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陽市平橋區農業農村局 齊飛
水稻兩段育秧是利用薄膜覆蓋、溫室、溫床、露地等培育秧苗,然后在大田中育成大秧,長至20~30 cm 高時再移栽到大田中,把育秧的任務分成兩段的一種育秧方式。它的優點有:一是可以提前育苗,有利于培育壯秧苗;二是集中催芽,可以提高種子的出芽率和成苗率;三是秧齡彈性大,可緩解季節矛盾;四是秧苗成穗率高、穗大、粒多、籽粒增加,可提高產量。水稻兩段育秧主要有地池小拱棚兩段育秧、溫室兩段育秧和地膜育秧三種育秧方式。
1.做好苗床。選擇背風向陽且易于管理的稻田、空閑地、菜地等,底層要平實,可在底層鋪一層沙子、舊薄膜、報紙等做隔層。按照苗床:寄秧田:大田=1:30:300 的比例來確定苗床面積。
2.播種覆蓋。播種前把苗床澆透水,苗床按3375 kg·hm-2均勻播下種子,播下種子后迅速覆泥,泥漿落谷,然后撒一層細灰土,以不露種子為準,用塑料薄膜小拱棚密封,可以起到保濕保溫增溫的作用,使苗出齊、出早。
3.苗床管理。從播種到現青不揭膜,膜內溫度不要超過38℃,超過時要揭膜通氣降溫;現青后,白天棚內溫度超過30℃要揭膜,夜晚要覆膜,對苗床適當噴水保濕,苗床無明水。在秧苗1 葉1 心至2 葉期時要寄插,每公傾用75 kg 尿素兌水800 kg 噴施,促進秧苗早發根,寄插前1~2 d 要揭膜煉苗,在溫度適宜時進行寄插。要保持苗床濕潤,不見明水,既要防止低溫爛秧,又要防止高溫燒苗,使幼苗穗健不徒長。
1.選擇寄秧田。一般選排灌方便、肥力較好的田塊,要按照600~750 kg·hm-2碳銨的標準施足底肥。
2.寄栽及秧田管理。秧苗拔起要迅速移栽,要做到“四不寄”,不寄隔午隔夜秧,不寄深泥秧,不寄有水秧,不寄多本秧。寄栽后要晾田,灌薄皮水即可,保持畦面濕潤為主,切忌灌深水淹苗。寄栽后3~4 d,按75~105 kg·hm-2施入尿素,拔秧前按75 kg·hm-2施入尿素。
溫室兩段育秧也被稱作工廠化育秧,它是在人工控制環境條件下的一種育秧方式,在農業高度集約經營條件下較多采用。
溫室要有升溫設備,主要包括火炕、鍋、煙道等,還要有壓板、溫度計、噴霧器等設備。
在種子入室前,用萬分之一的高錳酸鉀或石灰水進行消毒;種子浸泡好后,放入盤中,按2 kg·m-2標準放入,做到谷挨谷不成堆,保持谷種濕潤,谷芽站立后有水珠,但秧盤不積水;要控制溫度,室內溫度控制在38℃,升溫的方式是燒火,利用蒸汽和地下煙道傳熱;要以安全齊穗為核心,小苗寄插成活為基礎,精心管理,溫室小苗生長以7 d 為宜,一般在4 月上旬育秧;在谷種發芽后,要及時鎮壓,防止抬根抬芽;要輕微抖動秧盤,保持均勻受光,平衡生長;切忌溫度不要過高,引起燒芽,溫度過高時,噴冷水進行降溫;出棚1~2 d,要揭掉薄膜進行煉苗,使棚內棚外的溫度基本一致。
溫室秧苗達到7 d,即1 葉1 心至2 葉期,根全白、葉綠、無病傷,可進行寄插,要隨寄隨插,確保質量,成秧率為90%~95%。
采用有機質含量較高、土質疏松、養分充足的田塊做秧田,增施磷鉀肥,并進行干耕、干整、曬田、做畦等。
對于pH >7 的苗床土壤要進行調酸處理。
將破胸的種子在10℃的冷水中浸泡10 min,由于旱育秧的溫度起點較低,可以適當提早播種。
在澆透底水的基礎上播種,撒一層0.5~1 cm 肥塘泥或營養土等覆蓋物。為了防止地膜倒貼,可以在覆蓋物上再撒一層谷殼灰、干牛糞渣等作為隔離層。同時,要防治鼠害、蚯蚓和螻蛄等地下害蟲。
地膜鋪好后,苗床四周要用泥土壓緊封平,防止大風掀開。
在立針期至1 葉1 心期,每公頃用15%多效唑可濕性粉劑1.875~2.25 kg,兌水1 000 kg,配成0.03%的藥液噴霧。
在1 葉1 心到2 葉期,選擇晴天及時揭膜,揭膜前要保持最低溫度在10℃以上,可以先揭開一部分薄膜通風,進行煉苗。在1 葉1 心后,當膜內溫度超過35℃時,揭去膜的一半進行降溫,下午5 點以后,要繼續蓋好薄膜保溫。
秧苗出卷葉要及時進行灌薄皮水;發現黃苗和死苗現象,要及時防治立枯病、青枯病、燒苗、凍苗、細菌性褐斑病等。
一般秧苗長到15 cm 以上時,秧葉封行,要及時拔除田間的雜草,如稻稗、水稗、禾本科雜草、闊葉雜草等。