色防控產品及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綠色防控技術,提高農藥利用率,提高農業生產、農產品質量和生態環境安全水平。
推進農膜回收利用,充分利用當地新型農業主體、地膜銷售農資商店、廢舊地膜收儲網店,通過采取以舊換新、加工企業回收等多種回收形式,全面推廣應用標準地膜、廢舊地膜回收補貼和可降解生物地膜,完善廢舊地膜回收體系。強化源頭防控,完善地膜市場常態化監管機制,并加大劣質地膜、非標地膜查處力度,探索建立農膜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大力培育市場主體,鼓勵政府與企業共建、第三方運營等模式,扶持一批資源化加工利用企業。研發推廣環境友好型生物降解地膜,做好新國標技術研討、標準解讀、宣傳報道等,增強地膜生產者、使用者、銷售者、監管者自覺履行社會責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按照“戶上繳、村回收、鎮集中、市處置”的回收處置模式,建立包裝廢棄物回收點,實施包裝廢棄物統一回收和集中無害化處置。農藥生產者、經營者應嚴格履行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義務,鼓勵采取有償回收、押金制等方式,引導農藥使用者交回農藥包裝廢棄物。以農資經銷店為依托,合理布設縣、鄉、村回收站(點),完善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體系,深入推進農藥包裝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置。
持續推進以秸稈機械還田為主的肥料化利用、秸稈青貯為主的飼料化利用、秸稈沼氣和固化成型為主的能源化利用、兼顧基料化和原料化利用技術模式,強化綜合利用技術研發推廣,加大秸稈利用機械補貼力度,加強示范縣建設,形成多元合理的秸稈綜合利用格局。堅持市場化、產業化發展方向,推行秸稈的大規模收集儲存,培育發展秸稈收儲運等社會化服務組織,健全秸稈收儲供應體系,全力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生態環境改善。
全縣推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大力推廣全量收集、發酵制肥、液體糞肥機械化還田等新工藝、新技術、新裝備,構建“政府支持、企業主體、市場化運行”的社會化服務新機制,打通糞肥就近還田利用“最后一公里”。培育發展畜禽糞污能源化利用產業。堅持種養結合,大力發展現代生態循環農業,通過以項促動、以點帶面,篩選推廣先進典型縣的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成熟模式,推進綠色種養循環,打通種養循環堵點,促進糞肥還田,推動農業綠色高質量發展。
農業綠色發展是社會發展的必然需求,更是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要堅定不移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農業可持續發展之路,縱深推進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和農業生態環境保護,推行農業清潔生產,為“十四五”河南省鄉村振興實現更大突破、農業農村現代化走在全國前列作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